注重研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問題,始終是各級、各地高度重視的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課題。
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理論內涵
“戰略”,本是一個外來詞,希臘文原指將軍的指揮藝術,後來則定義為對戰爭全局的籌劃和指導。其基本內涵是:①分析和判斷戰爭發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②確定戰略方針的方向、形式;③對戰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④協調戰爭全局各方麵、各階段的關係。
“發展戰略”,顧名思義,應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為保持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改善而作出的一定時期的、訴諸廣大幹部群眾的根本性、長遠性和全局性的謀劃、構想和部署。其明顯的理論依據和目的指向就是“發展”。
“經濟發展戰略”是區別於社會、政治、軍事、文化發展戰略而言的,是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全局謀劃,其特質是確保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論。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是遵從空間、地緣、人文、資源等諸多因素的一種相對於全局的局部發展謀劃。具體說,就是一個曆史、文化、經濟相對趨同的地區,依據本區區情和經濟優勢,依據國際和國內發展形勢和市場需求對自己的經濟發展擬定的中長期發展藍圖。
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內容至少包含以下幾點:
①指導思想;②戰略目標;③戰略布局;④戰略重點;⑥戰略步驟;⑥戰略措施;⑦戰略環境;(8)戰略關係;⑨戰略主體;⑩戰略意義。
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實踐特征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總體謀劃的“具體展開”,它表現出以下幾個明顯的實踐特征:
1.曆史的順應性和發展的開放性 一個好的發展戰略必須順應曆史發展潮流,順應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始終堅持發展的開放性。實踐反複印證,任何一個地區要發展,孤立起來,僅靠自力更生是不可能的,必須加強區際交往,引進先進地區的先進經驗、技術和資金。可以說,一個以實現經濟上的自給自足為主要目標的封閉保守的發展戰略是沒有出路的。
2.指導思想的長期性和發展過程的持續性 要堅決反對急於求成、盲目冒進和“一個和尚一本經”的短期行為,強調發展戰略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堅持發展的連貫性和持續性。就是說,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既要積極進取、追求科學的高速度,又要冷靜清醒,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尤其要堅持一屆接著一屆幹,杜絕另起爐灶,標新立異,各搞一套。
3.進步的全麵性與係統的完整性 在發展戰略裏,最基本的要求是把社會主義製度的前途、實踐、鞏固、完善和發展與經濟目標融為一體,因為,我們的發展戰略和我們黨的根本任務是一致的,即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發展目標也即政治目標,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全麵發展戰略:它既包括物質文明發展,又包括精神文明發展;既包括經濟發展,又包括社會發展;既包括近期的發展,又包括為子孫後代著想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集經濟發展水平、發展速度、結構動態、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和社會事業發展目標為一體的完整體係。因此,必須高瞻遠矚,周全縝密。
4.戰略重點的科學性與實踐的時序性 圍繞國家確定的農業、能源、教育和科技等戰略重點,摸清找準製約本地經濟發展的“瓶頸”,並把這些薄弱環節作為戰略重點,抓重點促平衡,帶動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這是實現整個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一環。在戰略目標的實現途徑上,要講求速度和效益的有機統一,緊緊圍繞過幾年上一個台階的跳躍式發展方略,既保持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但更要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不片麵追求過高的速度,但要盡可能搞得快一點;改革要講穩妥,但更要搶抓機遇,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著力走出一條既有速度,又有效益的經濟增長道路。就是要有重點地一波一波地向前發展。這在實踐上表現為很強的時序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史經驗,就是要堅持先思想解放,後實踐行動;先農村,後城市;先經濟體製改革,後政治體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