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時15分會談結束,鄧小平和卡特一起走進玫瑰園。那裏有一群新聞記者已經等急了。

卡特首先說:“副總理和我今天下午還要會麵,來簽署即將達成的一些協議。我們的討論是深遠、坦率、誠懇、親切與和諧的,極其有益和有建設性……我們已經建立了今後經常進行磋商的關係。這對美國和中國人民有很大的益處。”

接著,鄧小平對記者說:

我個人完全同意總統先生剛才說過的每句話。我相信,通過這次討論和訪問,加強了相互了解和友誼。這次訪問使我更加堅信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在各個領域,包括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合作,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鄧小平說:“我現在向美國總統、總統夫人、美國政府和人民對我們所表達的友誼,表示真誠地感謝!”

說完,鄧小平轉過身子和卡特緊緊握手,又補充了一句:“現在兩國人民都在握手。”

11時50分,鄧小平、方毅、黃華等一行19人乘車來到美國國會大廈參議院大樓,參加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工作午餐。

國會100名參議員中的86位參加了午餐會。這次午餐會沒有邀請新聞記者參加,記者們可以從拉到大廳外的擴音器中聽到午餐會現場的對話。

麵對美國參議員,鄧小平很快就談到台灣問題,他說,在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中,關鍵是台灣回歸祖國的問題。“人們擔心的是將使用什麼辦法來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將采取什麼政策來解決台灣問題。我知道你們已經注意到,我們不再使用‘解放’台灣這個字眼了。”

鄧小平說:

我們現在說的是,我們希望解決台灣歸還祖國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問題。我們說,隻要台灣回歸祖國而且承認隻有一個中國,那麼我們就將充分尊重台灣目前的現實……我們一方麵尊重台灣的現實,另一方麵一定要使台灣回到祖國的懷抱。在尊重台灣現實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快台灣回歸祖國的速度。

在這裏,鄧小平對台灣問題的闡述與傳統說法有了區別,強調了對台灣現狀的“尊重”,不再使用“解放”一詞。

鄧小平講話的時候,參議院大廳裏一片寂靜。鄧小平的講話簡短有力,別具一格。當時為他作翻譯的冀朝鑄對此回憶說:“鄧小平的外交語言風格與已故周恩來總理恰好形成對照。他們兩位都是外交家。周恩來講話婉轉柔和,由淺入深。鄧小平講話是幹脆利落,表現出他的鋼鐵性格。”中美簽訂科技合作和文化協定

1979年1月31日8時至9時15分,鄧小平在伯萊爾賓館與美國政府的內閣成員一起共進早餐。

早餐的氣氛很活躍,主要是禮儀性的。內閣部長們談起了鄧小平在政治生涯中的起伏。鄧小平卻把話題引到了自己的家庭。說:“現在可以對他發號施令的也就是他的孫子了!”這句話引起大家會心的笑。

當天中午,鄧小平和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廣播公司和公共廣播社的11名有影響的新聞界人士舉行午餐會。

下午,是鄧小平專門回答記者的提問。

除了翻譯時間可以停下來吃點東西,鄧小平幾乎不停地和記者們對話。他在分析國際形勢時非常強烈地譴責世界大格局中的霸權主義傾向。

鄧小平直截了當地對記者說:“中國不反對美國同蘇聯簽署第二階段限製性戰略武器協定,但是不應當受騙,不應當存在什麼幻想。”

他談到東南亞局勢的時候說:“不給他們一點教訓是不行的。”

送走了這批記者,鄧小平又來到伯萊爾國賓館的會客大廳,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3家電視記者的采訪。鄧小平告訴美國記者:

我接受卡特總統的邀請來訪問你們的國家,肩負著3個使命:一是向美國人民轉達中國人民的情誼;二是了解美國人民,了解你們的生活,了解你們建設的經驗,學習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三是同貴國領導人就發展兩國關係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問題廣泛地交換意見。我可以告訴美國人民,我同卡特總統和其他美國領導人在過去兩天會談的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晚上,鄧小平趕往白宮,與卡特簽署《中美科技合作和文化協定》。

鄧小平和卡特並肩走進白宮東廳,在《中美科技合作和文化協定》文本上簽字。鄧小平簽名向來比較快,喜歡一揮而就。但是這回,鄧小平的簽字相當工整,近乎楷體。簽字後,卡特首先致詞:

我們在過去3天裏一起做的事情,是不同尋常的。但是我們的目標是要使我們兩國之間的這種交往成為正常的事情。它將不再是提供大字標題和供曆史學家研究的事情,而是成為中美兩國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卡特向鄧小平表示祝福說:“副總理先生,您在華盛頓的逗留即將結束,但是您在美國的旅行還剛剛開始。明天,您將啟程到我國土地上最令人感興趣的城市之中的3個:亞特蘭大、休斯敦和西雅圖。您將會看到美國人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情形。當您從我國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時候,我想,您會看到美國人民渴望認識您和參加建設我們兩國之間的新關係。您離開華盛頓時有許多新朋友,您返回中國時將有更多的新朋友。”

鄧小平致詞說:

我們剛剛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工作。但是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我相信,各個國家之間的聯係和合作的不斷擴大,各國人民之間的往來和了解不斷加深,應該能有助於我們的這個世界安全一些、穩定一些、和平一些。因此,我們剛剛完成的工作不但有利於中美人民,也有利於世界人民。

《中美科技合作和文化協定》的簽訂有助於推動中美兩國科技和文化的交流。鄧小平訪問三大城市後回國

1979年2月1日上午,鄧小平和夫人卓琳一行乘美國總統座機從華盛頓抵達佐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

副總理方毅和夫人、外交部部長黃華和夫人,以及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柴澤民和夫人等同機到達。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和夫人陪同中國客人到達亞特蘭大。

亞特蘭大位於美國東部,坐落在海拔350米的阿巴拉契亞山麓的台地上,是美國三大高地城市之一。這座城市的麵積是350多平方公裏。既是一座曆史名城,也是一個新興的工商業城市和文化、醫療衛生中心。也是美國東南部陸、空交通要地、金融中心。

許多歡迎者是從卡特總統家鄉佐治亞州各地特地趕來機場歡迎鄧小平的。這次采訪鄧小平訪美的新聞記者之多幾乎達到了采訪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規模。

鄧小平在講話中轉達了中國人民對佐治亞州亞特蘭大人民的親切問候。他說:這個城市“發展經濟的速度和在城市建設方麵的成就早已為人們所熟知。”

雖然亞特蘭大今天的氣溫在零度以下,仍有數百人聚集在機場歡迎中國客人。當鄧小平走向歡迎的人群時,許多人揮動五星紅旗,發出歡呼。

鄧小平一行下榻在這座城市的最高的建築物第七十三層的桃樹廣場飯店。

當天下午15時後,鄧小平、卓琳夫婦來到了馬丁·路德·金的墓前。一群黑人兒童和馬丁·路德·金的親屬在此迎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