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鑄大動脈(3 / 3)

對此,常聰秀無怨無悔。她說:“我作為工程技術主管,對違章作業行為的寬容,就是瀆職,就是對黨和人民的犯罪。我這樣做似乎不近人情,但卻生產出了讓人民放心滿意的合格產品。”

是的,自1997年4月全線開工以來,鐵二十局西康鐵路工程指揮部對所屬項目部進行過三次大檢查,其內容包括安全、質量、工期、現場管理等,二處奪得了三個第一名,獲得“滿堂紅”,成為飄揚在西康線上一麵鮮紅的旗幟!

瞧這一家子

在如火如荼的西康鐵路建設中,有一對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在一個隧道裏施工的夫妻。丈夫趙祖平,鐵二十局三處西康項目部的機械助理工程師,妻子馮治群,鐵二十局三處西康項目部的調度員。

名為機械助工的趙祖平,其實是堰嶺隧道掌子麵鑽機台車的台長,他每天都頂班作業,帶一個鑽機班鑽孔。一次掌子麵要打100多個眼,並協助裝藥、拉碴,一個循環下來就得10來個小時,當他與工友們步履維艱地走出洞子時,除兩隻明亮的眼睛外,渾身上下掛滿了一層烏黑發亮的油泥。除此之外,小趙還負責隧道的照明用電,人稱“趙老虎”,線路隨壞隨修,隨叫隨到。每天繁重的勞作,使這個年輕小夥子變得少言寡語。

擔負隧道施工調度的馮治群,川妹子“辣味”十足,她生性脾氣倔強,俗有“假小子”之稱。她每天淩晨四五點鍾起床;每天進洞兩次統計工程進度,協調工作,掌握洞內施工的第一手資料,給領導當好“參謀”;每天做工程報表,分兩次準時向局指調度彙報。小馮就像橋梁和紐帶一樣,把洞內洞外、上上下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她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尊重。

可是,馮治群怎麼也忘不了她第一次進洞時的情形。

去年8月,馮治群改做調度工作,當腳蹬水靴、頭戴安全帽的她出現在掌子麵時,卻出人意料地受到冷遇。因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隧道作業似乎是男人的代名詞。當小馮不顧一切地爬上上導坑時,“惡作劇”發生了,有人抽掉了梯子,無奈,小馮隻好抓住繩子從七八米高的連牆根滑落下來,重重地摔倒在泥水裏。小馮並沒有從此止步,每天仍準時進洞查看情況,協調方方麵麵的工作,人們逐漸理解了她,接受了她。小兩口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而家庭的觀念卻是那樣的淡化。剛滿10歲的孩子被送到四川老家照看,放暑假時他來到父母身邊,可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很少。父母親沒黑沒白地上工地、鑽隧道,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回來吃,倒是聰明懂事的兒子常常把飯做好,等待著爸爸媽媽回來吃頓現成飯。

由於工作突出,趙祖平、馮治群雙雙被上級評為1997年度“先進工作者”和“文明職工”。

隧道在延伸,大動脈在延伸,英雄的築路大軍們為此灑下了親情和汗水。在不遠的一天,當這條連接南北的新通道勝利建成通車之時,人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編者按語

重點工程建設的開路先鋒

重點工程建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重點工程的建設者,則是我們的時代先鋒和脊梁。本報今日頭題通訊所報道的,就是國家重點工程西康線建設者中的傑出人物,無愧於這一光榮稱謂的感人故事。

在他們中間,有以“超前考慮,合理安排,科學施工,加快提前”為準則,運籌帷幄,決戰決勝的“智帥李克林”;有率眾浴血奮戰,苦幹巧幹創下一流佳績的“工作狂”“虎將劉含金”;有曾與死神握過手,為加快工程建設“隻恨分身無術”的“硬漢徐廣聚”;有專情於建設質量,任憑諷刺挖苦無怨無悔的“女包公常秀聰”……對祖國建設,對事業、崗位的熱愛在他們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他們是跨世紀宏偉工程的奠基者,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最近,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的決定,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基礎建設高潮正在全省興起。我們由衷希望,所有建設者都能夠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向本報所報道的這些傑出人物學習,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贏得千秋功名。

(載1998年10月16日《勞動周報》)

評述

1998年9月,共和國又一條鋼鐵大動脈——西康鐵路修建正處在緊張的大幹之中。

這篇通訊,是作者從采訪的大量事例中,精心挑選出來幾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人物,分別命以小標題,采用素描的筆法寫成的。1998年10月16日《勞動周報》在頭版頭條配發編後按語發表。1998年9月17日《陝西工人報》在二版頭條發表,1998年9月18日《人民鐵道》報在四版發表。三家報紙發表,都用了“情鑄大動脈”這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