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人生(1 / 2)

——記二十局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玉湖

他一米六幾的個頭,深邃的眼睛,坦誠的目光,慈祥的麵容,火熱的心腸,病人稱他是“恩人”,是“救星”。他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穩健的氣質,樸實的作風,同事說他是“榜樣”,是“力量”。他就是二十局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玉湖,一位傑出的醫務工作者。

28年前,剛滿20歲的劉玉湖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他先後在部隊團衛生隊、師醫院和鐵二十局中心醫院工作,衛生員、醫助、軍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崗位更替,矢誌不渝,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發揮著光和熱。

熟悉劉玉湖的人都知道,劉玉湖是頗有名氣的副主任醫師,按規定可以不值夜班和不分管病員,可他既值夜班又直接分管病員,他說這樣“雖苦猶榮”;他幾乎每天提前半小時上班,各病室都要轉上一圈,觀察詢問病人病情,他說這樣“心裏有數”;他為人正派,不擺架子,對病人不看職務高低,不分老少親疏,做到一視同仁,一樣的對待,從不歧視。

劉玉湖早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軍醫大學,先後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西安中心醫院進修心血管專科。他勤奮好學,刻苦研讀,注重知識更新,不斷將國內外先進醫學經驗用於臨床。他先後參加過10多次全國性醫學學術經驗交流會,有十幾篇論文在大會上作為優秀論文宣讀交流,並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雜誌上發表。采取蝮蛇抗栓酶連用含鎂極化液治療冠心病,與別人合作的采取蝮蛇抗栓酶治療小腦萎縮等科研項目,分別獲得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和局科技成果獎。

劉玉湖在醫學領域裏不懈追求,獲得了巨大成功,尤其對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腦血管的研究與治療有新的進展和突破,使無數危重病人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高超的醫術用於臨床,表現為對病人病情的判斷準確,處理得果斷及時。國家兵器部二0二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照明,在北京開會期間出現上腹疼痛,一家醫院按胃病治療一天病情加重,乘飛機抵達鹹陽入院,劉玉湖接診檢查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及時采用蝮蛇杭栓酶大劑量衝擊療法,使患者脫離了危險。局職工家屬王桂英,患心髒病住院,夜間突然發生心室纖顫,繼而出現心跳驟停。在這千鈞一發之時,劉玉湖果斷采用食道起搏急救措施,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拯救過來。

然而,劉玉湖的高貴之處並非如此,最令人折服的當屬他對醫學心理學的臨床運用。

在接診治療的病人中,不乏因偏癱引起不能說話、失去記憶力、表現為癡呆症狀的人。這種病人因腦缺血引起部分腦細胞壞死,另一部分細胞隻是失去功能,處在“沉睡”狀態。對待這種病人,劉玉湖采用了“胎教原理”,付諸藥物治療,反複刺激促醒壞死和“沉睡”的細胞,效果奇特。

一般說來,病人普遍存在自卑感、失落感、心理壓力大,精神不振作,往往表現為愛發脾氣,煩躁不安等,病情越重,其反映越強烈。對待這些病人,劉玉湖“對症下藥”,通過與病人交談,向病人解釋病理機製等形式,解開病人心靈深處的“疙瘩”,喚起病人戰勝病魔的自信心。“有劉大夫在場,我們心裏踏實。”這是眾多病人和病人親屬對劉玉湖的最高獎賞。

是啊,作為心血管專家的劉玉湖,為千百萬患者解除了病痛,送去了新生,以其真誠的愛,為千家萬戶營造著美好與幸福。然而,又有誰知道,他遠在山東老家的母親卻讓冠心病奪去了生命。

那是1994年年底的一天,正在病房值班的劉玉湖突然接到“母親病故”的電話。一切都太遲了……

他分明知道母親患有冠心病,他也享有正常的探親假,可是他卻多年沒回家,因為他離不開病床上躺著的那些企盼著他在場的病人,離不開病房裏一個又一個不斷變換著新麵孔的新病員。日複一日,年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