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電話,他失聲痛哭起來。院領導聞訊趕來,勸他回家料理母親的喪事。可是,他沒有從命。他心裏最明白:科主任出差,科裏包括自己才3名醫生,大家都忙得團團轉,能走得開嗎?!
這些年來,劉玉湖治愈的病人究竟有多少?連他本人也說不清楚。人們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以各種方式給他塞“紅包”,還有送金耳環、金戒指,但都被拒絕了。他說:“治病救人,是一個醫生的天職,我把你們的病治好了,比給我送座金山還高興哩!”
編者按語
向愛崗敬業的標兵致敬
采寫完這篇通訊,卻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總還想說上幾句話。觀察我們身邊,常常可以發現有這麼幾種人:有的人夜郎自大,自命不凡,尾巴翹得高高的,堪稱“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有的長於挑剔,牢騷滿腹,總是七個不合適,八個不自在,而自己呢,卻又不思進取,給單位、給企業拿不出什麼“幹貨”;有的人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工作越舒服越好,活幹得越少越好,可在榮譽、待遇麵前“寸土”必爭,生怕自己吃了虧;也有的人幹一些事情,滿足於“一般化”、“過得去”,遇到“困難”或稍不如意就退避三舍,什麼企業利益,什麼企業命運和前途,統統沒有關心的必要。
二十局中心醫院劉玉湖,愛工作,愛事業,似乎到了著迷的地步。你看:他早上班,晚下班,即便輪休也上班,在他眼裏,哪裏還有“八小時”的工作界限?他在自己家裏顯得是那樣的“笨拙”,甚至連一般的家務活都幹不好,可他卻醫術精湛,技藝高超,事業有成,碩果累累。他幾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埋頭苦幹,勤奮工作,著實冷落了自己的家,冷落了妻子、兒女們、可他卻以一片赤誠的愛心和高貴的品格,贏得了同行和病人親屬們的交口稱讚。他醫道高深,副教授級別,卻從不擺什麼“官架”,打什麼“官腔”,耍什麼“官威”,而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一個普通共產黨人的本色,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閃閃發光。這種為事業拚命實幹的人,正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這種愛崗敬業,奮發作為的精神,正是我們企業發展與振興的希望!
當前,我們企業正麵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每個黨員、幹部、工人的立身處世,所作所為,不僅關係個人形象,更事關全局大業和前途。因此,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奉獻,少一分牢騷,多一分努力,少一些低標準,多一些高登攀,這才是難能可貴的。讓我們以劉玉湖為榜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企業、為集體,也為自己,丟掉“包袱”,開動“機器”,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奮力搏擊、大步前進吧!
(載1996年7月1日《開路先鋒報》)
評述
二十局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玉湖醫療技術高超,醫德醫風好,在鹹陽市及周邊城鄉是出了名的好醫生,慕名找他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作者感到劉玉湖是一個新聞人物,於是便對他進行了采訪。
《壯麗的人生》這篇人物通訊寫好後,感覺還有話要說,於是又寫了一篇編後,在1996年7月1日《開路先鋒報》上一同發表。
稿子寄發後,《科技日報》1996年7月30日四版右上角以《劉玉湖:患者的貼心人》為題發表,《人民日報》海外版1996年8月9日在“名醫譜”欄目中以《一位普通醫生的追求》為題發表,《陝西日報》1996年9月20日三版以《白衣天使濟蒼生》為題發表,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在1996年10月12日“社會麵麵觀”節目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