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立潮頭競風流(1 / 3)

——二十局多種經營發展紀實

翻開二十局多經的創業史,呈現在你麵前的將是一幅幅驚濤拍岸的壯麗畫麵。

二十局多種經營在走向市場中奮力崛起,產值、利潤成倍增長,1995年,完成總收入2.12億元,實現綜合收益1262萬元,躍居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多經係統的榜首。

邁出一步天地寬

同事物發展變化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性一樣,二十局多經成長壯大的曆程,大體經曆了三個不同的時期和三種不同的管理模式:最初的行政管理模式,開放搞活時期的鬆散管理和多經大發展時期的集約化管理模式。全局多經連年上新台階,主要體現在四個根本性轉變上,即由安置型向效益型轉變,由依附型向相對獨立型轉變,由傳統服務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由經營管理型向科學管理型轉變。多經企業麵向市場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完善承包經營責任製,形成了經濟成分多樣化,經營管理規範化,走上了一條內涵擴大再生產的路子。

邁出一步天地寬。1993年底,二十局先後成立了物資、城建、經租、技術、工貿、秦江6大總公司。接著組建鐵原實業集團總公司,建成了一座6578平方米的綜合營業大樓,集工貿、住宿、餐飲、娛樂於一體。鐵原實業集團總公司由局統一領導,納入全局發展規劃,經濟上相對獨立,成為指導和統管全局多經單位生產經營活動,並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集團。

從此,二十局多種經營迅猛發展,1994年和1995年,全局多種經營總收入達3.66億元,實現利潤1842.5萬元,分別是兵改工前10年總和的175%和212%。

精明強將幹多經

二十局多種經營的騰飛,得益於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得益於一個敢於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

1993年9月,新任副局長王冠峰受命專管多經工作。上任伊始,他與局副總會計師、鐵原實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鄭同祥以及其他領導,運用市場經濟規律,推出一係列深化改革之策,並付諸實施。

——分割機關職能,參與市場競爭,大膽組建公司和實業集團總公司。集團總公司按照職能兼實體的模式運轉,突出以經營為中心,以經濟發展為目的。

——依據生產經營計劃和發展重點,以“經濟合同”、“利潤承包”、“風險抵押”、“經理年薪”等形式,條塊分割,層層加壓,增強分級領導的進取意識。

——大膽改革分配製度和用工製度。允許多經企業采用適合本企業特點的分配方式,提倡多勞多得,易崗易薪,效率優先等多種分配方式;打破傳統的用工模式,允許承租企業進行合理組合,允許企業對違紀職工辭退、責令待崗、限期改正處理,擴大臨時工、社會聘用工的比例。

——在人事管理上全麵推行聘任聘用製。由過去的“任命誰幹誰就幹”,轉變為“誰能幹好讓誰幹”,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優勝劣汰。

——調整經營戰略,擴大經營規模。在產業選擇上,向風險大、技術含量高的新興企業邁進;在投產項目上,向高、尖、難挑戰。加大投入,開發競爭,爭創盈利大戶。

——采取果斷措施,對連續虧損企業實行停產關閉。

新觀念、新思維、新動作,給多經企業注入了新活力,多經企業生機勃勃,捷報頻傳。

城建開發總公司承建的3座高層建築,填補了全局獨立承建高層建築的空白,並在西北民航科技大廈施工中創造了月完成6層框架的西北地區最快紀錄,被當地譽為“深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