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建家”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2 / 2)

“建家”咬咬牙,為什麼要咬牙?很明顯,是說要舍得投入,要舍得花錢。關於“建家”投入以及投入比例,上級和各集團公司本級都有明文規定,為啥主席們還說“咬咬牙”呢?那說明在“建家”工作中還有舍不得“咬牙”的時候。不是嗎?正是這個舍不得“咬牙”,才使得習慣性地出現眾多的“吝嗇型”、“湊合型”、“應付型”。試想,這個工點舍不得投入,下一個工點舍不得投入,昨天舍不得投入,今天也舍不得投入,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多?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難道我們的職工們就一輩子生活在這種“湊合”之中?兵轉工都快20年了,當年20歲的小夥子如今也已步入“不惑”之年,他們什麼時候才能有一個滿意的、溫馨的“家”?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建家”工作理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義無反顧地付諸實施。

當然,建設好“職工之家”需要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在這方麵二十局集團公司是有一大批典型和經驗的。諸如三公司原一段所建的“搬不垮的‘家’”;一公司原乍家蘇項目部的木板房;五公司渝懷五隊等等,都給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之感。有投入就有回報,你給職工一份投入,職工還給你十份驚喜!實踐是最好的見證人,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它反複證明這樣一個真理,即凡是“建家”工作搞得好的項目部,職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就高,職工精神麵貌就好,工程進度快質量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反之,“建家”工作搞不好,像“擠牙膏”一樣搞“建家”,甚或建了“家”甲方、上級通不過還要推倒重來,搞瞎折騰,到頭來錢沒少花,“家”沒建好,還挨批評,職工又不滿意。總而言之,一次到位、一次達標,下決心建好“職工之家”,才是明智之舉。這也是早樹形象、快樹形象、樹好形象最重要的標誌和手段之一。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讓我們趕緊行動起來,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明確“建家”目標,以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三步走”戰略目標為方向,萬眾一心,上下同欲,求真務實,艱苦奮鬥,努力使集團公司的“建家”工作發展到一個新階段,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載2002年7月11日《開路先鋒》報)

評述

我們這支基建施工隊伍,常年流動施工,“建家”工作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問題,也是人們經常議論的一個重要話題。

二十局集團渝懷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建家”工作卓有成效,總公司工會主席夏良振帶領各集團工會主席前來參觀指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各位主席們針對“建家”工作,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作者當時恰在渝懷工地采訪,目睹了這一幕。聯想多年來我們“建家”工作的實際,不禁感慨萬端,於是便寫出了這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