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建家”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1 / 2)

本報今天發表的集團公司渝懷鐵路建設工程指揮部及五隊“建家建線”的報道,很值得一讀。

江澤民同誌在去年“七一”講話中明確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江澤民同誌在今年“5·31”講話中,進一步完善、充實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工作路線,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重溫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於指導我們“建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我們是一支兵改工的施工企業,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這支隊伍常年“四海為家”。艱苦、分居、流動,哪裏需要哪裏去,哪裏艱苦哪安家,仍然是我們這支隊伍的真實寫照。事實也是如此。全集團公司1.5萬名職工,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100多個工點,這是何等的分散啊!而且工點不斷變動,一項工程竣工,又預示著另一項工程的開工。一項工程長則三五年,短則幹一年半載。“月亮走我也走”,我們的職工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越千山,跨萬水,就這樣永無休止地搬遷、搬遷。

麵對企業這種無可爭辯的事實,一個重要的話題——如何“建家”?建什麼樣的家?擺在了各級領導的麵前。

縱觀我們集團公司“建家”的實際,主流是好的。要說問題,不外乎有這麼幾種情況:一曰“吝嗇型”。持這種觀點的人壓根就舍不得投資;二曰“湊合型”。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建家”需要錢,工程幹一兩年就搬遷了,建那麼好有啥用?三曰“應付型”,持這種觀點的人對“建家”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重要,上級來檢查重要,檢查過了又不重要。上述三種情況表明:“建家”工作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陝西工人報》1993年2月25日第三版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廠長,你還承包著我們的一段人生》。文中說:企業轉換經營機製,實行經營承包,走上激烈競爭的市場,企業領導和企業職工是一個有生命之脈的整體,企業領導承包的不僅是一個企業,也等於承包了職工的一段寶貴人生。這話說得多麼好啊!真是情深意切,發人深省!

翻閱全總、鐵總、總公司工會以及我們集團公司工會有關“建家”工作的文件資料,都十分重視“建家”工作,不然哪有從基層到中央年年評比表彰“模範職工之家”?前不久在渝懷工地巧遇總公司工會主席夏良振率所屬各集團公司工會主席逐點檢查“建家建線”工作,目睹了他們在觀摩二十局集團公司五隊“建家建線”後的座談討論,各位主席們暢所欲言,感慨萬千,達成一致共識:“建家”就是落實和實踐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家”就是建企業,“建家”就是建隊伍,“建家”要有超前意識,發出了“建家”咬咬牙也要建好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