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萬裏、康克清、譚震林等也紛紛發言,讚同陳雲的意見。

11月25日,華國鋒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10條決定,對陳雲等提出的一係列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表態。決定對幾個重大案件以及彭德懷、陶鑄、楊尚昆等人的問題徹底平反,並撤銷有關材料等。

各小組討論真理的標準

11月27日,時任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的胡繩在東北組會議上發言,他說真理標準問題不是政治問題,不是路線問題。胡繩一發言,很快遭到大多數與會代表的激烈反對,使得這個問題成了一個突出議題。

針對胡繩的這一發言,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胡喬木在小組發言中指出:

這個問題本來是一個理論問題,但在兩個意義上也是政治問題:

一、搞清楚這個問題,對於解放思想,搞當前工作,加速四化建設,正確處理遺留的各種案件等等,都具有指導意義。

二、對這個問題的討論,絕大多數省、市和大軍區負責人都表了態,這也就不是一般的理論問題了。

胡喬木最後還說:

希望華國鋒同誌在會議結束的時能談一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對這次討論做出一個總結。

其他許多與會代表也紛紛批評胡繩,同時批評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的幾個負責人。

與會代表充分肯定了討論真理標準問題的意義,對壓製和阻礙這場討論的一些領導同誌包括中央領導同誌,以及在討論中長期保持沉默的《紅旗》雜誌進了嚴肅的批評。

圍繞這一問題,會議對黨的思想路線問題進行了熱烈地討論。在討論中,大家進一步擺脫了錯誤方針的束縛,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進一步解放思想,普遍提高了對這場討論重要意義的認識。

鄧穎超在中南組發言中指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是一個重大問題,我們每個人應當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旗幟鮮明。

習仲勳在中南組發言中指出:

關於實踐標準的問題,是個思想路線問題,對實際工作關係很大,是非搞不清楚,就不能堅持實事求是。

徐向前在西北組發言中指出:

實踐標準,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對我們的工作影響很大,這關係到我們究竟執行什麼路線的問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求豐富、要發展,不能把革命導師的每句話永遠不變地照搬。

鄧小平根據會議討論的情況,高度評價了開展這場討論的重要意義。

鄧小平指出:

大家認為進行這個爭論很有必要,意義很大。從爭論的情況來看,越看越重要。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爭論,的確是個思想路線問題,是個政治問題,是個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

經過全體與會人員廣泛而熱烈的討論,一些堅持錯誤觀點和受其影響的人,都先後不同程度地承認了錯誤和改正了錯誤。

汪東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自己的錯誤作了檢查。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了書麵發言和檢討,對自己的錯誤有了進一步認識。

華國鋒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也自己承擔了責任。

華國鋒說:

以上兩處關於兩個“凡是”的提法雖不盡相同,但在不同程度上束縛了大家的思想,不利於實事求是地落實黨的政策,不利於活躍黨內的思想。我的講話和那篇社論,雖然分別經過政治局討論和傳閱同意,但責任應該主要由我承擔。在這個問題上,我應該作自我批評,也歡迎同誌們批評。

華國鋒的發言表明,自從粉碎“四人幫”之後,奉行了兩年的錯誤方針,終於得以初步的否定。

鄧小平主持起草講話稿

1978年11月在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時,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決定,由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三人代表中央在會上講話。

其實,早在1978年10月上中旬,鄧小平即開始考慮講話稿的起草問題。先是由國務院研究室起草了一個稿子。

10月29日,鄧小平訪問日本歸國後約見胡喬木,談講話稿的起草問題,同時參加的還有國務院研究室的人。

胡喬木接受任務後,看了國務院研究室起草的稿子,決定重寫。到11月8日,完成了講話稿的初稿。

這期間,鄧小平於11月4日出訪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三國,14日才返回北京。此時,中央工作會議已開幕5天了。

鄧小平看了胡喬木等人撰寫的第一稿後,於16日約見胡喬木,要求進行修改。19日,此稿改定,交給了鄧小平。

這一稿約有8300字,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論述工作重點轉移的幾個方麵的曆史意義。講話稿指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第二部分論述如何實行工作重點轉移。關於怎樣實現這個轉變,講話稿一共列了四條。

這一稿是緊緊圍繞工作重點轉移來寫的。鄧小平準備在將要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著重講一下工作著重點轉移問題。但接下來發生了一係列的事情,使鄧小平的基本設想發生了變化。

先是中央工作會議開幕後,由於陳雲等人提出解決曆史遺留問題,使會議擺脫了原來設定的軌道,開成了一個思想解放、暢所欲言的會議。討論中,與會者對過去“左”的錯誤理論和實踐陸續提出了一些批評意見。這預示著僵局已被打破,一些重要問題的提法已受到嚴重挑戰,或者說需要回答一些更有分量的問題。鄧小平回國後,了解了會議上發生的情況。

接著,在11月14日,《北京日報》報道了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擴大會議閉幕的消息。

新華社於第二天以《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動》為題,突出主題轉發了這條消息。

新華社的消息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中央政治局常委專門為此召開會議。

11月25日,由華國鋒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工作會議宣布:天安門事件完全是革命的群眾運動,應該公開徹底平反。這是中共中央正式批準為天安門事件平反。

隨著新聞媒介公布關於天安門事件平反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在西單牆等地也出現了大、小字報,其中有許多是批評汪東興錯誤的,也有的涉及毛澤東和對毛澤東晚年評價的,以及對中國政治體製和重大曆史問題的議論。西單牆等地的大、小字報,引起中外輿論的關注。

11月26日,鄧小平會見日本民社黨委員長佐佐木良作。當客人問到關於天安門事件平反以及中共中央內部有無分歧的問題時,鄧小平強調,要糾正過去犯的錯誤,平反錯案,但在把過去的事處理完以後,要引導人民群眾向前看。鄧小平對客人說,對四個現代化,中國共產黨的黨員百分之百讚成,而不是百分之九十九;對安定團結,全國人民有百分之九十九讚成。

11月27日上午,鄧小平會見美國專欄作家羅伯特·諾瓦克。客人提出的主要問題是,中共內部有無“權力鬥爭”。

鄧小平說,外部說中共內部有“權力鬥爭”,這是毫無根據的。對天安門事件,對搞四個現代化,我們完全一致。世界上有人猜測我們,比如說猜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不奇怪。因為我們過去太單調了。有點爭論就認為是權力之爭,其實千篇一律倒是僵化的表現。

11月27日晚上,中央政治局5個常委聽取各組召集人彙報。各組反映與會者在發言中又提出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一些同誌的錯誤問題和對毛澤東的評價等。

華國鋒也提出會議下一段如何開的問題,他說12月7日原來想開全會,現在開不開?要不要開那麼長?第一書記都在北京,家裏的事情很多,會議不能時間很長,要盡可能壓縮時間。你們人都在這裏,提一大堆問題怎麼辦呢?

鄧小平說,會議要開緊湊一些,不要開得太長。對計劃,這個多少,那個多少,不要多去討論,大體差不多就行,主要把體製、大政策定下來就行了。全會開三天就可以了。

鄧小平還談了對幾位犯錯誤的中央領導人的處理原則,提出了隻加人、不減人的方針。

當西南組提出在天安門事件等問題上中央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時,鄧小平說:“我們不能要求偉大領袖、偉大人物、思想家沒有缺點錯誤,那樣要求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對毛主席的缺點錯誤,這個問題是不能回避的,在黨內還是講一講好。”

也是在11月27日這一天,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胡繩發言不讚成把這場討論看成是政治問題、路線問題,為此,整個會議掀起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風波。

11月29日,鄧小平會見日本公明黨訪華團。客人根據日本國內媒介的報道,詢問近期內中共中央高層是否會出現人事變動。

鄧小平對此作了完全的否定,並告訴客人,輕易變動人事不好,而我們需要的是安定團結。現在中國最主要的任務是搞四個現代化,而搞四個現代化需要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要使黨內外廣大群眾心情舒暢,對過去錯了的事情,冤案錯案,要按照毛主席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了結一下。這樣引導全黨全國人民,一心一意奔向四個現代化。

12月1日,鄧小平、李先念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南組、東北組召集人談話。

針對與會者的注意力仍然在曆史遺留問題和幾位中央領導人的錯誤這一情況,鄧小平說,曆史問題隻能搞粗,不能搞細。一搞細就要延長時間,這就不利。算我一個請求,要以大局為重,道理在你們,在群眾。外國人對其他事沒興趣,主要看中國安定不安定。

正是由於這10幾天來一係列事情的變化和對這些事情的深入思考,鄧小平的想法也發生很大的變化。

12月2日,鄧小平重新約人談講話稿的起草問題。這個談話在鄧小平家中進行。參加者有胡耀邦、於光遠等人。

這一次,鄧小平拿出了他親筆寫的提綱。提綱共列7個問題:(一)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二)發揚民主,加強法製;(三)向後看是為的向前看;(四)克服官僚主義,人浮於事;(五)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六)加強責任製,搞幾定;(七)新的問題。

在這次談話開始時,鄧小平首先對中央工作會議作了很高評價。他說這次會議了不起,1957年以後沒有,1957年以前有,延安時期有。這個風氣要傳下去,這是很好的黨的生活,黨的作風,既有利於安定團結,又有利於防止思想僵化,實在可喜。

接著,鄧小平主要按照提綱中所列的7個問題,談了許多重要思想。

第一個問題是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他說寫這個問題時要“講點理論的重要”。他說,真理標準問題這個爭論,越看越好,越看越像是政治問題,是國家前途命運問題。他提出要解決新的問題,全黨全民要開動腦筋。

第二個問題是發揚民主、加強法製。鄧小平指出,現在這個時期更要加強民主。民主集中製的中心是民主。集中那麼多年,現在是民主不夠。現在大家不敢講話,心有餘悸,發展經濟,要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工廠工人監督,農村社員監督。

鄧小平還說,當前主要的是反對空頭政治,反對說空話。現在是正確的意見也不落實,沒有具體措施,一拖就是一年。要講權力下放,講講千方百計調動積極性。要利用每一寸土地,有一點土地種一棵樹,有一塊水麵搞養殖,有一塊草原種上草。

鄧小平在談到自主權與國家計劃的矛盾時說,這個矛盾隻能靠價值法則及供求關係來調整。否則不能自主。要靠質量,質量好會銷到全國。不要怕亂,市場不會亂,承認市場的一定調節作用。他說,重點不隻是政治,重點是經濟民主。有些要用法律,如民法,刑法,各種單行法,總之應該有法律。地方也可以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