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正式召開
●1978年12月18日20時,座落於北京西長安街的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內燈火通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裏舉行開幕式。
●陳雲說:“全會決定,一定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
●全會一致原則通過《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 正式召開
共和國故事·偉大轉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開幕
1978年12月18日,金色的陽光灑滿京城,天空分外晴朗,朝霞格外燦爛。
經過此前中央工作會議的充分準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在北京的京西賓館隆重舉行。
8時許,華國鋒、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相繼進入京西賓館三樓會場。
京西賓館始建於1959年,主要分東樓、西樓和會議樓三大單體,座落在北京西長安街,與軍事博物館隔路相望。
京西賓館有著寬敞的走廊,大房間,大餐廳,每層樓都有幾個大小不一的會議室,可供分組討論用。在主樓還有一座大會議室,可供召開大會之用。自1964年建成後,即成為國家重要的會議中心之一。
出席這次中央全會的中央委員有183名、候補中央委員119名,共302名。加上因工作需要,中央政治局決定9位同誌列席會議,因此,參加這次全會的應該311名,而實際出席的有290人。
在會議開始的前一天,即12月17日,出席會議的同誌陸續來到京西賓館報到。
十一屆三中全會秘書組印發了出席全會名單、全會分組名單和全會日程,印發了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和在閉幕會上的講話。
十一屆三中全會分華北組、東北組、華東組、中南組、西南組、西北組,並確定了各組的召集人。
中共中央主席、副主席未編入各組。
12月17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集十一屆三中全會各組召集人開會。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副主席出席了會議。
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就如何開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及會議的指導思想、開會辦法和議程安排等問題講了話。講話的主要內容是,中央工作會議上許多同誌要求有錯誤的幾位同誌在全會上作個像樣的檢討,常委決定,可以不再在會上檢討了。
12月18日上午,華北組、西南組、西北組分別召開會議。下午,東北組、華東組、中南組分別召開會議。
各組召集人傳達了華國鋒和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在12月17日下午各組召集人會議上的講話。各組到會同誌一致表示擁護這些講話,一致同意中央確定的這次全會的三項議程、會議開法和時間安排等。
有的組還討論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意見,表示讚同對幾位犯錯誤的同誌,給予一段時間考慮自己的問題,不在這次全會上作檢查。
20時,座落於北京西長安街的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內燈火通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裏舉行開幕式。
華國鋒主持會議,並代表中央政治局,就全會的任務和開法講了話。
華國鋒提出,我們這次全會的主要任務,就是討論通過中央政治局提出的關於從明年1月起,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問題。同時,會議審議、通過農業問題兩個文件,和1979年、1980兩年經濟計劃的安排。討論人事議題,選舉產生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成員。
華國鋒在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舉行的中央工作會議的情況後指出:中央政治局同誌和到會同誌一致認為,這次會議開得很好、很成功,為開好三中全會做了充分準備,創造了有利條件。
華國鋒最後提出,中央工作會議已經開了一個多月,所以,中央政治局的意見,這次三中全會隻開5天,希望到會同誌集中精力,把會議開好,完成這次全會預定的任務。
分組討論問題並通過文件
1978年12月19日,中央工作會議秘書組印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草案)》,以及汪東興、紀登奎、吳德、陳錫聯4人分別提交的書麵檢討。這一天,各組的同誌認真閱讀了會議印發的文件。
在當時,在會內會外,發生了兩件事情:
一件是西北組首先開始討論12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講話和18日華國鋒在開幕式上的講話。
在討論中,西北組向中央提出了五條建議:
一、今後中央開會,在主席台就座的,應為主席、副主席、軍委副主席,政治局的其他同誌應和中央委員坐在一起,可以坐第一排;二、部分開放中南海;三、開放人民大會堂;四、政治局的同誌要多接觸群眾,克服特殊化;五、成立中央書記處或設立中央秘書長。
另一件,是汪東興主持召開的關於移交中央聯辦專案材料的會議。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對這一問題確定了四條原則:
一、所有未結案的案件,全部移交給中央組織部。各專案辦公室從即日起停止專案工作。所有這些案件,中央組織部負責複查。
二、已經結案的檔案材料,由於已交中央檔案館,應立即從中央檔案館取回移交給中央組織部。
三、各專辦的文書檔案,一律加以封存,待中央決定處理。
四、各專辦負責人,要負責做好各專辦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發生問題。這些同誌,要全心做好移交工作,在移交完成後,再回原單位分配工作。
以上兩件事情,雖然不是這次全會的議題,但卻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隨後的分組討論中,其他組也向中央提出了建議,並一致擁護中央對專案工作最後的處理和安排。
會議秘書組印發了《增補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候選人名單》,會議又印發了中央組織部《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組成問題的第三次報告》及附件《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候選人名單(草案)》。各組討論了印發的文件。
分組討論的內容,概括起來有三方麵:
一是原先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中央委員們,以發言等形式,向未參加工作會議的人介紹情況;
二是所有出席者都對中央領導同誌的講話表態,對全會要增補的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表態,對中央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表態;
三是同中央工作會議一樣,對工作重點轉移、平反冤假錯案等等發表意見。
還有一個內容便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草稿表態並提出修改意見等。
在分組討論中,與會者首先讚揚幾天前閉幕的中央工作會議開得很成功。認為會議真正恢複和發揚了毛澤東生前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自始至終堅持了民主集中製的原則。相信中央工作會議的好會風,一定能在這次全會上發揚光大,使三中全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與會同誌討論了工作重點轉移、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農業問題兩個文件、1979年和1980年兩年經濟計劃的安排、處理曆史遺留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健全民主與法製、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等重大問題,並建議中央以中央全會的名義做出鄭重的決定。
對農業問題兩個文件,不少人提出了修改意見。在討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候選人時,各組同意中央政治局的意見。
12月22日,各組分別討論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
早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就開始了這個公報稿的起草工作,先寫出了一個稿子。
華國鋒曾約胡耀邦、胡喬木、胡績偉談話,讓胡喬木主持重新起草公報稿。
公報稿經19日、20日、21日胡喬木的3次修改,終於在全會閉幕的最後一天,送到了與會者的手中。
與會者經過討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
陳雲在會議上發表講話
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增選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增選鄧穎超等3人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全會選舉增補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等9人為中央委員,並決定將來提請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這一增補手續予以追認。
全會選舉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雲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鄧穎超為第二書記,胡耀邦為第三書記,黃克誠為常務書記,王鶴壽等11人為副書記,並選舉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委員。
會議宣布選舉結果後,陳雲發表了講話。
陳雲說:
我認為三中全會和在此以前的中央工作會議,開得很成功。大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充分恢複和發揚了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認真討論了黨內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增強了團結。會議真正實現了毛澤東同誌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麵”。
全會決定,一定要把這種風氣擴大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中去。
陳雲還談到在延安整風時,毛澤東首先集中了幾十個高級幹部,連續開了幾個月的整風會議,大家麵對麵地指名道姓地批評和自我批評,認真總結建黨以來的經驗教訓。在這個基礎上寫出了《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以後就開黨的“七大”,全黨同誌團結一致,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1957年,毛澤東又提出了要求全黨實現這種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但由於種種幹擾,很多年沒有實現。在“九大”、“十大”的黨章中也寫了這一要求,但完全沒有實現。
0
陳雲認為,這一次黨中央帶了個好頭,隻要大家堅持下去,就有可能在全國實現。這對於安定團結、實現四個現代化,一定會起重要的作用。
陳雲最後說:
現在三中全會選舉我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我感謝工作會議和中央全會同誌們對我的信任。
但是我的身體狀況是很差的。我將盡我的力量來工作。我隻能做最必要的工作,就是說量力而行。
陳雲的講話,博得了全場同誌熱烈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
1978年12月22日晚19時30分,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順利完成議題後,在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舉行了隆重的閉幕會。
華國鋒主持了會議。
華國鋒首先對十一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工作會議作了評價,並對與會者提出的一些問題表了態。
華國鋒認為,這次中央全會和為全會做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充分恢複和發揚了黨內民主和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
大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解放思想,暢所欲言;本著對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運用團結、批評、團結的整風方法,對中央政治局內幾位犯錯誤的同誌,和中央幾個部門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批評意見。這種精神是非常可貴的,應該堅持,應該發揚。
華國鋒希望在全會閉幕之後,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對同誌們在這兩個會議上提出的許多批評和建議,應當認真分析研究,妥善加以處理,並向下次中央全會做出負責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