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衛星完成調姿動作後,設在甘肅的活動測量站又向衛星發出了“兩艙解鎖”的指令。分離火箭接令點火,將儀器艙和返回艙成功分離,同時啟動了返回係統的程序時間控製器。

返回係統的程式時間控製器準確啟動,返回艙艙體起旋,穩定回收姿態。這時製動火箭點火工作,在火箭推力的作用下,返回艙進入返回軌道。

在測控中心的控製室裏,可以從函數記錄儀上描繪出來的曲線上看到,返回艙正離開運行軌道,沿著緩緩向下傾斜的軌道向地麵下降,這預示著衛星很快就要返回祖國大地了。

在這最後考驗的緊急時刻,指揮員準備喊出最後的衛星開傘指令。然而,就在這時,一個更大的險情猝不及防地呈現在了大家眼前:測控中心的主副兩台電腦出現了互相矛盾的異常顯示,一台顯示要發出時間音叉指令,另一台卻顯示要切斷這個指令。

時間音叉指令是衛星安全返回地麵前的最後一道指令,這個指令發出的時間既不能早,也不能晚。衛星什麼時候拋掉外殼,打開降落傘,什麼時候依次打開小傘、副傘和大傘,靠的就是時間音叉指令,可現在另一台電腦卻偏偏與之相左,這著實令測控人員左右為難。

衛星返回地麵時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在時間上相差5秒鍾,落點就會偏差40公裏,而返回點的速度方向角如偏差一度,落點航程就會偏差300公裏。地麵遙控和衛星上的程式控製必須做到準確無誤,否則衛星既有可能落到回收區外,又有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僅在1959年,美國在它的數次發射中,就因為膠卷艙彈射程式出現故障而導致了幾次失敗。

1959年4月13日,“發現者二號”飛到第十七圈時,按計劃進行了關鍵的膠卷艙彈射,但由於人為誤差,彈射指令發出時間稍稍早了一點,致使膠卷艙落到了挪威北部離蘇聯邊境不遠的地方。人們事後推測,這個膠卷艙替蘇聯做了好事:一隊迅速組織起來的蘇聯搜索隊回收了這一意外禮物。

1959年11月20日,美國“發現者八號”在接受指令打開降落傘時,地麵人員發現這一次分離的時間倒是不早,卻又晚了一些,膠卷艙不知飄落何處,令美國人十分沮喪。

至於蘇聯,在這方麵的事故更是不堪回首。

1967年4月,科馬羅夫駕駛“聯盟號”飛船升上太空,這是蘇聯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中的一部分。但就在科馬羅夫駕駛飛船返回時,由於回收艙的主降落傘沒有打開,備用傘也出了問題,以至飛船著地時的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50公裏。

當時美國設在土耳其的監聽站記錄到了“聯盟號”飛船高速撞向地球時,科馬羅夫極度痛苦的慘叫聲。在飛船殘骸附近,人們挖掘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了科馬羅夫的遺體。

蘇聯同美國展開的登月競賽亦因此宣告失敗。

如今,中國的測控人員也麵臨著類似的危險,這兩台電腦相互衝突,究竟發不發開傘指令?

更要命的是,此時離衛星飛出中國上空,脫離觀測段隻剩15秒鍾的時間了!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祁思禹,根據平時練就的一套過硬本領和豐厚的專業學識,迅速計算出了最佳開傘時間,立即衝進指揮大廳,臉色蒼白地大叫一聲:

發!

事後,人們曾笑傳祁思禹在當時急得尿了褲子,跑丟了鞋子,這當然是一種過度誇張。但在那一時刻,許多測控人員都提心吊膽,出了一身又一身的冷汗,是多少年後他們仍記憶猶新的。

後來事實證明,測控人員下達的“切換”口令是適時的。計算機顯示正常了。頓時,人們心花怒放,互相握手祝賀。

衛星回收眼看就要成功了。8年間,為了我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辛勤操勞的人們日思夜想的這一刻,終於就要來到了。

順利回收落地衛星

1975年11月29日一大早,所有準備進行回收工作的人員都在四川遂寧緊急待命。這一天,全國103條通信線路全部集中在衛星返回的所有資訊上,數十萬民兵在南方廣闊的地域內時刻注視著天空。

衛星回收區原先是定在昆明與安順之間的。勘察組反複比較後,認為這裏的回收條件不太好,如果衛星返回時略有超前,便會落到國外,而且這裏的北盤江一帶地形複雜,山高溝深,多有不便。

而四川遂寧地區屬於低丘地帶,機動範圍大,交通也相對便利,並能滿足衛星在返回前的一圈運行中飛經中國上空的條件,勘察組最後就確定將這一帶作為返回式衛星回收場區。

11時,在貴州凱裏地區某煤礦,4個采煤工正在井沿上你一句我一句說笑,忽然一個大火球從天而降,一個圓乎乎的大家夥從天空飛落下來,“刷啦啦”一聲,將一棵大鬆樹巨大的樹冠一掃而光,接著蹦落在地。

4名礦工嚇得馬上鑽進礦井,生怕從天上再掉下個大火球砸到自己腦袋上。大家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等了好大一會兒,看沒什麼動靜了,一個膽大點的礦工慢慢探出頭來看看。

還好,天沒有塌下來,大火球也慢慢黑了。不過礦工們還是很害怕,怕萬一那個黑了的大火球再來個忽然爆炸怎麼辦。4個人又等了很久,見黑了的大火球還是一動沒動,完全是一副死老虎的樣子。

4個礦工小夥子仗著年輕氣盛,互相鼓勵著從礦井中鑽出來,圍著黑了的大火球繞了一圈。黑了的大火球還是連動也不動。終於,他們幾個人看清了裏麵有一些東西摔了出來。

有個礦工拿起一塊石頭扔了過去,聽到了當的一聲金屬響,看樣子是個無聲無息的鐵家夥。4個礦工商量決定,一個人去報告領導,留3個人看守,雖然現在這個家夥不動聲色,萬一蹦起來,人少了可不好招架。

一定不能讓這個鐵家夥跑了,萬一這個鐵家夥要跑,留下的3個小夥子還是可以對付一陣的。

發現“天外來客”的消息很快一級一級報了上去。

18時,國防科委指揮所通告:貴州省軍區在六枝盤公社坡了大隊發現一空降物,已派民兵保護現場。

回收人員立即火速趕到衛星降落地點,準備對返回艙實施回收。

那4個礦工這才知道從天而降的鐵家夥原來是一顆衛星!

當回收人員來到現場的時候才發現,對這個天外回來的寶貝疙瘩毫無辦法,原來是設計衛星時沒有設計掛鉤,所以幹瞪眼也沒有辦法把這個碩大的圓疙瘩從稻田中弄出來。

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坐在山坡上看熱鬧的一個老大爺出了個奇招,用兩根長木頭杠子把衛星夾住,眾人像抬轎子一樣,硬是用人工把衛星抬到了汽車上。

衛星被安全護送回去以後,科學家們做了仔細地檢查。經過檢查發現,衛星在太空拍攝膠卷的黑匣子完好。

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終於順利地走完了上天、入軌、遙感、返回的全過程,回到了人間。

在衛星開始返回地麵時,經計算,軌道預報落點在東經105度33分30秒,北緯26度25分,估計偏遠了400餘公裏。

在北京,葉劍英高興地一邊看著返回式衛星拍攝的照片,一邊對大家說:

偏遠了400多公裏,沒什麼要緊嘛。我們第一次回收衛星,能落在中國大地上就是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