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報繼續進行著,各路航天專家作補充性的彙報。隨著彙報的深入、具體,總理提出很多問題,而且,對有的問題還講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問題,年輕的專家們回答不清楚,隻好請錢學森替他們作解釋。
由於彙報的人都是技術專家,所以,彙報中使用的專業術語自然很多。而聽彙報的領導人中,除周恩來對這些專業術語比較熟悉以外,其他人往往聽不懂,所以,時常打斷彙報提出疑問。每當這時,周恩來便指著錢學森說:“還是請你這位‘洋博士’給大家當當翻譯吧!”
當彙報到火箭和衛星安全問題時,幾位中央領導同誌對此極為重視,幾個人圍在展開的那張地圖周圍,仔細地察看運載火箭的飛行路線。
這時,周恩來問錢學森說:“上一次我問過你‘長征1號’火箭正常飛行情況下二三級火箭的落點,後來我又想到,萬一發生事故,火箭可能落在什麼地方?什麼位置?”
錢學森從容地回答道:“‘長征1號’火箭在飛行中如果發生故障,將采用兩種手段使其在空中自毀:一是火箭上裝有自毀係統,它一旦辨別出了程序中和姿態上的故障後,立即便可接通爆炸器的電源,瞬間即可自毀;二是,一旦火箭發生故障,而自辨係統又遲鈍,那麼,地麵的觀測係統便發出炸毀的指令,接通爆炸器電源,從而使火箭自毀。”
周恩來聽了錢學森的一番說明,連連點頭。這時,有人問道:“萬一自毀係統發生故障,該炸時不炸,不該炸時它炸了,怎麼辦?”
錢學森鎮定地指了指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任新民說道:“我們的設計師對火箭的自毀係統的精確度要求是很高的。該炸時,必須炸;不該炸時,絕對不會炸。地麵曾經做過自毀試驗,並試驗了爆破效果,各種數據是可靠的。”
這時,周恩來說道:“今晚的彙報很好,看同誌們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的?”
錢學森看時機已到,終於向周恩來提出了那個“過載開關”問題。
錢學森說:“關於那個過載開關問題,不久前已報告了中央,但還未得到正式答複。現在很快就要發射了,這個開關是取消還是保留,直接關係到衛星播放《東方紅》樂曲的問題,請總理早些定下來。”
聽完錢學森的話後,周恩來沒有馬上表態,眉頭又鎖在一起似乎在想著什麼。
周恩來又沉默了,會議室裏一片寂靜。
幾分鍾後,周恩來率先打破了這種沉寂的氣氛,他問在座的航天專家:“你們說,我們的火箭、衛星到底可靠不可靠?”
“從幾次測試的結果看,火箭質量是可靠的。”火箭總設計師任新民果斷地回答了周恩來的問話。
“衛星研製中的質量和模擬試驗的結果,以及從出廠前後的測試狀態來看,衛星的質量是可靠的。”衛星總設計師孫家棟的回答也是肯定的。
這時,周恩來極其嚴肅地說道:“既然你們認為火箭、衛星的質量可靠,那我個人認為,這個開關可以不要。”
一句話,掀掉了眾多科學家心頭上的千斤巨石。
接著,周恩來說道:“今晚聽了同誌們的彙報,看來運載火箭和衛星以及發射基地的準備工作,都做得很好。至於衛星、火箭什麼時候轉入發射陣地,什麼時候實施發射,這個問題我得向中央政治局彙報後,才能正式決定。”
周恩來轉身對錢學森說道:“學森同誌,你們回去後,還得抓緊時間把今晚彙報的有關火箭、衛星的情況寫一份正式的書麵報告給我,我好盡快提交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決定。”
錢學森連忙點頭答應。
臨散會前,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
同誌們,這次如果發射成功了,大家還要謙虛謹慎,繼續前進。注意搞好團結協作。同時,還要多從壞處著想。我想的是,要克服的問題還很多。這些問題應該是可以克服的,也相信你們能夠克服。你們年輕同誌應該比我們強。
大家熱烈鼓掌,感謝周恩來的鼓勵。這時,一位專家的筆記本掉在了地毯上沒發覺,卻被周恩來看到了。周恩來走過去躬身替他撿了起來,遞給了他,笑了笑說道:“這個可不能丟啊!”
那位青年專家握住周恩來的手,熱淚盈眶,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周恩來望著航天專家們依依不舍的神情,便以豪邁的語調高聲對大家說:
同誌們,大膽地幹去吧!搞科學試驗嘛,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都存在。你們大家要盡量把工作做好,萬一失敗了也沒什麼,繼續努力就是了。失敗是成功之母嘛!
夜已經很深。空曠的人民大會堂內靜悄悄的。周恩來望著一臉倦容的錢學森,一步向前,緊緊握住他的手,關切地叮囑道:
學森同誌,你要保重身體啊!
錢學森握著周恩來的手,百感交集,這句話,本應該是他向總理說的呀,沒想到,反而總理向他說了!
最後,周恩來盡力提高嗓門祝願大家:
祝大家返回基地一路平安!預祝這次衛星發射一舉成功!
錢學森帶著沉甸甸的心清,匆匆趕回國防科委的辦公大樓。
剛進辦公室,電話裏傳來了周恩來的聲音:
中央同意你們的發射計劃。趕回發射基地以後,一定要認真地、仔細地、一顆螺絲釘都不放過地,進行檢查測試!
過了一會兒,電話鈴又響了起來。又是總理辦公室打來的。周恩來指示:
從今天起,一直到衛星上天,發射場的情況,逐日向周總理辦公室電話彙報。
掛了電話後,錢學森想,接下來應該兵分兩路,一路研究如何落實周恩來的指示,一路為周恩來趕寫書麵報告。
當時針指向2時,報告草稿送到了錢學森手上。錢學森反複看了兩遍,作了仔細修改。3點,送到了國防科委主任王秉璋的手上。
王秉璋把大家召集到一間會議室,要大家一起討論、修改。他一字一句地讀,讓大家逐字逐句推敲。當讀到:“火箭、衛星所有的地麵試驗都做過了。試驗結果證明,沒有問題。但是,沒有做過空間試驗”時,王秉璋停住了。他問道:
“‘沒有做過空間試驗’,這句話該怎樣理解?什麼叫空間?該怎樣確定空間這個概念?你說這間會議室叫不叫空間?”
王秉璋的話音剛落,錢學森就接著說道:“我看這樣吧,把‘沒有做過空間試驗’這句話,改成‘沒有經過上天的考驗’好了。”
大家表示同意。於是,王秉璋拿起筆來親自做了改動。
還沒等王秉璋放下筆來,電話鈴又響了,電話是周恩來辦公室的秘書打來的。秘書詢問了報告的情況後,傳達了周恩來的又一個指示:
6時以前,一定要將報告送到。
此刻,已是1970年4月15日5時。
五、衛星發射成功
●周恩來親自向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打去電話,對這次發射提出了16字要求:“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
●錢學森向北京報告說:“發射時間,初步定在24日21時到21時30分之間。”
●5月25日20時29分,“東方紅1號”衛星高唱著《東方紅》出現在北京上空,首都的百萬人民,扶老攜幼,走出房舍,聚集在庭院、街道、廣場,爭相觀望。
● 衛星發射成功
準備衛星發射前的工作
4月16日,周恩來親自打電話通知國防科委:
中央同意摘掉“過載開關”。政治局經研究後,同意這次衛星發射的安排,並批準火箭、衛星從技術陣地轉入發射陣地。
周恩來還在電話裏強調說:
火箭、衛星轉運到發射陣地後,一定要認真地、仔細地、一絲不苟地進行測試檢查,一個螺絲釘也不要放過!
並且還提出要求:
務必要將火箭、衛星每天的測試檢查情況及時向他報告。
這一消息傳來後,大家異常高興,一直懸浮搖擺的心總算落到了實處。第二天一早,錢學森等便從北京乘專機趕回了發射場。
4月17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1號”衛星安全轉運到了2號發射陣地。
緊接著,早就做好了充分準備的發射團地麵設備營七中隊的操作手們立即行動起來,實現了發射架對正發射台一次成功,吊車對準發射台一次成功,一級火箭吊裝一次成功,然後又順利地將二級火箭對接在了一級火箭上。
當晚,燈火輝煌的發射台上又實現了三級固體火箭與衛星組合體的一次性吊裝對接成功。
負責進艙連接第二級和第三級火箭爆炸螺栓的操作手張召華,為了怕進艙時碰壞儀器,以防止細碎的雜物掉進火箭艙裏,還特意把自己的腦袋剃了個精光,然後換上緊身衣,以嫻熟的動作爬進火箭艙,準確、及時、無誤地連接好了二三級火箭的爆炸螺栓,出色地完成了星箭組合體和整流罩的安裝。
由於七中隊官兵們的精心操作,火箭的整個起豎對接僅用了一個半小時,比平常速度提高了一倍。
4月18日,火箭與衛星開始垂直測試。
4月19日,各分係統開始測試,各係統匹配點開始檢查。但在對衛星進行垂直測試時,偶然發現衛星的超短波信標機中心頻譜發生偏移,造成主載波功率下降,諧波功率增大。這個隱患若不排除,衛星上天後地麵將接收不到信號。
為此,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了檢查。可檢查來檢查去,就是找不到原因。最後,隻得派人從一個很小的孔洞仰著身子爬進火箭裏,拔掉一個插頭,安上一根電纜,然後進行有線測試。可是依然沒有查到問題的症結所在。這個問題直到最後經過多次反複試驗,才得以解決。
4月20日8時,周恩來親自向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打去電話,對這次發射提出了16字要求:
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
羅舜初接完電話後,當即將周恩來的16字要求電傳到酒泉發射現場。很快,一幅書寫著周恩來16字要求的巨幅標語高高懸掛在了發射架上。發射場上的氣氛轉瞬變得活躍起來,發射工作程序隨之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運作。
4月21日上午,基地在做最後的檢查時,第三級火箭的固體發動機上發現異常。剛剛進入興奮狀態的發射場頓時變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