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決定立即更換第三級火箭,並由北京方麵將備份的第三級火箭火速運往發射場。
中午,遠在北京的火箭專家韓厚健接到研究院總調度室緊急通知,當日13時30分,韓厚健和調度員等人一同到達機場。一架大型軍用運輸機這時已經停在了跑道的盡頭,做好了隨時待命起飛的準備。
韓厚健等人立即開始投入第三級火箭的秘密裝運工作。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火箭的裝運工作和安全措施完全準備妥當後,載著“長征1號”第三級火箭的大型運輸機於21時10分準時滑行起飛。
經過3個多小時的夜航,晚上,載著“長征1號”第三級火箭的大型運輸機在午夜時分安全降落在酒泉機場。
4月23日,周恩來總理發出預令:
如果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做好,希望能在4月24日或25日發射。
同一天,發射陣地的火箭、衛星測試檢查工作全部結束。發射指揮部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認為可以實施發射,並將發射時間定為4月24日21時30分。
於是,錢學森和李福澤在發射任務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同時上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批準。
“東方紅1號”衛星的發射,進入最後一天。
周恩來報告衛星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上午,加注隊完成了對運載火箭一二級加注推進劑的任務。火箭和衛星進入發射前8小時的準備程序。
15時30分,錢學森與發射基地司令員商議後,向北京報道了地麵雷達站出現的情況,表示故障已經排除,不影響發射。並向北京報告說:
發射時間,初步定在24日21時到21時30分之間。
15時50分,直通中南海的紅色保密電話機鈴聲響起。錢學森急忙抓起電話,周恩來在電話裏說道:
毛主席已經批準這次發射。希望大家鼓足幹勁,過細地工作。要一次成功,為祖國爭光!
這振奮人心的號令,迅速傳遍發射場地的各個崗位。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和周恩來的囑托,人們更加精心地進行著最後幾小時的準備工作。
就在毛澤東的指示下達不久,地麵的一個跟蹤雷達出現了不穩定狀況,連續波測量也不太同步。
錢學森立刻意識到,出現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於人們過於緊張,心理壓力太大造成的。於是,他來到發生故障的機房,非常堅定地勸說大家:
不要緊張,這如同臨陣打仗一樣,一慌就要出錯,現在最需要的是頭腦冷靜。
在錢學森的勸說和安撫下,參試人員的情緒穩定下來。他們表示故障很快就可以查明,並迅速排除。錢學森看到大家的情緒安定下來,微笑著離開。
19時50分,周恩來再次來電話詢問情況。
錢學森就火箭和衛星的情況,回答了周恩來提出的問題。並表示,盡管發射前還可能出現一些小問題,但這次發射成功是有把握的。
聽完錢學森的彙報,電話另一端的周恩來臉上露出了愜意的笑容。因為他聽得出來,錢學森對於“東方紅1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懷有充分的信心。
20時整,基地司令員向周恩來報告:
將要下達一小時準備的口令。預計21時發射。
然而,在報告20分鍾後,衛星檢查出了意外情況,衛星上的應答機對地麵發去的信號沒有反應。
應答機是衛星上的一個重要附件,一旦發生故障,衛星上天後將影響跟蹤測量的精度和運行軌道預報的準確性。
無奈,隻好打電話給北京,請求延長半小時的準備。周恩來同意延長半個小時的準備,並且再次強調指出:
必須把應答機的故障解決好。
此時,錢學森背著雙手,在距離發射塔百米遠的哨位旁來回踱步,他不時地停下來,凝視著即將升空的火箭與衛星。
此刻,他在思考,如果故障出在地麵還好辦;如果出在衛星本身,那事情就麻煩了,這要打開衛星艙進行檢查。
如果是這樣,時間一定會拖長。而根據氣象預報,今晚21時左右,在發射場上空雲層可能裂開,出現1個小時的“發射窗口”。
到時,衛星上的故障能否排除姑且不說,即使排除了,“發射窗口”也可能會錯過。時間在一分一分地流逝,真讓人焦促不安。
局麵總算有了轉機。經檢查,故障出現在地麵設備的一個鬆動的接頭上,從而排除了故障在衛星本身的可能性。
20時28分,應答機的故障得以排除,錢學森對著黑沉的夜空,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21時整,發射指揮部向各點號,各台站下達了:30分鍾準備的預令。
緊接著高音喇叭裏響起了命令:
全體人員立即撤離現場
隨著工作人員的撤離,發射場上突然變得寂靜異常。在黑黢黢的夜空下,巨大的發射架以及寫在巨大木牌上的周恩來提出的“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16個火紅的大字,在燈光照射下,耀眼奪目。
這時,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連日來,一直坐在電話機旁等候著發射場消息的周恩來,於21時15分向發射場全體參試人員發來了親切的問候:
請轉告今晚戰鬥在發射場上的同誌們,大家辛苦了!下一步關鍵是工作要準確,不要慌張,不要性急。要沉著,要謹慎,把工作做好,爭取一次成功!
發射場的高音喇叭播送著周恩來的親切問候。人們聽著廣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在發射場的上空。
就在這時候,發射場上空的雲層,神話般地裂開一道“長廊”,並繼續向火箭即將飛行的東南方向漸漸延伸出去。
望著這奇跡般的情景,人們歡呼雀躍。凝結在錢學森心頭的一團烏雲也為之消散。
這時,發射指揮員呼叫著衛星航線上各個觀測站的名字。然後,一個接一個清脆急促的應答聲,在寧靜的夜空回響。
接著,指揮員發出了“15分鍾準備”的號令。
兩顆信號彈騰空而起。高音喇叭依舊播送著周恩來的最新囑托:“工作要準確。不要慌張,不要性急。要沉著,要謹慎,把工作做好……”
此刻,錢學森充滿信心。
這位才華橫溢的大科學家,不僅有淵博的知識,而且也具備深厚的修養。因此,他始終不急不躁,沉著冷靜,臉上總是掛著那種安詳的微笑。細心的人隻有在他踱步的節奏變化中,猜測著他內心不時蕩起的微細波瀾。為了今天,他已經度過了近2000個日日夜夜的憂思與焦慮了。現在,火箭發射在即,他的心情反而顯得平和了。因為他相信,他率領的這支年輕的航天隊伍是靠得住的;他相信,發射基地那些無所畏懼的解放軍官兵是靠得住的;他相信,經過反複測試和檢驗的火箭和衛星是靠得住的。
他對發射基地的司令員說道: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建議發射0時為21時35分,不再變動了。
“同意。”基地司令員作出果斷的回答。
21時34分,發射指揮員楊恒下達了“1分鍾準備”的口令。瞬間,天空中又升起一紅一白兩顆信號彈。
1分鍾準備!
高音喇叭戛然而止,戈壁灘頓時變成無聲世界。
這時的錢學森,心頭像一潭秋水,平靜異常。他什麼也不再去想了。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當倒計時器上閃爍出“0”字時,指揮員下達了“點火”的命令。隻見操作員的手指對準了“點火”電鈕,有力地一按,豎立在發射台上的“長征1號”火箭的底部,噴射出桔紅色的火焰。
隻聽“轟隆”一聲巨響,乳白色的“長征1號”火箭,托舉著“東方紅1號”衛星,騰空而起,直向那個“發射窗口”飛去。
18秒以後,火箭開始拐彎,朝著東南方向越飛越快,轉瞬間,便在茫茫的夜空中消失。
盡管指揮部還沒有收到觀測站的有關報告,發射場的所有人員,已經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21時45分,從數千裏以外的觀測站傳來了振奮人心的聲音:
“星箭分離!”
“衛星入軌!”
21時50分,又傳來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中央廣播事業局打來電話:
我們已經收到了我國衛星上播放的《東方紅》樂曲聲。聲音非常清晰、宏亮。
放下電話,錢學森再也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兩行淚水從他的麵頰上流淌下來,他顧不得去擦,便和衛星小組、導彈小組的成員們互相摟成一團。人們喊呀、唱呀,任憑淚水飛濺,任憑激情宣泄。
這是喜悅的淚水,是自豪的淚水,這是多少年來苦辣酸甜凝聚成的淚水啊!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為了共和國的繁榮富強,他們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不知經曆了多少艱難曲折,不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
此時的北京中南海,也同大西北戈壁灘上的航天城一樣不平靜。
22時正,周恩來的電話鈴響起。周恩來迅速拿起話筒,傳來了羅舜初將軍激動的聲音:
總理,衛星與火箭分離正常,衛星已經入軌了!而且,現在已經收到了衛星播放的《東方紅》樂曲聲!
周恩來說:
好,很好!我馬上向主席報告,準備慶祝!
一向善於控製感情的周恩來,此時,也喜形於色。緊接著,周恩來抓起直通毛澤東的電話耳機,高聲說道:
主席,衛星發射成功啦!“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願望實現了!
毛澤東聽到消息後,一下子將煙蒂摁到煙灰缸裏,高興地說:
好,太好了!恩來,準備慶賀!
22時20分,周恩來又給發射基地打來了電話:
衛星發射成功了,我向大家表示祝賀。請你們將《東方紅》樂曲的錄音帶複製一部分,把衛星運行的軌道繪成圖,把運行時間列成表。把這一切立即分送給中央各位領導同誌。
最後,周恩來用興奮的語氣說道:
基地的有關領導和專家,明天請回北京來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