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雖曆經磨難,曆經坎坷,多次遭受政治運動的不公平待遇,被錯誤打擊甚至迫害,尤其是父親最器重、認為從小聰明上進、勤奮好學、有思想、善鑽研、下鄉後被評為“學毛選積極分子”的二弟劉少雄,因為對“文革”不理解,研讀“毛選”和馬列著作找答案,在同學間的通訊和筆記中既進行理論探討,也表示了對“文革”許多做法的懷疑和對社會動亂的不滿,而被打成“現行反革命”直至迫害致死(1978年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為少雄平反時,稱少雄是張誌新式反“四人幫”的英雄),極大地打擊了父親的身心。但父親忠誠於黨的信念從未動搖。他不但在“文革”的逆境中堅守自己的信念,在複出重新工作後和離休後的歲月裏,他依然是保持老作風,緊跟新形勢,學習、研究新問題,以全新的理念繼續為黨工作,為人民作貢獻,始終如一地保持著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風範。
這期間父親對我的一次談話使我終生難忘,也影響著我的一生。1967年冬,我從部隊駐地寧夏休探親假回來,這時父親的處境已經非常困難。一天晚上我和父母圍坐在爐子旁,父親問起我在部隊的情況,我說部隊是奉中央軍委命令由平涼移防銀川“支左”的。寧夏幾派鬥得非常激烈,武鬥規模比較大,已發生了解放軍奉命開槍的事件,情況很複雜。黨政軍領導不是“靠邊站”就是被關“牛棚”,自治區黨委書記楊靜仁、主席馬玉槐就是我們連一個班管著,戰士們對他們還比較關照,……父親沉思了好久沒有說話。沉默良久,父親說:“群眾運動總難免有過激的行為,渾水摸魚,借機報私仇的事情也會發生,但要相信運動最終是要回歸正確道路的。作為個人還是要按照毛主席說的辦,要相信群眾相信黨。你搞‘支左’工作,一定要依靠組織,團結同誌,一定要注意政策和策略,要遵守紀律。處理問題一定要調查研究,搞清真相,萬不可有過激的行為。凡是政治運動,最後都會有一個甄別、評價、總結階段的,把握不住自己就會犯大錯誤……”父親突然話題一轉說“我和你媽參加革命幾十年,工作中的缺點錯誤肯定是會有的,讓我們做檢討,接受批評都是能理解的。但是有一點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雖然我們長期從事地下工作,但在我們身上根本不存在叛徒、特務的問題,也不存在道德品質和生活作風方麵的問題,我們始終是忠於黨的事業的,既不會給黨丟臉,也不會給子女丟臉,至於運動結束後,就是做不成領導工作了,我們還是共產黨員,還可以做別的一般性工作。你就不要多操心。”父親坦然地接著說:“我們這個家庭靠的就是黨和國家,你可以看到我們沒有私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要相信黨是不會讓老實人吃虧的。再說,共產黨還是應該按照劉少奇同誌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裏說的去做。隻要是革命事業和黨的利益的需要,哪怕個人受點委屈、冤枉,甚至更大的犧牲也都要能承受,絕不能為了個人的私利損害黨和群眾的利益。”
一番談話更增進了我對父親的了解和崇敬。在以後的年月裏,父親的教誨常常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特別是1969年6月我受家庭株連複員回到西安,一夜之間便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的軍代表,革委會的主任成了一名沒有單位願意接受的“社會棄兒”和“黑幫子女”。三個月後,總算當上了一名車工。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家庭“變故”不斷,送母親下放農村勞動;三弟少明因收轉親友信件,被以“政治問題”關進監獄,除了經受“鍛煉”沒有任何片言隻字的結論,感染傷寒後被放回來,因身體虛弱煤氣中毒險些喪命,卻被說成是“畏罪服毒自殺”;空空如也的房子裏,最顯眼的財產就是父親的一大箱書籍、資料,還被多次抄家、搜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被逼搬了四次家,最後一次竟然采取的是不打招呼就拆房的手段。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常常隻能采取和工友換班的辦法,多上夜班,白天處理各種難題。那時我碰到的是側目、冷眼、歧視、刁難;感覺的是困惑、失落、孤單、無助。把一輩子沒有想過的事,不知道想過了多少遍!一段時間連車間的工友都說“看你都撐不下去了,還是挺過來了!”這不能不歸功於父親對我的教誨。我複員回來就無法見到父親的麵,常想念著父親,也常回味著父親的教誨。可以說那次談話是父親給我注入的一劑政治“強心針”和“預防針”,使我沒有在逆境中沉淪頹廢,苟且偷生,沒有做出給父母丟臉和有悖於共產黨員的稱號的事,為後來能緊跟時代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007年2月27日,父親因病不幸去世了。父親的逝去,不僅僅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念,還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組織所評價的“毛澤東同誌‘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麵’的題詞,這正是劉邦顯同誌一生的追求與寫照。”“劉邦顯同誌襟懷寬闊,光明磊落,任勞任怨,廉潔奉公,淡泊名利,公道正派,作風務實,謙虛謹慎,嚴於律己,顧全大局,兢兢業業,處處表現出人民公仆的本色和共產黨員的操守”。黨和群眾對父親的評價中肯、公正、準確,使我們感到欣慰,作為兒子我感到無比光榮。父親就是我們的榜樣。父親的優秀品德,人民公仆的本色和共產黨員的操守,就是父親留給子女、留給社會、留給黨的最寶貴的財富。
父親,我們永遠懷念您!
2007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