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參觀浙江省慈溪縣棉花生產情況的報告(3 / 3)

(四)堅決與病蟲害作鬥爭。防治病蟲害是保證棉花產量、品質的重要措施。他們十多年來積累了與病蟲害作鬥爭的豐富經驗,基本上掌握了棉花病蟲害發生、發展的規律。對於規律性發生的病蟲害,根據“防重於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針,做到了全年防治與季節防治,越冬防治與田間防治相結合;對於突發性的病蟲害,注意了經常防備,一旦發生,很快撲滅。從縣、區、社到隊,層層都設有防蟲組織,進行預測預報工作,做到及時防治,減少了損失。

他們雖然在探索棉花高產規律,總結棉花增產措施方麵,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他們仍認為還需不斷地探索自然界的規律,不斷地挖掘土地的增產潛力,使棉花產量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領導作風深入、細致、紮實。他們在領導生產鬥爭中,能夠虛心學習,永不自滿,深入實際,同群眾緊密結合,共同實踐和總結,不斷豐富領導,使領導工作適應於形勢發展的要求。

(一)堅持種試驗田。1963年,各級領導幹部與群眾、技術人員三結合,共種試驗田1200餘畝。通過種試驗田,學到了生產技術,掌握了生產規律,肯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正像他們所講的:“實現了正確領導,取得了生產領導權”,使上下之間,幹群之間,語言一致,行動一致,關係密切,保持了一股充沛的革命幹勁。

(二)集中力量,打殲滅戰。這一點,他們在力爭上遊,奪取高產鬥爭中做得很出色。不僅在集中棉花產區、建立商品棉基地是這樣,就是在棉花生產過程中,狠抓五個關鍵,大搞群眾運動也是這樣。他們在生產過程中,很善於把經常抓與突擊抓恰當結合起來。在搞突擊運動時,領導幹部既能認真地進行思想動員,組織工作和物資準備,又能親臨陣地,深入了解情況,掌握火候,加強具體領導。他們就是這樣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不斷前進,奪得了棉花高產再高產。

(三)總結經驗,不斷提高。他們十分重視由下而上,上下結合,總結工作和生產經驗。不僅能在每一個生產過程結束之後進行總結,而且能夠抓住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重要環節,領導和群眾一起進行總結。通過群眾性的總結經驗教訓,一方麵,豐富了領導思想,改進了領導方法,提高了幹部和群眾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麵,在增產措施上交流了經驗,找出了漏洞,想出了彌補辦法,調動了幹部和群眾的積極性。他們把總結和推廣工作很自然的結合起來,總結的過程,也就是普及和提高的過程。他們還善於根據當地情況運用外地的先進經驗,把外地經驗和當地經驗結合起來。正由於他們這一點做得好,幹部和群眾中的思想問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一般的都能得到及時解決。

慈溪縣種植棉花連年高產的經驗是多方麵的,我們看到和學到的很有限。但在這次參觀過程中,大家受到了一次有力的鞭策。看慈溪、想自己,各地同誌一致表示,回去一定下決心把棉花產量抓上去。大家認為,我省棉花點高麵低的狀況必須改變,而且也是可以得到改變的。幾年來,高額豐產的點越來越多,這說明棉花增產的潛力很大。要把這些點上的先進經驗變成社會生產水平,各地各級的領導工作必須趕上去。狠抓1964年的棉花增產,對於盡快地改變低產麵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全省來說,今年在棉花生產上必須打好三個仗:第一,以提高播種質量為中心,打好備耕播種仗,保證苗全苗壯;第二,以防治病蟲害為中心,打好栽培技術仗,做到精細管理,力爭帶桃入伏,多結伏桃,提高單位麵積產量;第三,以采拾為中心,打好棉花收購仗,做到細收細拾,朵絮歸倉,完成和超額完成國家計劃。

要做好上述工作,從思想上、組織上和具體措施上都必須很快地跟上去,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要從思想上徹底解決問題。有必要重申增產棉花的重要意義和糧棉增產的相互促進關係。對於安於現狀,甘居中遊的思想徹底加以克服;對於隻強調不利因素而看不到有利因素的片麵觀點,和隻空喊困難而不去積極設法克服困難的懶漢思想必須徹底予以拋棄。隻有把當前形形色色地各種思想障礙掃除了,才能使棉花增產建立在牢固的思想基礎上。

二、明確奮鬥目標,堅決促其實現。今年的計劃雖然不再改變了,但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積極可靠的奮鬥目標和關鍵性的措施,以便更有力的動員群眾去實現。全省首先要把原定的50萬畝高產田抓上去,同時,其他地區必須急起直追,絲毫鬆懈不得。隻有這樣,才可望達到比較均衡的增產。

三、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棉花生產的獎勵政策,特別是要保證棉農的口糧不受影響。

四、科學技術工作必須跟上去。棉花是技術性很強的作物,單憑勇氣是不行的,所有農業科學技術機構都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到農科所、農技站、國營示範農場以及農村的技術員,應當掛起鉤來,加強聯係,重點示範,及時交流傳授經驗,把點上的試驗和麵上的推廣緊密結合起來。縣、區、社的領導幹部認真鑽研科學技術,是普及科學技術知識,領導好生產鬥爭的重要環節,應當引起重視,認真做好。

五、組織領導工作必須跟上去。過去確定各級都要指定一兩個主管棉花的領導幹部,應當把他們基本上固定起來,以便熟悉情況,積累經驗,係統地去抓,一抓到底。農業部門的領導幹部應有一人分工專管棉花,工業、財貿等部門,應當有計劃的深入下去了解棉花生產的需要,從物資到資金等方麵保證及時供應,不違農時。生產隊應建立固定的植棉組。落實任務,提高作物技術。同時,要正確地發揮先進單位和植棉能手的作用,以先進帶落後,開展比學趕幫運動。

現在植棉時間已經迫近,任務緊急,形勢逼人,應當從備耕、播種抓起,一環一環抓下去,力爭實現1964年棉花大增產的光榮任務。

1964年3月31日

(原件存陝西省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