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學校畢業生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 / 3)

今天這個會,是本屆高等學校畢業生代表會,開這樣一個會很有必要,畢業同學們有些什麼意見和要求,通過你們把它反映上來;黨和政府的意圖,又通過你們帶到同學中去。開這樣一個代表會,畢業生的工作可能會做得更好一些。

今年,陝西省高等學校畢業生有8000來名。這8000人,和以往的高等學校畢業生一樣,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你們這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青年,即將由專門的學習崗位轉到工作崗位上去,這就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戰線上增添了一批生力軍,輸入了新的血液。因此,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是值得向你們表示致賀的。

你們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前,首先應該弄清楚我們黨和國家目前麵臨的大好形勢和擔負的重大責任。黨和國家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目前的確是一派大好形勢。整個世界正處在大革命的前夜。帝國主義陣營四分五裂,美國同西歐、大洋洲和日本、加拿大等國之間的控製和反控製的鬥爭日益尖銳,他們的矛盾越來越深,困難越來越多;全世界人民,特別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人民群眾進一步覺醒,反帝鬥爭情緒十分強烈,革命烈火到處燃燒,種種信號,預示著更為強大的世界革命風暴即將到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現在正經曆著一場馬克思列寧主義粉碎現代修正主義的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大論戰。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團的醜惡麵目已經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們在全世界人民麵前,越來越醜,越來越孤立,他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馬克思列寧主義隊伍正在迅速發展壯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旗幟更加光輝燦爛,當代偉大的革命旗手——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在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威望越來越高。現在,全世界人心向北京,全世界人心向毛主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革命的總根據地。在國內,我們廣大人民,以奮發圖強的精神大幹快上,經濟飛速發展。這樣的大好形勢,所賦予我們黨和國家的責任也就更加重大。我們不僅要推進中國革命,而且有責任推進世界革命,不僅要把中國建設好,而且有責任把整個地球上的事辦好。大任當前,責無旁貸。我們的眼光,不要隻看到本地方、本省、本國,要看到全世界。作為一個中國的革命者,作為毛澤東時代的青年,每個人對世界革命都有一份責任。要推動世界革命,就必須首先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加強反修防修,把城鄉社會主義革命進行到底,把工農業生產搞上去,把科學事業搞上去,從精神上和物質上來支援和推動世界革命,所以,搞好我們的工作,搞好社會主義革命,支援世界革命,這就是黨和國家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今年畢業的同學們,是不是人人都把自己的責任、自己今後的奮鬥方向搞清楚了呢?可能多數是清楚了。黨的階級教育,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的教育,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階級覺悟和社會主義覺悟,許多人表示,為了革命和建設事業,願意無條件服從國家的需要,聽從黨的召喚,請求到艱苦的地方去。西工大一位同學說:“我的一切全靠黨的撫養,哪裏最艱苦,最需要,我就到哪裏去。”西安石油學院一位歸國華僑學生陳溪安說:“哪裏有石油,就在哪裏安家,黨需要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但是,也有少數人卻不是這樣考慮問題的,他們忽而想這個,又忽而想那個,患得患失,計較很多。看來,一個人一生會遇到很多“關口”,真革命,不革命,還是假革命,在這些“關口”上就看出來了。對青年學生來了說,畢業服從分配就是一個“關口”,看誰在這個“關口”上過得好,誰過得不好。要過好這一“關”,必須把一些問題在思想上搞清楚,我想借今天這個機會,就有關的幾個問題講點意見。

講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個人誌願和國家需要問題。

青年人不可能無誌願。無誌願,就不成其為青年。但要區分清楚是什麼樣的誌願。是對革命事業的選擇呢,還是個人庸俗的生活誌趣呢?如果是後者,這個誌願就不對頭了。這是必須明確的一點。還有一點必須明確,即使是對革命事業的選擇,但在個人誌願和國家需要發生矛盾的時候,你能不能使個人誌願服從國家需要呢?如果不能,那也不對頭了。這是在對待個人誌願問題上的兩個前提。我們相信絕大多數同學是會將個人誌願與國家需要統一起來的,是會把黨和國家的需要當做自己的誌願的。但是,據說確實有極少數同學的誌願立得不對。例如有人說:“我的誌願是祖國的心髒,愛人的身旁,如果分到邊疆,死也不去。”類似的還有所謂“四願四不願”:即願在城市,不願去鄉村;願在大城市,不願到小城市;願在交通方便地方,不願去山區;願在內地,不願去邊疆。這能算是青年人的正大的誌願嗎?不,這是一種庸俗的個人生活誌趣。還有人說:“如果所學不能所用,就幹脆回家。”這種態度就更不對頭了。

所謂“四願四不願”,實際是“一願一不願”:即願在自己認為舒適的地方,不願去艱苦的地方。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要把全國各個地方都建設好,不論城市、鄉村、平川、山區、內地、邊疆,都有建設任務,都需要人才。從全局和長遠看,邊疆建設更加重要。那裏麵積遼闊,礦藏豐富,而人煙稀少,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麵積占全國一半,人口隻占百分之三多一點;加上黑龍江、寧夏、雲南,麵積占全國百分之六十,人口隻占百分之九多一點。請看看,那麼遼闊的土地,那樣豐富的礦藏,我們不去開發讓誰開發呢?我們不去建設讓誰建設呢?建設邊疆是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極為重大意義的。今年畢業的同學中,有些人就會要分配到那裏去的。同學們,祖國各個地方的人民在召喚你們,到哪裏都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到邊疆去的人更會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無論分配到哪裏去,你們都應該愉快地服從組織的決定,在我們祖國的各個地方生根、開花、結果。不願下鄉,不願去小城市,不願去山區,不願去邊疆,根本的原因是怕苦。一般地說,哪個地方需要開發,需要建設,開始條件必然差些,困難些,艱苦些,這是事實。但是,要不要到艱苦的地方去,這是涉及要不要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問題;涉及革命接班人成長的路子到底如何走的問題,是走舒適的路,還是走艱苦的路?對青年人來說,越是艱苦,越有好處,高溫煉鋼,艱苦煉人。陝西毛紡廠一位老工人,給一個青年學生送了一首詩:“玉能成材原經琢,造就金器終需磨,鋼鐵原是熔爐煉,英才欲成赴湯火”,這首詩,應當把它看做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的囑咐和希望,為後一代人指出了一條健康成長的道路。有誌革命的人,必須朝著這個方向走去,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要去。毛主席在1945年給去前方工作的同誌講過這樣一段話:艱苦的工作就像擔子,擺在我們的麵前,看我們敢不敢承擔。擔子有輕有重。有的人揀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揀輕的挑。這就不是好的態度。有的同誌不是這樣,享受讓給人家,擔子揀重的挑,吃苦在別人前頭,享受在別人後頭。這樣的同誌就是好同誌。這種共產主義的精神,我們都要學習。《關於重慶談判》毛主席這一教導,應當作為大家在對待分配問題上的座右銘。

至於有人擔心學、用是否一致的問題,這一點,不必過慮,國家為什麼要花許多錢來培養大學生呢?就是因為需要嘛。因此,學用一致,是分配畢業生的一項重要原則。在分配時,會盡量照顧到各人的誌願和專業,把學和用統一起來,誌願和需要統一起來,因為這樣做,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國家也好嘛。比如,農學院畢業的,分配他到搪瓷廠當技工,這怎麼能成?農業上少了一個人才,搪瓷廠卻多了一個“門外漢”。這樣於個人不利,於國家好處何在呢?所以,請大家放心,組織上決不會閉著眼睛分配你們的。個別的在既需要又可能的情況下會不會有某些變通呢?會有的,因為生產建設事業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對人才的需要也就會發生變化。工作上的需要和學校科、係的設置,在專業上和人數上有時會有點出入,這就需要在分配時進行個別的餘缺調劑,補上缺門。在調劑的時候也會盡量照顧到業務上的相近,隻要專業上大體相近,就可以說基本上是學用一致了。再退一步說,如果確實在某個人身上發生了所學非所用的暫時情況,那怎麼辦?服從國家需要呢,還是誓死維護個人誌願呢?一個立誌革命的青年,那就應當愉快地服從國家需要,今天不大熟悉的東西,明天也就漸漸會熟悉了。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考慮個人誌願、在考慮分配問題的時候,需要把眼光放大些,不要光想自己,還要想一想和你們同時代同年齡的所有青年人。我們的國家,目前能進入大學深造的隻是極少數人,拿陝西來說,今年大學畢業8000人,而和你們同年齡的青年有多少呢?如果把你們作為一個年齡,人口按2.5%的增長比例計算的話,那就是50萬人,你們8000人隻占50萬的1.6%。這就是說,98.4%的和你們同年齡的青年沒有享受到你們這樣的待遇,沒有進大學的門。你們的確是幸福時代的幸福人。可是,你們同學中有些人整天盤算:幹什麼呀,不幹什麼呀!去哪裏呀,不去哪裏呀!等等。他自己想沒有想,98.4%的同年齡的青年他們現在在做什麼?毛主席時常教導,要我們與同時代的勞動人民同命運共呼吸,我們在想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候,應該首先想一想我們國家同年齡、同時代青年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怎麼樣;不但如此,還應當想一想全世界沒有得到解放的受苦受難的青年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怎麼樣。一個人,隻有把自己的思想放得這麼開,這麼大,這麼遠,涉及自己利益的事就能夠正確對待了,對組織上的分配也就能夠愉快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