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中朝兩軍如何協同作戰的問題日益突出。再加上蘇聯駐朝鮮軍事顧問的幹涉,更有必要解決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彭德懷說兩軍應統一領導

1950年10月,朝鮮戰場硝煙彌漫,中國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擊碎了對方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為使中朝軍隊能夠協調一致,有效地配合作戰,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彭德懷向毛澤東和金日成提出中朝軍隊應實行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問題。

當時,彭德懷提議:

希望金日成首相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能常駐前方,並由金日成、斯蒂科夫和彭德懷組成黨的3人小組,負責決定軍事政策和與作戰有關的許多現行政策。求得彼此意見一致,以利戰爭進行。

為了有效解決朝鮮境內作戰的統一指揮等重要問題,11月13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征求斯大林對這個問題的意見。

這封電報轉述了彭德懷關於朝鮮戰況和中朝兩軍實行統一指揮的建議。電報強調,中朝兩軍現在迫切需要聯合指揮。

電文指出:

現在的重要問題是朝中蘇三國在朝鮮的領導同誌們能很好地團結,對各項軍事政治政策能取得一致的意見,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誌願軍在作戰上能有較好的配合,並能依照你的提議有相當數量的朝鮮軍隊和中國誌願軍混合編製在一起,保存朝鮮軍隊的建製單位,倘能如此,勝利是有把握的。

由於朝方和蘇聯駐朝鮮軍事顧問瓦西列夫,主張第二次戰役誌願軍應繼續向青川江以南追擊“聯合國軍”,不同意後撤幾十公裏,彭德懷在經過與朝、蘇方爭論後,即致電毛澤東,如實反映情況。

11月15日,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與彭德懷商談第二次戰役作戰方針問題。

斯蒂科夫在會上主張中、朝兩軍應統一指揮,但會談對金日成、斯蒂科夫、彭德懷組成3人小組和中、朝兩軍統一指揮問題末達成協議。

16日,斯大林複電毛澤東,表示完全讚成由中國同誌來統一指揮朝鮮境內作戰,並將同一電報發給金日成和斯蒂科夫。毛澤東建議成立指揮部

1950年12月初,金日成應邀趕赴北京。

12月3日,金日成與毛澤東、周恩來就戰爭問題、政策問題、領導問題、統一指揮問題、軍隊問題、兩黨關係問題進行會談。

在等待金日成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已與周恩來就朝鮮戰局的發展交換了意見。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勞動黨和金日成首相的請求下,由彭德懷率軍赴朝參戰,短短一個多月,已經打了兩個戰役,把逼近鴨綠江邊的侵略軍打回了清川江以南,並正在乘勝前進,收複“三八線”以北的土地。捷報頻傳之際,毛澤東舒展了眉頭,對戰局的勝利發展充滿信心。

談話開始後,毛澤東對金日成說:

原先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一是誌願軍過江後能不能在朝鮮站住腳,經過第一次戰役,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是靠現有的裝備,能不能和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交戰後能不能取得勝利。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與美軍交戰,而且能戰而勝之,看來原來的擔心不必要了。

“我首先代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表示感謝!”金日成說,“感謝你們派出了中國人民的最優秀的兒女,特別感謝你們派出功勳卓著的彭德懷將軍,幫助我們打擊美國侵略者。朝鮮人民將世世代代牢記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是你們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最有力的援助!”

“我們一家人不要說兩家話。”毛澤東笑著說,“我們兩黨兩國人民是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目前,戰爭雖未結束,但勝利已不是空中樓閣。下一步將如何辦?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毛澤東說。

“我也正是為了這一目的而來的。”金日成說。

談到誌願軍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時,毛澤東說:

這就是中國先進階級的軍隊,當她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後,必然是一往無前的!戰士們是為祖國為人民而戰。靠的是一股氣,一股革命的正氣。我看誌願軍打敗美軍,靠的就是這股氣,美軍就不行,他們鋼多氣少,你看呢金日成同誌?

“對,誌願軍武器裝備差,還是打敗了美軍,靠的是革命精神和無畏的氣概。”金日成說,“當然,還有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領導,這也是至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