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聯合指揮1

●毛澤東笑著說:“我們兩黨兩國人民是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毛澤東說:“聯合軍隊司令部,我看應該是有內有外,有合有分。”

●毛澤東風趣地說:“不要感謝,我們是戰友嘛!如果要感謝,倒要謝謝杜魯門哩,他讓我們摸了美軍的底,無非是個紙老虎!”

● 聯合指揮彭德懷聯合兩軍司令部

1950年8月27日,美國侵略朝鮮的空軍飛機,先後以5批13架次侵入中國領空,掃射中國東北邊境地區的輯安、安東等地的火車站、機場等。

9月28日,美陸戰第一師占領漢城。

29日,美第八集團軍進抵“三八線”,並且準備越過“三八線”繼續北進。

鑒於美軍仁川登陸後向“三八線”進攻的形勢,9月27日,中央軍委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對印度駐華大使表明中國的態度:

一旦戰爭起來了,我們除了起而抵抗之外,是別無他途可循的。

9月30日,周恩來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周年的報告中,嚴正警告美國當局: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的。很明顯,中國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國土以後,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脅的環境之下來恢複和發展自己的工業生產和文化教育工作。但是美國侵略者如果以為這是中國人民軟弱的表現,那就要犯與國民黨反動派同樣嚴重的錯誤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來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2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表明中國人民決定以誌願軍的名義出動到朝鮮作戰的決心,同時請求蘇聯政府對我們提供武器裝備援助。

接著,中國人民誌願軍響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一起,同以美國為首的共16國軍隊組成的“聯合國軍”作戰。

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麵臨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協同、統一指揮的問題。

1950年10月上旬,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前,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赴蘇聯就抗美援朝有關問題與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員會談。

在此其間,周恩來收到毛澤東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開會討論出兵朝鮮問題的電報後,根據毛澤東電報內容,他向斯大林提出8個請求答複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誌願軍“進入朝鮮作戰,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雙方指揮關係上應如何解決”。斯大林當時沒有答複這個問題。

在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之後,中朝軍隊互不相識,作戰當中又不協調,經常出現矛盾和誤會,甚至有誤把對方作為南朝鮮軍的情況。

此外,中國軍隊的後勤運輸隻有靠汽車,因敵機轟炸,損失極大,而朝鮮的鐵路又實行管製,中國方麵無法利用。

10月21日,彭德懷與金日成在平安北道會談。彭德懷提出:

為協調中朝兩軍作戰,希望金日成首相率領人民軍總司令部和誌願軍總司令部住在一起,以便隨時協商處置重大問題。

金日成表示還有許多問題亟待他去解決,派內務相樸一禹作為朝鮮代表住在誌願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通過樸協商解決。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後的作戰行動,則請彭德懷指揮處置。

通過與金日成會談,彭德懷了解到:美國軍隊於9月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的兩個軍團10多個師被隔斷在“三八線”以南,處於腹背受敵的不利態勢。北方僅有3個師和兩個團的兵力,分散在各地。他此時感到,對付美軍和南朝鮮軍來勢洶洶的攻勢,目前隻有依靠他指揮的首批入朝的誌願軍部隊4個軍20多萬人了。

為了便於中朝兩軍的協調與相互通報情況,根據金日成關於派樸一禹作為朝鮮代表住在誌願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以通過樸一禹協商解決的意見。

10月25日,中共中央在關於誌願軍領導機構設置和主要幹部配備問題的電報中,任命樸一禹為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並為誌願軍黨委副書記。

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的第二次戰役,將“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驅逐至“三八線”以南,迫敵轉入防禦,基本扭轉了朝鮮的戰局。

在這次戰役中,被隔斷在“聯合國軍”後的人民軍兩個軍團與誌願軍會師,加上人民軍在北方的部隊,此時能參加第一線作戰的人民軍已有3個軍團14個師,共7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