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爭奪表麵陣地2

誌願軍決定寸土不讓

誌願軍奪回的上甘嶺5979高地,由東北和西北兩條山梁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個三角形,所以被美軍形象地稱之為三角形山。

上甘嶺是五聖山的命脈。

彭德懷在離開前線時,曾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

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

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裏無險可守。

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曆史負責。

可見,五聖山的戰略位置多麼重要。

五聖山,位於朝鮮中部,平康東南約19公裏,金化以北約5公裏處,海拔10617米,南麵山腳下,有5個高地猶如張開的五指。

在上甘嶺戰役中雙方殊死爭奪的5979和5377高地就像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

在五聖山西側,便是鬥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齒相依,形成天然的防線。

如果鬥流峰、西方山失守,五聖山就會陷入三麵受敵的險境;要是五聖山失守,那鬥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依托,整個中部戰線便有全線崩潰的危險。

西方山以西,則是寬達8公裏幾乎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如同是群山環抱中的天然走廊。

從漢城到元山的鐵路、公路橫貫其間。

可以這麼說,五聖山、鬥流峰和西方山一線,誌願軍占有它,可俯瞰對方縱深目標,直接威脅“聯合國軍”的金化防線,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

倘若“聯合國軍”奪取了五聖山,就從中部突破了誌願軍防線,危及北朝鮮的整個戰線。

五聖山係戰爭與朝鮮命運於一身,其重要性無可匹敵!

因此,誌願軍在這裏一共布下了12個陣地,東北山梁上依次是2號、8號和1號陣地,2號陣地的左前方有個小山梁,上麵就是整個高地的最前沿11號陣地。

西北山梁上依次是6號、5號、4號和0號陣地。

高地主峰則是3號陣地,主峰前麵的突出部是9號陣地,9號陣地的右後方是10號陣地,左後方是7號陣地。

其中9號陣地是主峰的門戶,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成為雙方殊死爭奪的目標。

防守此地的是第一三五團的九連和八連的一個排,為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5377高地是兩個南北相對形同駝峰的山嶺,南山被美軍占領。

北山則在誌願軍手中,上麵有9個陣地,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十字形,從西到東依次是9號、3號、4號、5號和6號陣地,由南到北依次是1號、2號、7號和8號陣地,其中8號陣地是最前沿的突出部。

整個北山高地由第一三五團一連防守。

在接受了防禦五聖山地區的任務後,秦基偉根據戰爭發展的形勢,經過一翻深思熟慮,提出了“積極防禦,持久防禦”的指導方針,要求建立起突不破的防線。

麵對美軍的優勢炮火,如何組織防禦戰,如何堅守陣地,實在是一大難題。

知識分子出身的軍參謀長張蘊鈺,雖然抗戰時期才參加革命,但在不長的戰爭經曆中,就以熟知兵法善思敏行而見長,多次被秦基偉稱讚為“我的好參謀長”。

張蘊鈺認為沒有認真準備的進攻,未打就先輸了一半。他對雙方的形勢作出了這樣的分析:

誌願軍火力正逐步得到加強,再依托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強大的後備力量,應該可以組織有效防禦。反擊爭奪,隻是一種輔助戰術和手段,而不應是主導方針。

而美軍盡管具有火力優勢,但後備兵力嚴重不足,其在亞洲隻有駐日本的兩個師,美國本土也隻剩6個半師,經不起陣地戰的大量消耗,而且攻擊精神也差,這些弱點決定了陣地防禦戰是可以行得通的。

經過認真討論,十五軍終於確定了“寸土不讓,堅決固守”的作戰指導思想。雙方展開激烈拉鋸戰

1952年10月15日開始,“聯合國軍”不甘心陣地被誌願軍奪回,與我防守部隊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

“聯合國軍”又先後投入兩個團又4個營的兵力,在猛烈的火力支援下,繼續向我兩個高地發動猛攻。誌願軍陣地晝失夜複,戰鬥異常殘酷激烈。

連日不熄的炮火像暴風驟雨一樣,無休止地在上甘嶺這片土地上肆虐。

“聯合國軍”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像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地湧上來,雙方的拚殺使得陣地上血肉橫飛,日月無光。

16日,“聯合國軍”繼續猛攻不止,四十五師先後已有15個連投入戰鬥。

秦基偉當即作出決定,將四十五師改為主攻,四十四師則改為助攻。

秦基偉還命令軍、師組織火炮向上甘嶺移動,並組成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

同時,建立後方供應機構,加強後勤保障,除原先儲備的彈藥外,另為一線部隊每連增加配備8000枚手榴彈,3個月的補給品儲備量,並積極組織向坑道補充彈藥、食物和飲水。

四十五師,這支長期充當配角跑龍套的部隊終於可以過把癮了,在這樣一場舉世罕見的大戰中當一回主角。

17日,戰鬥進入到第四天,雙方爭奪越來越慘烈,陣地得而複失,失而複得,一天之中幾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隨著天翻地覆的炮擊和天昏地暗的拚殺,陣地上鮮血染紅了高地。

由於戰場地域狹窄,一次最多隻能展開兩個營的部隊,雙方隻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戰術,一個營一個連,甚至一個排一個班地投入作戰。

這天,南朝鮮軍第二師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誌願軍在地下挖有坑道。

這也解決了美南朝鮮軍此前幾天來一直困惑不解的難題: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誌願軍怎麼還會有人生存下來?

美南朝鮮軍方對此極為重視,特意派南朝鮮二師的中校情報參謀帶了精幹偵察人員前來偵察,這才搞清楚,誌願軍原來在利用坑道對付炮火轟擊。

18日,“聯合國軍”以兩個團的兵力,分別向我兩高地發動輪番進攻。經過一天的較量,我誌願軍前沿部隊因傷亡過重,被迫退守坑道,上甘嶺的表麵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

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在得知戰況後,一聲不吭地走進作戰指揮室,拿起電話對第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下了死命令:

守住陣地,粉碎對方的進攻。丟了上甘嶺,你就不要回來見我了。

崔建功當即表態:

請軍長放心,打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去當班長。隻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就是朝中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