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敗一陣又一陣急似燒眉 下一城又一城勢如破竹(3 / 3)

甘壽道:“元帥深謀遠見,非末將等所可知。但隻要誘開薑桂,願待末將去為妙。”因換了一匹駿馬,飛出陣前,舉槍直刺薑桂道:“昨日誤中了你這老賊之計,幾乎喪命,今日砍你的頭以報仇,看你的飛劍還能斬我麼?”薑桂看見,又微笑一笑道:“昨日僥幸逃了狗命,已為萬幸,怎今日又來尋死?”因舉槍相還。

二人戰到七八合,甘壽是慣戰之將,越戰越精神,薑桂如何敵得他過,因拖著槍依舊往城東跑去。甘壽這番是有心誘他開去,口雖呼天喝地大叫道:“老賊哪裏去,我來也!”馬卻慢慢放來,隻不趕上,使薑桂回又回不來,飛劍又砍他不著。這邊樂毅看見甘壽誘開薑桂,便令軍中放起號炮,將兵馬排做長蛇之勢,竟衝向城來。那五百結隊之兵,誰敢攔阻?燕兵卻也不去理他,隻當沒有。剛衝到城邊,隻聽得城中喊聲動地,兩扇城門早已開放。原來昨日五百人亂逃入城時,樂元帥已暗藏一二百燕兵,扮做齊兵,混入城中,暗暗埋伏,今聽見號炮響,故一齊砍開城門,來接應大兵入去。

燕兵雖然入城,卻原是約定的,不敢侵擾一民,故民皆安堵如故。甘壽見兵已入城,方勒住馬不趕,大聲叫道:“薑桂老賊聽著:你今抗逆大兵,本當斬你,因樂元帥念你是齊國的忠臣,故饒你性命。今大兵已過,秋毫無犯,快去料理你的職事。”說罷,竟轉回馬追隨燕兵去了。

薑桂再折回北門一看,隻見五百個結隊之兵端然無恙,及入城檢點,城中百姓還有不知燕兵過去的。薑桂因歎息道:“我不意樂毅用兵直至如此,幾與王者之師無異。齊國君驕民叛,自然江山不保。我薑桂一生名節,豈至老而喪之?”因將職事付托與人,竟飄然埋名而去。後人有詩讚之道:老將丹心炯不磨,孤城危矣尚橫戈。可憐齊國多豪俊,幾個男兒得似他。

樂毅大兵過了曆城,兵威一發大震,仁恩一發遍傳,或是先來迎降,或是到時歸順,不三四月,已下了齊國四五十座城池。這日到了萊城。這萊城守將,叫做滿兔,為人好用機智,見齊城一路迎降,欲要力敵,卻又兵微將寡,料來敵他不過,欲要隨眾迎降,卻又自不甘心,因想道:“莫若明則隨眾迎降,暗則伏兵擊之。”又想道:“若未迎降而擊之,倘一旦失事,彼必恨而屠城,使百姓遭殃,非為良策,莫若迎降之後待他兵過,再遠遠伏兵擊之,縱然失事,沒個複回來屠城之理,就是責問,亦可推辭。”

算計定了,因隨眾也寫了投降的文書,先差人去迎接,然後點起二千人馬,去南城六十裏外一座牛耳山下去埋伏,隻候樂毅兵到,過去一半,聽號炮聲響,卻從中衝出。眾兵領命而去,自卻率眾百姓大開城門,設香花燈燭遠遠迎接。

不期樂毅雖然一路受降而來,而一路守城的將官為人賢、不肖,俱已細細訪在肚裏。這滿兔為人好用機智,早已訪知,今兵到城下,見他老老實實與眾一般迎降,心下已疑。及迎入城中,送上冊子,又見冊子上隻有錢糧,並不開兵馬,因叫滿兔問道:“這萊城既已迎降,為何兵馬不開?”滿兔道:“這萊城兵將甚少,隻有老弱千餘,不堪戰守,故未開上。”樂毅道:“此城既無兵將,你在此守些什麼?倒不如隨我去出征罷。”滿兔道:“得隨元帥出征固好,但愧毫無才能。”樂毅道:“人之才能也不在多,我聞你善於埋伏,隻此一件便是矣。你既善於埋伏,則人之埋伏,你必知道。此去臨淄,我正慮山穀多,恐人埋伏,你可與我一路細細打聽。打聽得出,算你的功,定加重賞;打聽不出,誤了事,則罪在不赦。”因命眾將押去前營。

滿兔見樂毅道破其情,驚出一身冷汗,伏在地下,隻是連連磕頭哀求道:“小將該死!小將因聞元帥一路俱忠誠待人,並不猜疑,故一時愚蠢,妄思作孽,實實伏兵二千於前去六十裏牛耳山下,希圖為故主效一擊之私,不期元帥忠誠中又精明詳察如此,真古今之罕有也!齊國江山斷難保矣。小將事已敗露,一死何辭,請伏斧鉞。”樂毅聽了,大笑道:“兩國交兵之際,各用智術,原無大罪。聞你好用智術,但如此智術,用之何益?既肯直說認罪,還是烈漢,我不罪你。”因命放起,收回伏兵,仍守萊城。滿兔感謝而去,樂毅方依舊驅兵前進。隻此一進,有分教,人無固誌,地沒堅城。

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