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毛澤東學的研究對象(3 / 3)

通過以上四個方麵對毛澤東學和毛澤東思想關係的分析,我們認為,如果把“毛澤東學”作為一門專門學科來建設,是有利於對毛澤東進行全麵的、整體性的研究的,也有利於更深刻地把握毛澤東思想的本質及其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偉大作用。因為毛澤東學研究正如著名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宋一秀教授所提出的:“它既可以研究毛澤東思想,也可以研究毛澤東的生平;既可以研究毛澤東的貢獻,也可以研究毛澤東的失誤;既可以研究毛澤東早期的思想,也可以研究毛澤東晚年思想;既可以研究毛澤東的曆史,也可以研究毛澤東的理論。”我們可以再補充一句:既可以對毛澤東整體進行研究,又可以對毛澤東的研究進行研究。

這裏還必須進一步從總體上表明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研究和毛澤東學研究關係的態度和觀點。其一,我們主張區分毛澤東思想研究和毛澤東學研究,提出建構毛澤東學學科體係,絕不是為了取消或削弱毛澤東思想研究。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都必須深入地進行科學研究。毛澤東思想是不斷發展著的科學思想體係,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它必將不斷豐富其內容和完善其形式,使整個思想體係達到一個新的階段。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毛澤東思想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當前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必須在研究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上下工夫,這對於實現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戰略任務有著重大作用。堅持毛澤東思想必須以深入研究毛澤東思想為前提,忽視和放棄毛澤東思想研究的想法和做法都是要不得的。從這個角度講,毛澤東思想研究是任何一門學科研究也代替不了的,毛澤東學研究不能代替毛澤東思想研究。其二,建立毛澤東學學科體係不僅不是要取消或削弱毛澤東思想研究,恰恰相反,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對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是為了更好地堅持毛澤東思想。因為毛澤東學不僅拓寬了毛澤東研究的領域,而且有利於將毛澤東的生平實踐和思想理論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科學研究,這對於從根本上弄清毛澤東思想的方方麵麵的問題有很大的好處。從這個角度而言,毛澤東學的建構是為更好地研究和堅持毛澤東思想服務的。而之所以要建構毛澤東學是因為毛澤東思想的研究也不能代替毛澤東學的研究。其三,毛澤東思想研究和毛澤東學研究之間既有內在的聯係,又有著明顯的不同,是兩個並行不悖而又相互影響的研究學科。因此,它們之間存在著某種既分工又合作的關係,決不能將二者絕對割裂開來。毛澤東思想研究為毛澤東學的研究指明方向,提供正確的方法,毛澤東學的研究為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奠定基礎、拓寬道路。

三、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

毛澤東指出:“對於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隻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那麼,作為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毛澤東有哪些特殊點呢?根據我們對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界定,可以看出,進入毛澤東學研究視野的毛澤東至少具有四個顯著特征。

(一)曆史性特征

列寧強調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曆史範圍之內。”毛澤東、毛澤東的思想、毛澤東時代作為一種客觀的存在都已經成為曆史,毛澤東、毛澤東的思想、毛澤東時代本身也都有時間上的連續性,都表現為一個曆史過程。既不存在沒有曆史過程的曆史,也不存在沒有曆史過程的規律,毛澤東的生平實踐和思想理論活動及其規律,都必然通過曆史過程來體現自己的存在。正如18世紀法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愛爾維修所說的,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造出這樣的人物來。毛澤東——作為20世紀的世界偉人,他是20世紀世界曆史時代的創造;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和民族英雄,他是20世紀中國社會風雲際會、震蕩融會的結晶;作為中國人民人生道路的萬世楷模,他的人生曆程經曆了曲折的曆史遞變;作為時代的偉大的思想巨人,他的思想隨著中國乃至世界曆史的變遷不斷經曆著躍升和嬗變;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活動家,他曆盡了千辛萬苦並影響了中國社會的曆史巨變;作為認識和研究的科學對象,其範圍、深度、層次也經曆了曆史的躍遷。由此可見,承認並堅持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曆史性特征,是堅持用曆史主義態度對待毛澤東的基本立足點,是確立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關鍵,是克服在對曆史人物的研究中以情緒支配自己和防止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曆史人物等錯誤研究傾向的思想基點。

(二)整體性特征

作為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毛澤東體現為一個複雜的、係統的、充滿矛盾的、變化的、活動的曆史過程,是一個具有時間連續性和空間延伸性的整體性的存在體。其整體性體現為兩個大的方麵:其一,毛澤東與其得以存在的社會曆史狀況的整體統一。著名理論家胡喬木曾經指出:“黨的曆史與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是不能分開的,否則黨的曆史便得不到科學的解釋,離開社會的發展,孤立地講黨史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的。”毛澤東的曆史是黨的曆史的縮影,他的存在與20世紀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也是無法分開的,否則對毛澤東的研究亦無法得到科學的解釋。在以往的毛澤東研究中,確實存在孤立地考察毛澤東自身的思想理論活動和生平實踐活動的傾向,既沒有把毛澤東研究與毛澤東得以存在的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特殊曆史環境等結合起來加以細致深入地考察,更沒有把這種考察上升到研究對象的高度加以認識,這就一方麵造成了對毛澤東正確方麵的思想研究力度不夠,對毛澤東錯誤方麵的思想研究存在不科學狀況的方法論原因。隻有把研究毛澤東同對毛澤東所存在的特定的社會曆史環境的考察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毛澤東的存在及其思想和行動的規律。在這個層麵上需要注意:(1)正如馬克思所說,每個原理都有其出現的世紀。毛澤東的思想理論都是他那個世紀、他那個時代的產物,正確把握毛澤東的思想的邏輯前提,是把毛澤東既當作他那個時代的曆史劇中的劇中人物,又當作“劇作者”來看待,把毛澤東作為“劇中人物”和“劇作者”的有機統一來加以整體地研究。(2)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環境造成的,既然人天生就是社會的產物,那麼,對於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斷,也不應當以單個個人的力量為準繩,而應當以整個社會的力量為準繩。對於毛澤東性格的研究不應當忘記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教導。(3)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單個人的曆史決不能脫離他以前的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曆史,而是由這種曆史決定的。毛澤東作為個人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前人和他同時代的人,離不開前人和同時代的人對他思想上和交往上的影響。(4)我們隻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便認識到什麼程度。對毛澤東研究的研究,對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到現在的毛澤東研究成果的評價,對國外毛澤東研究成果的考察,都要與時代條件聯係起來進行。其二,毛澤東本身各方麵的整體統一。這包括:(1)毛澤東思想理論與生平實踐活動的整體統一;(2)毛澤東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活動的整體統一;(3)毛澤東成長、發展過程中各個曆史階段的整體統一;(4)毛澤東的思想中各個方麵的整體統一;(5)毛澤東與毛澤東研究的整體統一。承認並堅持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整體性特征,把有關毛澤東的各個方麵作為整體聯係起來加以考察,有利於全麵地、深入地探討研究毛澤東,有利於在理性的具體中科學地真實地再現毛澤東的光輝形象。

(三)矛盾性特征

“要真正地認識事物,就必須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麵、一切聯係和‘中介’。”列寧對科學研究的這一科學警示提醒我們,對任何一個科學研究對象的把握都必須關注它的全麵性和具體性,洞察其深刻的矛盾性。作為毛澤東學的研究對象的毛澤東有著顯著的矛盾性特征。其具體表現是:在思想理論的層麵上,科學性與空想性同存;理智性與情感性同存;正確性與錯誤性同存;一致性與變異性同存。在這裏大家要注意的是,這一係列的“同存”,並不是“並重”。在這一係列的“同存”中,科學性、理智性、正確性、一致性是主要的、主導的方麵,而空想性、情感性、錯誤性、變異性是次要的、非主導的方麵。在實踐的層麵上,革命性與急躁性同存;現實性與浪漫性同存;正確性與錯誤性同存。在這些“同存”中,革命性、現實性、正確性是主要的、主導的方麵,急躁性、浪漫性、錯誤性是次要的、非主導的方麵。在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層麵上,存在著理論正確實踐也正確、理論錯誤實踐也錯誤、理論正確實踐錯誤等複雜的情況。此外,在毛澤東的研究中,還必須正確處理政治與經濟、曆史因素與現實因素、國內因素與國外因素、傳統文化因素與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意識與農民意識等複雜的矛盾關係。隻有對這些矛盾關係進行全麵的具體的研究,才能使毛澤東研究上升到科學的水平,才能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

(四)文化性特征

毛澤東由一種現實的存在轉化為一種曆史的存在並進而轉化為一種文化的存在,帶有鮮明的文化性特征。毛澤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毛澤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近現代中國社會實踐基礎上的顯現,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共識。近年來大學生中“尋找毛澤東”熱潮的興起,民間“毛澤東熱”的突現,都意味著一種文化上的追問。我們應當自覺地把毛澤東存在的文化意義上升到毛澤東學研究對象的高度來認識,把文化性特征在毛澤東學研究對象中突出出來,以便把對毛澤東的文化反思引向科學,引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