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真理一元性與曆史一元論
毛澤東“真理隻有一個”的命題,既體現了真理的客觀性又體現了真理的具體性,在真理問題上實現了唯物論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從本質上說,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一元論與曆史一元論在真理觀上的表現,換句話說,在這裏實現了物質一元論、曆史一元論與真理一元論的統一。因為毛澤東這一命題的提出主要是針對曆史領域提出的,所以,這裏隻論述了真理一元性與曆史一元論的一致性問題。
邏輯的東西與曆史的東西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原則。“真理隻有一個”這個認識論的命題與它所包含的特定的社會生活內容的一致,典範地體現了這一原則。正因為這個命題包含著具體的特定的社會生活內容,所以,毛澤東對這一命題的正確性的確證,沒有滿足於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這種一般認識論的道理,而是將這一命題所含的客觀內容同決定社會曆史發展的最終力量,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願望聯係了起來,將實踐標準具體化為生產力標準,以求對這一命題作最終的根本的確證。“真理隻有一個”這個認識論命題,包含著具體的特定的社會曆史內容,這個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已不是單純地對客觀事物的邏輯再現,而是賦予了人們的利益與願望於其中的關於社會發展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措施。對於這種形式的觀念的正確性的判定,就不能隻滿足於一般認識論意義上的實踐標準的衡量,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受到生產力標準的檢驗。實踐證明它是有利於生產力發展的,就是正確的,否則就是錯誤的。生產力標準既是實踐標準在社會曆史領域裏的具體化,又是實踐標準的最深層次,因而,實踐標準與生產力標準的統一在檢驗標準的層次上體現了邏輯與曆史的一致,體現了真理一元性與曆史一元論的統一。
毛澤東認為,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社會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類社會的曆史歸根到底就是生產活動的發展史。在以生產活動為基礎的整個人類曆史過程,生產力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最根本的動力,是決定社會發展的最終力量。因而,從最終意義上講,社會的發展必定要體現為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判定社會曆史生活中的是非,其最終最高的標準就是生產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這為“真理隻有一個”命題提供了最終的曆史根據。既然以生產力為標準作為衡量各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的最終根據,那麼,製定路線、方針、政策就必須從生產力的現狀出發。這一點毛澤東亦有明確的說明:“中國的工業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就全國範圍來說,在抗日戰爭以前,大約是現代性的工業占百分之十左右,農業和手工業占百分之九十左右。”這是“在中國革命的時期內和在革命勝利以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一切問題的基本出發點。從這一點出發,產生了我黨一係列的戰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問題。”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我們黨製定了一係列正確的方針政策,建國後我國的生產力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57年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曾經就建國以後生產力的發展速度與建國以前進行了對比。指出,舊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一直是十分緩慢的。解放前50多年間,全國鋼的最高年產量不過是90多萬噸。1949年,全國鋼產量隻有十幾萬噸。但全國解放不過7年,鋼的產量便已達到四百幾十萬噸。舊中國幾乎沒有機器製造業,更沒有汽車製造業和飛機製造業,而這些建國以後都建立起來了。可見,社會主義製度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毛澤東正是從生產力標準的高度肯定了“隻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毛澤東還從生產活動是最根本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觀點出發,將社會發展的曆史視為人民群眾實踐發展的曆史。他說:“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雖然曆史的發展是生產力最終決定的,但生產力的發展必須通過人民群眾的活動才能得到實現,因而生產力的發展就表現為群眾的現實活動,群眾在這種活動中表現出的利益和要求,一般說來,也就代表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利益和願望與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和要求本質上是一致的。在這裏,人民群眾的利益標準與生產力標準達到了統一。基於此,毛澤東指出:“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於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於人民利益的。”
人類的生產活動的曆史最終是由生產力決定的。生產力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類的生產活動也是一步又一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也就是說,由生產力所決定的社會的發展總是向前的。據此,毛澤東說:“世界是在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這個曆史的總趨勢任何人也改變不了。”後來毛澤東還從曆史發展的總趨勢的角度明確指出:社會主義製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製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管反動派怎樣企圖阻止曆史車輪的前進,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並且將必然取得勝利。這一世界曆史發展的總趨勢,既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也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還要通過人民群眾的實踐才能得以實現。
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曆史發展的總趨勢,這三者的一致體現了以生產力為最終決定作用的曆史一元論。因而,在社會曆史領域中,反映了曆史發展總趨勢,並且經過了生產力標準的檢驗的真理性的認識,也就體現了邏輯與曆史、真理一元性與曆史一元論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