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多次和蘇拉瓦底進行會談,雙方態度都非常溫和。有一次,周恩來向蘇拉瓦底說:

我們對巴基斯坦參加各種軍事條約組織的動機是理解的,我們甚至不認為巴基斯坦參加“東亞集體防務條約”等組織是反對中國的行動。

蘇拉瓦底對周恩來的友好和包容表示讚賞,並表明,以後巴基斯坦將努力發展中巴關係。

10月19日,毛澤東與蘇拉瓦底會談。

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陳雲、李濟深、沈鈞儒、黃炎培等參加了會談。

會談一開始。毛澤東便說:

我們願意進一步搞好我們兩國的關係,如果你們也有同樣的願望,我們兩國的關係是可以搞好的。亞非各國,根據萬隆精神,都應該建立和平共處和友好的關係。

毛澤東強調,要注意中間地帶的重要性問題。他認為,中間地帶包括從英國一直到拉丁美洲,這個地區的一邊是社會主義陣營,另一邊是美國。

這個地帶包括有三種性質的國家。第一類是擁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第二類是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有的已經取得民族解放,有的還正在爭取民族解放。第三類是在歐洲的不擁有殖民地的自由國家。後來,他還指出,現在美蘇雙方都在爭奪這塊中間地帶。

接著,毛澤東對巴基斯坦參加馬尼拉條約和巴格達條約表示中國的態度:

我們原來希望你們不參加這兩個條約,但是你們已經參加了,沒有辦法。你們有自己的政策,我們隻能作為朋友提出建議,不能幹涉,無權告訴你們采取什麼外交政策。我們建議你們不反對中國和印度,而且對整個亞非地區國家都以團結為重。

10月23日,中巴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表明盡最大努力維護和平的共同願望。

聲明表示:

兩國決心盡最大努力來維護和平,並且以一切力量來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相信隻要具有善意和誠意,沒有任何國際爭端不能用和平方式解決。雙方重申對萬隆會議決議的信心,並且願為促進亞非各國之間的友好合作而繼續努力。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兩國總理認為有必要發展商務、文化關係和友好往來。

1956年12月20日,周恩來回訪巴基斯坦。兩國關係進入了友好合作的新階段。當周恩來走下飛機時,在機場迎接的人們熱烈鼓掌,一時,如雷的掌聲直衝雲霄。

周恩來受到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極為隆重熱情地歡迎。整個巴基斯坦國在慶祝一個盛大的節日,到處是鮮花,人民由衷地歡迎這位風度翩翩的中國總理。

訪問期間,周恩來率代表團與巴方領導人就亞洲和平問題進行了深入交談,坦率說明中國與巴基斯坦並無利益衝突,並承諾巴基斯坦如遭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願意像支持埃及反對英法那樣支持巴基斯坦。

蘇拉瓦底總理大受感動,他向周恩來保證:

巴基斯坦雖然參加了東南亞條約組織,但是如果美國要利用它發動侵略戰爭,巴基斯坦將不參加。

一年內兩國總理的成功互訪,極大地推動了兩國友好合作關係和兩國人民友誼的發展。中國和阿富汗簽訂友好邊界條約

1956年11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新聞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應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柬埔寨王國政府、印度共和國政府、緬甸聯邦政府、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尼泊爾王國政府和阿富汗王國政府的邀請,將從11月下半月起到越南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印度共和國、緬甸聯邦、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尼泊爾王國和阿富汗王國作友好訪問。

11月17日8時40分,周恩來乘專機離開北京,應邀前往越南民主共和國、柬埔寨王國、印度共和國、緬甸聯邦、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尼泊爾王國和阿富汗王國進行友好訪問。

隨同前往訪問的有國務院副總理賀龍,外交部部長助理喬冠華,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張彥,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龔澎和其他隨行人員。

越南民主共和國駐華大使黃文歡和柬埔寨經濟代表團團長楊安同機離開北京。

到飛機場送行的,有國務院副總理陳雲、鄧小平、烏蘭夫,秘書長習仲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郭沫若、李維漢,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陳叔通,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姬鵬飛、章漢夫等。

到機場送行的各國外交官員有:巴基斯坦大使阿哈默德,阿富汗大使薩馬德,印度尼西亞大使維約普拉諾托,埃及大使哈桑·拉加卜,緬甸臨時代辦吳巴茂,印度臨時代辦巴哈杜爾·辛格,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代辦周亮等人。

1957年1月中旬,周恩來總理、賀龍副總理訪問阿富汗,是中阿關係史上中國領導人第一次訪阿。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當時的阿富汗王國政府於1950年1月便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1955年1月20日,中阿兩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

中國和阿富汗兩國之間都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友好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周恩來一行到達阿富汗後,中國代表團受到熱烈歡迎,阿富汗街道上的歡呼聲震耳欲聾。

1957年1月20日晚,阿富汗首相達烏德汗在喀布爾四十柱宮舉行宴會歡迎周恩來總理。這座大廈最近才完工,這一次在這裏舉行第一次正式的宴會來歡迎親善和友好的使者,許多人都認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當天,大廳裏懸掛的中國藝術家繡的查希爾·沙阿國王繡像吸引了客人們的注意,得到很多好評。

達烏德汗在宴會上致辭歡迎中國客人。他說,阿富汗同中國保持了幾百年的密切的貿易和文化聯係。在兩國人民的過去接觸當中,從來沒有被分歧和惡感所損害。

周恩來在講話時也指出,中阿兩國的關係中,從來沒有戰爭和衝突,隻有友誼和同情。當兩國人民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束縛以後,兩國的友好關係正在新的基礎上發展了起來。

周恩來還說:

中國人民十分尊重阿富汗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同一切國家友好的政策。中國人民十分欽佩阿富汗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義立場。中國人民還特別感謝阿富汗在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地位的問題上所給予我們的支持……

接著,周恩來闡明了中方的外交政策:

中國人民一貫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一切國家發展友好關係,並且特別重視同毗鄰國家的友好和合作。我們十分滿意地看到,中阿兩國的關係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已經有了良好的發展。

宴會結束後,周恩來到阿富汗高級官員和軍官以及外交團人員中間去,同他們親切交談。

隨後,周恩來和賀龍會見阿富汗國王查希爾,同首相達烏德、副首相阿裏·穆罕默德、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納伊姆舉行多次會談。

周恩來此訪增進了兩國間的相互了解,為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57年10月,阿富汗首相達烏德應邀訪華。

10月23日,達烏德抵達北京。周恩來等到機場迎接,機場上舉行隆重歡迎儀式。

當晚,達烏德首相拜會朱德副主席,劉少奇委員長和周恩來,並和周恩來舉行會談。

周恩來還舉行宴會歡迎阿富汗貴賓。周恩來在宴會上,精辟地分析說:

自從萬隆會議以來,亞非各國的團結有了加強,亞非地區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運動達到了新的高漲,殖民主義者連續遭到失敗,但是殖民主義者不甘心於他們的失敗,現在正在繼續製造中近東地區的緊張局勢。

接著,毛澤東主席、朱德副主席、劉少奇委員長會見烏德。雙方就邊界等問題展開會談。會談氣氛十分友好,雙方達成了一些基本協議。

10月26日,周恩來與達烏德首相發表聯合公報,雙方並在公報上簽字。達烏德首相在北京舉行宴會招待周總理及社會各界。達烏德與周恩來舉杯共祝中國和阿富汗兩國人民友誼不斷加強。

此後,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的陳毅於1960年訪問了阿富汗,8月26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簽訂《中阿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指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阿富汗王國國王陛下,願意保持和進一步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王國之間的持久和平和深厚友誼,深信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富汗王國之間的睦鄰關係和友好合作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並且有利於鞏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為此目的,決定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和萬隆會議的精神,締結本條約,並且各派全權代表如下:

……

第一條締約雙方承認和尊重彼此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