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締約雙方將保持和發展兩國之間的和平友好關係,雙方保證用和平協商的辦法解決雙方之間的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
第三條締約雙方保證互不侵犯,不參加針對另一方的軍事同盟。
第四條締約雙方同意本著友好合作的精神,根據平等互利和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關係。
在後來的1963年11月22日,中阿兩國在北京又簽訂《中阿邊界條約》。該條約規定:
兩國之間的邊界,從南端高程為5630米的山峰(參考坐標約為東經74度36分、北緯37度03分)起,沿著以塔什科老幹河的支流卡拉秋庫爾蘇河為一方、阿克蘇河的源流和瓦罕河的上遊瓦合知爾河為另一方的穆斯塔格山脈的分水嶺而行,經過高程為4923米的南瓦根基達阪(阿方圖稱瓦根基山口)、北瓦根基達阪(僅中方圖有此名)、西克克吐魯克達阪(僅中方圖有此名)、東克克吐魯克達阪(阿方圖稱卡拉吉勒尕山口)、托克滿素達阪(阿方圖稱米赫滿育裏山口)、沙拉克他什達阪(僅中方圖有此名)、克克拉去考勒達阪(阿方圖稱鐵蓋滿蘇山口),到高程為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峰(阿方圖稱波萬洛什維科夫斯基峰)……
兩國沿分水嶺和達販(山口)而行的邊界,以分水嶺山脊和達阪(山口)的分水線為邊界線。
陳毅副部長在條約上簽字。
至此,中國與阿富汗和平相處、睦鄰友好的外交關係有了堅實的保障。
在兩國政府領導人和人民日益頻繁的交往中,中阿友好合作的事業不斷地推向發展。周恩來聲明與朝鮮睦鄰友好
1957年11月,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和金日成首相曾談到從朝鮮撤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問題。
隨後,中朝雙方就此問題通過外交途徑進行協商。同月,金日成首相致函周恩來總理,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團訪朝,並表示希望周總理能率團往訪。
12月11日,周恩來給金首相複信表示感謝和接受邀請。1958年2月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主張撤出在朝鮮的一切外國軍隊和實現朝鮮的和平統一。
該聲明同時提出,應當早日實現南北朝鮮之間的協商,討論經濟文化聯係,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把南北朝鮮的軍隊縮減到最低限度,以實現朝鮮的和平統一。
為此,周恩來總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赴朝訪問並進行會談。
1958年2月14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乘專機前往朝鮮。代表團成員有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陳毅、外交部副部長張聞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粟裕和我國駐朝鮮大使喬曉光。
代表團到達平壤機場時,受到以金日成首相為首的朝鮮國家領導人、內閣各相、勞動黨中央各部部長等和平壤市各界人民的盛大歡迎。
當代表團離開機場,周恩來總理由金日成首相陪同乘敞篷汽車前往賓館時,沿途平壤市民聚集在長達十餘公裏的道路兩旁,掌聲和歡呼聲沒有停歇過。
穿著彩色長裙的婦女、白發蒼蒼的老人向周恩來總理獻花致敬。周恩來和金日成並排站在敞篷汽車上不斷地向群眾揮手致意。
當日下午,中國政府代表團拜會朝鮮黨政領導人。晚間,平壤市各界人民的代表在國立藝術劇場集會,熱烈歡迎周恩來總理和他率領的中國政府代表團。
2月15日下午,中朝兩國政府代表團在誠摯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會談,就擴大和發展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加強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團結、目前國際形勢和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交換了意見。
兩國政府代表團對上述各項問題取得完全一致的看法,特別是商定了從朝鮮撤出中國人民誌願軍。
2月19日上午,周恩來總理和金日成首相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
中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中宣布:中國人民誌願軍完全同意中國政府的建議,決定在1958年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鮮,第一批將在1958年4月30日以前撤完。
聲明指出:
從朝鮮全部撤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這一主動措施,再一次證明了朝中方麵對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和緩遠東緊張局勢的誠意。現在正是嚴重地考驗美國和參加聯合國軍的其他國家的時刻。如果它們對於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有絲毫的誠意,它們就應同樣從朝鮮全部撤出它們的軍隊。
聯合聲明還強調:
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有著休戚相關的利益,帝國主義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任何侵犯,中國人民過去沒有,今後也絕對不會置之不理。
在中朝兩國政府聯合聲明發表後,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也於2月20日發表了關於從朝鮮撤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聲明。
在訪問期間,周恩來重視向朝鮮人民學習,率領代表團進行了參觀訪問。
代表團由金日成首相陪同,先後參觀了朝鮮祖國解放戰爭紀念館和平壤紡織廠;訪問了鹹興、元山,參觀了興南化學肥料廠和人民軍陣地;還訪問了平安南道順安郡的上陽農業生產合作社,參觀了黃海南道的黃海製鐵所。代表團每到一處都受到熱烈歡迎。歡迎人群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麵,使周恩來總理和代表團的同誌們都情不自禁地卷入了舞圈,同歡迎的市民們一道跳起了朝鮮的民間集體舞。
一位曾慈母般地救護過誌願軍傷員的老媽媽,聽說中國的周總理要到黃海製鐵所參觀,不遠百裏從自己的家鄉趕到那裏表示歡迎和敬意,她拉著周恩來的手,把用紅綢包著的一雙銀筷和一個銀碗獻給他。
2月16日晚,周恩來率領代表團乘專車到達中國人民誌願軍總部。17日上午,周恩來和陳毅、張聞天、粟裕同誌接見以楊勇司令員、王平政治委員為首的誌願軍將領和軍官。
2月20日晚,中國政府代表團訪朝就要結束,喬曉光大使在中國駐朝使館舉行宴會,招待朝鮮黨政領導人和各界人士及中國人民誌願軍代表等,共約500人參加。金日成首相和周恩來總理出席宴會並講話。他們祝願中朝兩國人民兄弟般的友誼日益發展,萬古長青。
周恩來在宴會的講話中說:
我們一定會把朝鮮人民兄弟般的偉大友誼帶回給中國人民。我們也要把朝鮮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各種先進經驗帶回給中國人民。
接著,金日成滿懷信心地說:
朝鮮人民不管有多大困難,一定會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朝鮮人民將永遠堅定地站在東方前哨上,捍衛和平和社會主義。
金日成最後說:
我們強烈地要求美國軍隊撤出南朝鮮。參加“聯合國軍”的其他所有國家的政府,也應該盡速采取措施,從南朝鮮撤出自己的軍隊。
周恩來和金日成的講話受到極其熱烈的歡迎。
2月21日,中國政府代表團結束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訪問,滿載著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離開平壤回國。
當周恩來、陳毅等在車站廣場上向群眾告別時,人群一齊搖動著花束和彩旗,發出雷鳴般的震天動地的歡呼聲。周恩來等走到車站月台上,再一次向金日成首相、崔庸健委員長等熱烈握手告別。
中朝人民的友誼,有力地抵抗住了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不僅符合中朝民族的最大利益,也利於推動整個亞洲乃至世界走向和平。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彭明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開城風雲》羅銀勝著團結出版社
《周恩來生平》南山南哲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
《周恩來與日內瓦會議》錢江著中共黨史出版社
《中國政治》詹姆斯·R·湯森等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紅牆大事》張樹德著中央文獻出版社
《毛澤東的足跡》科學研究局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險難中的毛澤東》趙大義等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諜戰在黎明》朱振才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中蘇關係重大事件述實》何明羅鋒著人民出版社
《中國現代名人演說精粹》洪安南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周恩來書信選集》中央文獻出版社
《周恩來外交學》裴默農著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外學者論周恩來》劉焱著南開大學出版社
《外交案例》吳建民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周恩來選集》周恩來著人民出版社
《當代中國外交》韓念龍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蘇關係史綱》沈誌華著新華出版社出版
《雙山回憶錄》王凡西著現代史料編刊社
《楊尚昆回憶錄》楊尚昆著中央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