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與東南亞鄰邦友好相處2
中國與印尼簽訂友好條約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新中國成立。建國之初,國家安全是首要問題,因此,解決與鄰國邊界爭議問題必須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1955年4月,萬隆會議召開,在這次會上,周恩來宣布:
中國同12個國家接壤,同有些國家的一部分邊界尚未確定。我們準備同鄰邦確定這些邊界,在此以前我們同意維持現狀,對於未確定的邊界承認它們尚未確定。我們約束我們的政府和人民不超越邊界一步,如果發生這類事情,我們願意指出我們的錯誤並立即退回國境。至於我們如何同鄰國來確定邊界,那隻能用和平方法,不容許有別的方法。我們如果一次談不好,就再談。
中國政府關於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立場,是安定四鄰,爭取國際形勢的緩和,而不是使我們同鄰國的關係緊張起來,方式是和平談判、友好解決、不訴諸武力。
從這些原則出發,50年代中期以後,中國的國際環境有較大改善,解決邊界問題也就有了可能。
中國政府以求同存異、實事求是的心態來對待曆史遺留問題,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精神來解決邊界爭議,既維護了國家和民族利益,又得到相關國家政府、人民和國際輿論的普遍讚揚。
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雙邊關係的發展,可以看作是中國實施睦鄰友好政策的典範。
1950年6月,中國和印尼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並先後在雅加達、棉蘭、馬辰開設使領館。中國和印尼建交後,任命王任叔為中國駐印尼的首任大使,而印尼政府也於1951年1月委派臨時代辦伊沙·馬迪前來中國。
到1953年10月,印尼政府正式任命莫諾努杜為駐華大使。中國政府也於1954年1月改任黃鎮為中國駐印尼大使。
1955年4月的亞非會議之後,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對印尼進行友好訪問,受到印尼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與隆重接待。
訪問期間,兩國政府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尼共和國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條約規定,根據本人誌願的原則,在條約生效兩年內選擇他們的國籍。
亞非會議閉幕一個多月,印尼總理阿裏·沙斯特羅阿米佐約應邀到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1956年7月,中國副委員長宋慶齡訪問印尼,受到蘇加諾總統格外隆重的歡迎。
蘇加諾總統崇拜孫中山先生,對宋慶齡也非常敬重,把她看成是世界上偉大的女性之一。一個月之後,印尼合作國會議長沙多諾對中國進行友好訪問。
9月30日,蘇加諾總統應邀訪華,受到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副主席等中國國家領導人熱情而隆重的歡迎。
蘇加諾總統訪華期間,先後訪問了北京、鞍山、上海、南京和廣州等地。在這些地方舉行的群眾大會上,蘇加諾總統發表了熱情洋溢地講話,讚揚中國和印尼的友誼。蘇加諾總統還專程赴南京,拜謁中山陵,並去上海參觀孫中山先生的故居。
隨蘇加諾一行出訪的代表團有45人,他們還抵長春參觀。
吉林省和長春市人民委員會,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駐軍主要領導,群眾5000餘人前往機場歡迎。
省長栗又文設宴招待。蘇加諾一行在長春參觀了第一汽車製造廠和長春電影製片廠。
在後來的1961年3月28日,陳毅應邀訪問印尼,兩國簽訂了友好條約和文化協定。
友好條約指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政府,本著維護和進一步發展兩國之間的合作和友好關係的願望,根據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的精神和十項原則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決定締結本條約,並且各派全權代表如下……
第一條締約雙方相互尊重彼此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以維護和發展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第二條締約雙方同意根據互惠原則和國際慣例,繼續鞏固兩國之間的外交和領事關係。
第三條締約雙方認為必要時,將指派代表舉行會晤,就有關共同利益的問題交換意見,並且考慮有關上述問題的合作辦法和途徑。
第四條締約雙方同意本著友好合作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幹涉內政的原則,發展和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聯係。
中印兩國的互訪增進了兩國人民感情,雙方取得了彼此信任。毛澤東會見泰國代表團
1956年2月10日1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接見了泰國人民促進友好訪華團團長乃貼·觸的努七、副團長乃琛·蒲裏博和10位團員。
接見的時候在座的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副總理陳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彭真、陳叔通,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張奚若,外交部部長助理陳家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餘心清,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秘書長吳茂蓀。
毛澤東和代表團進行了友好的交談,在談話中,毛澤東首先說:
我們希望能夠逐步地改善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以後兩國就會建立起邦交。要按照你們情況所許可的條件去做,我們可以等待。我們的願望是要使兩國友好。有誤會可以慢慢解釋,比如說怕中國要侵略泰國,其實我們是怕人家侵略,怕美國侵略。我們不怕印度或泰國侵略我們。現在美國正侵占著我們的台灣。
毛澤東接著對泰國當時的處境表示關注和同情,毛澤東真誠地說:
目前你們處在困難中,要慢慢來,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去做。必要時對美國說幾句好話,對我們說幾句壞話,我們是諒解的。各國都必須發展自己的經濟和文化。你們的國家和別的國家有了獨立自主,發展了經濟和文化,對中國是有好處的。巴基斯坦、柬埔寨和錫蘭的總理最近都要到中國來,其實巴基斯坦的前總理阿裏先生在萬隆會議上曾經罵過中國,同周恩來總理吵過架,西哈努克親王也曾經同周總理吵過架。
這時,毛澤東側過身對著周恩來問:“同旺親王有沒有吵過架?”
周恩來回答說:“親王一開始就好。”
毛澤東接著對泰國朋友說:
你們吵得少一點。我們跟他們有吵架的一麵,也有團結的一麵。這些國家反對中國跟美國反對中國是不一樣的。你們相信嗎?我是相信這一條的。日本政府也反對我們,但這同美國反對我們是兩回事。菲律賓也是一樣,它不願意同我們建立邦交,羅慕洛在萬隆會議上也同周總理吵過架。我們很關心這些國家的處境,這些國家和我們有共同的遭遇,都受到美國的欺負。亞非國家都反對殖民主義,印尼不滿荷蘭,北非和印度支那不滿法國,馬來亞不滿英國,中近東也不滿英國。那些殖民主義者講我們的壞話,說我們爭奪他們的市場。但是,不是中國在搶去各國市場,而是美國在搶去各國市場;不是中國在國外建立軍事基地,而是美國在國外建立軍事基地;不是中國派軍事顧問團到各國去,而是美國派軍事顧問團到各國去。總的來說,中國一沒有搶奪各國市場,二沒有在國外建立軍事基地,三沒有派軍事顧問團到各國去,四沒有同各國訂立不平等條約並附有政治條件。
毛澤東最後說:
事實上,中國在中國境內搶奪了他們的市場,中國在中國境內建立軍事基地,結果把他們的朋友蔣介石趕走了。我們爭奪了中國市場,在中國建立了軍事基地,我們對蔣介石不客氣。美國說我們這樣是犯了錯誤。現在我們又犯了錯誤,犯的什麼錯誤?犯了接待外國朋友來訪問的錯誤。3年來日本來了1000多人,其中也有國會議員,我們犯了接待他們的錯誤。現在又犯了接待你們的錯誤。有一天我們還會犯接待美國人來訪問的錯誤。外交學會會長是一個犯錯誤的會長,因為他經常接待外國朋友。而你們到中國來也犯錯誤,以後還會有人再犯這樣的錯誤。你們走向中立的時候還要犯一些錯誤,因為講和平、講中立,美國都說是犯錯誤。世界的是非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