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結束後,毛澤東與泰國代表親切合影,泰國代表團對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智慧和儒雅十分讚賞。

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南部,與柬埔寨、老撾、緬甸接壤,東南臨泰國灣,西南瀕安達曼海。新中國成立後,就十分重視發展與泰國的友好關係。

在1955年12月21日,毛澤東同泰國代表庵蓬等人的談話中就闡述了中國睦鄰友好的對外政策。

當時,毛澤東說:

我們中國可以同泰國貿易。泰國要賣幾十萬噸大米給中國,我們是可以買的。我們還可以買一些橡膠。你們需要什麼呢?要鋼,要鐵,我們都有。要輕工業品我們也有。至於日用品,你們應該自己設廠生產。我們可以幫助你們設輕工業工廠。目前可以幫助你們設棉紡廠、造紙廠和糖廠。你們可以用大米、橡膠來換。如果你們需要,我們還可以派技術人員去幫助你們設計工廠,完工後他們就回來,把工廠全部交給你們……

中國並沒有什麼秘密,我們不是當麵一套,背後另一套,我們隻有一套,沒有兩套。這一點你們到印度和緬甸去就可以向他們了解。你們和我們接觸再多一些,時間久些,也就可以了解到。

中國會不會侵略你們?你們可以看,看他十年八年。中國尊重不尊重你們,是不是把你們當做兄弟看待,你們也可以看。看他多少年,就可以看清楚了。還有一點,我們究竟講不講道理,你們也看吧。有人說共產黨是不講道理的,不講信義的,不好惹的,過去鬧過別扭,就不好做朋友了,你們也可以看吧!美國同我們的別扭鬧得最大,我們都還想同美國做朋友,就是美國它不幹。我們想幹,它不幹,那有什麼辦法呢?隻好等吧。

毛澤東向泰國代表團傳達的友好信息,加強了中泰兩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並為兩國最終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打下了堅實的輿論基礎。中國支持越南和平統一事業

1954年4月26日,為謀求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支問題的日內瓦會議開幕。參加會議的有中、蘇、美、英、法和朝鮮、越南、老撾、柬埔寨等23個國家。

在7月19日的會議上,雙方爭執較為激烈,分歧也比較大。

最後,中國和越南、蘇聯兩國首席代表終於商定“最後方案”,共4條,立即提交給處於中間人地位的英國外長艾登。

其內容是:

一、在停止敵對行動協議簽字後兩年內舉行普選。舉行選舉的確切日期和準備及選舉的辦法,由越南北南兩區有資格、有代表性的當局協商,不遲於1955年6月作出決定。

二、國際監督委員會由下列三國代表組成:印度、波蘭、加拿大,以印度為主席。

三、分界線通過9號公路以北約10公裏,照顧到地形。

四、越南境內軍隊的集結應在245天內實現。

當時,周恩來樂觀地說:

如果沒有新阻撓,日內瓦會議即可達成關於恢複印度支那全境和平的協議。

7月21日,與會國達成協議,簽訂關於在印支三國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並通過了會議最後宣言。

協議規定:

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區停火;與會國尊重越南、老撾、柬埔寨的領土主權;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為軍事分界線,法軍向分界線以南集結。

日內瓦協議使越南,老撾和柬埔寨人民民族獨立的權利得到承認。按照協議,印度支那三國應成為和平中立國家。

中國簽署了日內瓦協議,十分珍視協議所取得的成果。但是,美國作為日內瓦會議的參加國拒絕在協議上簽字。美國在印度支那地區的侵略擴張,逐漸成為國際緊張局勢的突出根源。

1955年5月間,越南南北兩方的武裝力量分別在北緯17度線南北最終集結完畢。之後,越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南北雙方行政當局根據日內瓦協議,做好在1956年7月進行普選的準備工作,以便從政治上聯合南北兩部分,實現國家的統一。

就在這時,美國蓄意破壞越南統一。1954年11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派出特使柯林斯至南越執行軍事訓練任務,並開始向吳庭豔集團直接供應武器裝備。

法國在南越的勢力遭到削弱後,1955年2月,法國軍隊開始撤出南越,第二年4月撤離完畢。於是,美國的“軍援”人員大量進入南越。美國把南越變成其殖民地和進犯北越、柬埔寨、老撾的跳板,美國的行動對東南亞的和平局勢構成了嚴重威脅。

1956年6月1日,美國助理國務卿羅伯遜發表講話,肯定吳庭豔集團1956年3月間在南方片麵導演的所謂“製憲議會”選舉,公開為其傀儡集團辯護。

吳庭豔自稱深受希臘民族“積健為雄”的精神感染。他說:“希臘人深嚐人世苦痛之後,積健為雄,發抒創造天才,征服萬種困難,使生命精神鋪張揚厲,酣暢飽滿,漸臻至善;同時,卻又發揮藝術想象,使客觀世界含章定位……生命的醉意與藝術的夢境深相契合,產生一種博大精深的統一文化。這表現在雄奇壯烈的詩情和錦絢明媚的畫意,融會貫通,神化入妙。”

日內瓦協議簽訂後,南北越的實際停火線在東華與柬輝之間。吳庭豔認為:“如此分治乃非我之本意,揮戈北進,統一全越,乃是寸間問題。”

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為了和平統一大業,仍采取了委曲求全的克製態度。

1955年7月19日,範文同副總理在致南越“國長”和“總理”的照會中再次表明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立場。

照會指出,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第六條很清楚地規定:

將在1956年7月內,在停止敵對行動協定中所規定的國際監察和監督委員會成員國代表所組成的國際委員會的監督下舉行全國選舉。自1955年7月20日起,雙方地區有代表性的負責當局,應就此項問題進行協商。

照會最後說:

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建議你們派出代表同我們的代表按照日內瓦協議的規定,從1955年7月20日起,在越南領土上一個雙方協議的地點舉行協商會議,以便討論通過在全國舉行自由普選實現國家統一的問題。

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的照會發出後,南越當局繼續采取頑固置之不理的態度。

1955年8月9日,吳庭豔政府再次通過西貢廣播電台發表了一個聲明,繼續否認日內瓦協議。

吳庭豔集團粗暴破壞日內瓦協議的行為,引起有關方麵的關注和憤慨。

早在1955年6月25日至7月8日,胡誌明率領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訪問中國,在訪問結束時發表的聯合公報中,中國政府同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指出:美國正在“積極阻撓有關越南普選的協商,企圖破壞越南鞏固和平,實現統一的事業”,“這種違反日內瓦協議的行動必須予以製止,日內瓦協議必須予以貫徹”。

1956年1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會議上表示:

中國建議重新召開有關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保證日內瓦協議在越南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