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聶榮臻接著說:“我們為這個問題請示了恩來同誌,恩來同誌說:‘錢學森早在10多年前,美國就授予他上校軍銜,我們共產黨人為什麼不能讓他當將軍?我看錢學森同誌身負重任,又是世界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論他的資格和貢獻,至少應授予中將軍銜。此事你回去和彭老總商量一下,必要時開個軍委會,我也參加,把這個事定下來’。”
毛澤東想了想,說:“恩來同誌考慮得很周到。我想錢學森同誌作為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將軍銜。”
就這樣,作為科學家和工程控製論創始人的錢學森,穿著威嚴的天藍色將軍服,戴著莊嚴的中將軍銜,經過毛澤東批準,參加了中蘇關於軍事尖端技術的談判。
毛澤東曾對周恩來說:“恩來,根據錢學森同誌的工程控製論,我國第一個導彈、衛星試驗基地的情況怎樣了?”
“基地已選好,隻是基地領導小組人選還沒有定下來。”
“就請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錢學森當組長吧!”毛澤東的手掌在椅上輕輕一按。
“好!”周恩來點點頭,將手中的材料遞給毛澤東,“這是錢學森這些科學家根據工程控製論寫的報告,請主席過目。”
“這是錢學森這些科學家寫的‘天書’啊!”毛澤東幽默地說,“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周恩來走後,毛澤東立刻打開錢學森這些科學家遞上的“天書”。看完,毛澤東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他拿起直撥電話,興奮地說道:“恩來,我想召集一個會議,親自聽聽錢學森這些科學家們的彙報。”
下午,毛澤東的菊香書屋,坐滿了他請來的科學界的貴賓。毛澤東對錢學森說:“請你根據你的工程控製論談談火箭導彈問題吧!”毛澤東顯然對錢學森用他的工程控製論指導建造的火箭導彈有著特殊的興趣。
“好。”錢學森向毛澤東微微點點頭,“主席,那我就談談我個人在這方麵粗淺的看法吧。關於火箭和導彈的問題,如果蘇聯遵守我們簽訂的協議,他們提供的模型盡早運來,我們在三五年之內就會有一個大的突破,爭取把第一枚導彈打上去。因為我們對工程控製論的研究,遠遠走在他們的前麵,而研製火箭導彈是無論如何離不開工程控製論的。可以這樣說,離開工程控製論,火箭導彈的研製工作將寸步難行!如果他們拖拖拉拉,我們也不怕。至少我們有火箭導彈的理論基礎,有比較完善的工程控製論作為指導。現在關鍵是火箭的燃料問題,蘇聯答應給,但遲遲沒運來。”
毛澤東望了身旁的周恩來一眼,眉頭皺了皺。
錢學森並沒有注意到毛澤東的表情,接著說道:“根據工程控製論的理論,我們準備先搞出圖紙和模型,在不依靠外援的基礎上拿出我們自己的東西。就像剛才總理說的,我們搞火箭導彈,包括搞衛星,要有立足於國內的思想準備,當然這裏最重要的是全國大力協作,使工程控製論的研究更趨完善。”
聽到這裏,毛澤東非常興奮,插言道:
學森同誌,你談得蠻好呀!現在我們搞尖端技術,也是在打硬仗,打一場工程控製論的硬仗呢!我們過去的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為什麼取得勝利,就是運用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的戰略思想。學森同誌,實際上,這也是你的工程控製論在軍事上的運用,隻是當時沒有這個名詞罷了!”
錢學森笑著說:“因而,主席應當是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啊!”
毛澤東擺了擺手:
我不過是不自覺地在戰爭上運用了你的工程控製論。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當然還是你呀!我哪能貪為己功啊!
毛澤東對錢學森的信任與重視使其深受感動。國家領導人對自己的熱情深深感動了錢學森。
是的,中國是可愛的,中國人民是可愛的,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為中國的富強奉獻自己的一生!
擔任國防部五院院長
1956年3月14日,周恩來主持軍委常務會議,錢學森應邀列席。會上決定組建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即航空工業委員會,由周恩來、聶榮臻與錢學森負責籌備。
從此,火箭、導彈事業成了錢學森工作的重心。
後來的事實證明,中國航天之所以取得比別的行業更突出的成績,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有錢學森這樣的技術領導抓科研、抓預研、抓試驗。錢學森以他的遠見卓識,製定了正確的發展規劃,走了一條多快好省的路。
10月8日,聶榮臻宣布:“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首任院長。
研究院的200餘人中,除了10多位戰功赫赫的將帥部長,還有156位剛剛走出校門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聶榮臻向大家介紹了錢學森,並請他上台講話。錢學森麵對全場信任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用坦誠謙和的語言激動地說:
同誌們,我們是白手起家。創業是艱難的,困難很多,但我們絕不向困難低頭。
對待困難有一個辦法,這就是‘認真’兩字,隻要認真,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一定能完成黨中央交給我們的光榮任務。
錢學森言簡意賅的講話像一篇宣言書。從此,他帶領五院的科研人員開始了艱難的創業和無畏的登攀。
當時的狀況是:人員不懂技術,缺乏圖書資料,沒有儀器設備,一切從開頭開始。
錢學森抓的第一件事是舉辦“掃盲班”。20多位專家沒有見過導彈,156名大學生更是各學各的專業,就是沒有學過導彈。
錢學森平易近人,對青年人更是關懷備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堅持每周都要抽出時間,與孫家棟他們這樣的年輕設計人員討論技術問題,若有什麼不妥,他便耐心引導、解釋,很少直接批評。
錢學森主講《導彈概論》,內容包括人造衛星與導彈概論。每期7講,一連舉辦3期。
對於專家們,錢學森將他們集中到寓所,開小課,一起討論技術上的疑難問題。
錢學森忙壞了,他不僅要管計劃、技術決策、機構設置、人員儀器設備、課題確定等科學研究的份內事。作為一院之長,他還要“管家”,為全院職工的柴米油鹽和衣食住行操心。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後,我國導彈、火箭技術究竟選擇一條什麼樣的發展道路?聶榮臻在向中央的報告中指出了我國導彈的研究應采取的方針:
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
10月17日,毛澤東、周恩來批準了這個方針。這就是國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針。
錢學森盡管應接不暇,但仍像一團火似地全力以赴。體製不順的狀況很快被黨組織發現,並妥善解決。錢學森被改任專管科學研究的副院長,才得以集中全部精力專注於科技決策和科技難題的攻關。
根據我國“先仿製,後改進,再自行設計”的導彈發展方針,中國向蘇聯提出了有關國防尖端援助的要求,為此,以聶榮臻為團長的談判代表團於1957年9月抵達莫斯科。
錢學森作為代表團成員參加了中蘇《關於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的原子工業的協定》的簽字儀式。
在這次談判中,協議規定,蘇方從1957年至1961年底,除供應4種原子彈樣品與技術資料外,還允諾在1960年至1961年間供給射程達1000公裏的導彈技術資料。
當時的中蘇關係,還處於“蜜月期”,中國的航天事業得到蘇聯方麵的技術援助,曾經“送給”中國兩發P-1近程地地導彈。
在史書上記載著200年前,火箭故鄉的中國,康熙皇帝曾送給俄國沙皇兩箱古代火箭;200年後蘇聯“老大哥”又將兩枚現代火箭送給了中國這位“小弟弟”。
毛澤東、周恩來和其他中央領導人,專門聽取了我國一些著名科學家的意見。
“主席,”錢學森拳頭微微一握,“沒有什麼可怕的,我們自己幹!”一次,錢學森在和毛澤東的談話中這樣說。
“有你這工程控製論創始人牽頭,我們要比他們幹得好,學森同誌!”毛澤東用力在煙灰缸上擰熄了煙頭。
嚴峻的考驗,沉重的壓力,痛惜,擔憂,義憤的人們不知道應當怎麼辦。蘇聯方麵撤走專家的第二天,錢學森來到聶榮臻家裏,兩人深情地對視著,久久沒有說話,還是聶榮臻先問:
“你覺得我們的事業還能順利繼續下去嗎?”
“能,當然能!”錢學森堅定地回答。從來不在外國人麵前服輸的他,臉上充滿著自信。因他已作了全麵的分析和反複的思考,他深信自己的專家隊伍有共同的人生經曆,共同的愛國熱情,共同的強國之願,共同的民族自尊,這樣的隊伍是過硬的、可靠的。
“毛主席已經說話了,赫魯曉夫不給尖端技術極好,我們下決心自己搞!”聶榮臻激動地說:“有你的支持,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搞出自己的火箭來!”
當天聶榮臻設家宴宴請航天科學家們。
10月,陳毅、聶榮臻等受周恩來委托,又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有關的中國科學家。
聶榮臻在祝酒時動情地說:“逼上梁山,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就靠我們大家,黨中央寄希望於我們自己的專家。”
疾風知勁草,國難顯忠良。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悲壯與豪氣充滿了每個科學家的心間,成了他們戰勝困難的強大動力。
錢學森與專家們多次會商,迅速調整與修訂了研製計劃,從此,大大加快了事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