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很高興,飛回北京後立即向彭德懷作了彙報。
彭德懷對陳賡說,哈軍工任新民等3位教師於1955年11月給國防部的建議書他已經看過了,並已批給黃克誠和萬毅閱辦,還要總參裝備計劃部部長萬毅親自去征詢錢學森的意見。“”彭德懷還對陳賡說:“你代表我去邀請錢教授來國防部,我想和他談談。我是老粗出身,得拜人家科學家為師呢!”這期間,錢學森看到了新中國給東北帶來的全新麵貌,他被這裏的嶄新氣象所感動。
錢學森在東北各地參觀了一些科學研究所之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與當年的美國社會相比,旭日初升的新中國使錢學森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而這種希望和信心,化作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激勵著他,盡快投入祖國的科研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錢學森在一路的參觀訪問中,逐漸完成了他對於組建新中國第一個力學研究所和發展力學研究所的構想。這次短暫的會麵,陳賡與這位年青火箭專家的會麵,使中國的軍事領導人對導彈的認識變得具體清晰起來。
錢學森起草意見書
1956年2月,錢學森起草的《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放到了周恩來的案頭。
這份“意見書”提出了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草案、發展計劃和具體研製步驟。為了保密,把火箭、導彈這些敏感的名詞統統用“航空工業”來代表。
在“意見書”中,錢學森還開列了一批擬調來參加這一宏偉事業的21名高級專家,其中包括“哈軍工”的任新民、梁守槃、莊逢甘、羅時鈞、盧慶駿、李宓等人。
在此前的1955年12月下旬,錢學森回到北京後,就應邀來到彭德懷的辦公室,陳賡陪同在側。
彭德懷十分敬重這位熱愛祖國的大科學家,他單刀直入地請教道:“錢先生,我是個軍人,今天找您來,想談談打仗的問題。我們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過來,我們也要有還手之力。在我國現有的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如果研製一種射程在300公裏至500公裏的短程火箭,需要多長的時間呢?”
錢學森說:“如果隻是能夠發射火箭,那用不了很長時間,費時間的是發射出去後能控製火箭的那一套東西,叫自控係統。完成自控係統應占工作量的80%,而彈體和燃料研製的工作量隻占20%。當年二戰時德國V-2飛彈命中率很低,就是自控係統不過關。”
彭德懷沉吟半晌說:“看來最重要的是自控係統了。我們當前要同時解決這個問題才行,要不然,導彈成了瞎子,亂飛一氣,還怎麼消滅敵人呢!”
錢學森又向彭德懷和陳賡詳細解釋了自控係統的原理、類型,以及技術上的難點等問題。把錢學森送走後,彭德懷高興地對陳賡說:“我們的軍隊不能老是土八路,也要學點洋玩意兒。你安排錢先生為在京軍事機關的高級幹部講講課,讓大家都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1956年元旦前的一天,陳賡又跑到了葉劍英家裏,向他黃埔時的老師鼓吹了一通,說得葉劍英心裏發熱。葉劍英吩咐陳賡去請錢學森夫婦元旦到他家裏作客,吃頓便飯。元旦下午,陳賡和錢學森夫婦一起到葉劍英家中赴宴。席間,火箭和導彈成了賓主間的主要話題。錢學森深入談到人力、物力的估算,機構、人員的設置,越談越投機。飯罷,陳賡建議,立即去找周恩來拍板。
“學森同誌,我認為你們的想法很好啊!”聽了錢學森和陳賡的設想,周恩來緊握著錢學森的手,話語中充滿著信任和期待,“現在我交給您一個任務,請您盡快把你們的想法,包括如何組織這個機構,如何抽調專家等等,寫成一個書麵意見,以便提交中央討論。”
錢學森的這份“意見書”受到了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多次開會研究。
3月14日,周恩來主持會議,聽取錢學森關於在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設想,會議決定成立國家導彈航空科學研究方麵的領導機構,即航空工業委員會,簡稱航委,由聶榮臻任主任,副主任為黃克誠、趙爾陸,委員有錢學森、劉亞樓、王諍、李強等人。
5月26日,聶榮臻邀請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勳、副總參謀長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國家科委副主任範長江、一機部部長黃敬、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勁夫、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以及國務院各部委領導共33人開會,商量為五院選調科技骨幹的問題。
會議在三座門召開。
聶榮臻在談完我國發展以“兩彈”為主的尖端武器計劃後,強調說:“我國發展尖端武器迫在眉睫,但國際技術援助還沒有落實,盡管困難很多,但中央下了決心。當前急需的是各類人才,請在座諸位大力支援,鼎力相助。”
陳賡第一個站起來,扶扶眼鏡,爽朗地說道:“搞導彈需要集中全國的優秀技術骨幹,才能攻克難關,把研究工作進行下去。我們軍工學院有一批從事航空和火箭專業教學的專家、教授,我想從中抽調6名教授,支援航委。”
聽了陳賡的表態,聶榮臻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從錢學森踏入國門,到力學研究所,總共不到3個月時間。這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
為此,數學家華羅庚認為,這是科學院工作的一大進步。
對此,海外一家報紙作了如下報道:
錢學森博士回到中國大陸不久,便獲中共的邀請,擔任中共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籌備委員。這個研究所成立之後,錢學森又擔任研究所所長。他同時擔任中共科學院數理化學部的委員,中共科技協會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中國航空動力協會主席和中共航空協會主席等職務。中共何以在錢學森初返大陸之時,就賦予他如此多的重要職務?乃因他們知道錢學森的價值……
這家海外中文報紙的記者,不管他基於什麼立場和出發點寫了這篇報道,但是有一點他說的是對的,這就是,我們的國家和政府“知道錢學森的價值”。
中國共產黨愛才、惜才、渴求人才,尊重和信任愛國的知識分子,因此,敢於將重任賦予他們。
事實上,當年這位海外記者還未曾得知,就在錢學森的東北之行以後,黨和國家正準備將另一副重擔放在錢學森的肩上。
毛澤東接見錢學森
1956年2月1日,風和日麗、氣象清新,到處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
此時,在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裏,毛主席來回地踱著步子,還時不時地向窗外望去,好像在焦急地等待著什麼。手裏的煙已吸了一大半,當他又向窗外看時,門開了。
“主席,等久了吧?”周恩來滿麵笑容第一個進門,“我將你久盼的貴賓請來啦!”
“啊!錢學森同誌。”毛澤東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了錢學森的雙手,“盼了你好久羅!我們的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和火箭專家!”
“讓您久等了,毛主席,我也早想來拜會主席了!”錢學森激動地望著緊握著他雙手的毛澤東,他被毛澤東的熱情深深地感動了,“隻是怕你太忙,不敢來打擾。”他接著說道。
“學森同誌啊,這你可說反囉!考慮到你才回國,要處理的事太多,不敢過早相約。”毛澤東誠摯地說。
“聽說美國人把你當成5個師呢!怪不得他們阻撓你回國呢!”毛澤東伸出5個手指頭,“我看呀,對我們說來,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我現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製論,用來指導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呢!”
毛澤東一邊說著,一邊拉著錢學森往裏麵走:“來,來,學森同誌請到這裏坐!”
毛澤東的真誠與平易近人,減少了錢學森初來時的拘謹和緊張。
“學森同誌,”毛澤東望著錢學森,“你那個關於《建立我國國防航天工業的意見書》,我仔細看過了。寫得不錯嘛,我看很好啊!”
“主席,”錢學森謙和地笑了笑,“我剛剛回國,對國內情況不甚了解,我隻是根據我的工程控製論,對我國的國防建設特別是航空工業的建設提了不少很不成熟的意見,其中錯誤一定不少啊!”
毛澤東連忙擺了擺手,接著說道:“學森同誌,提出了這麼多好建議,怎麼是錯誤啊!這是十分難得的呀!這些精辟獨到的建議,隻有你這位工程控製論創始人才提得出呀!”
毛澤東的坦誠和真摯,使錢學森深受感動。
毛澤東接著說道:
我們國家決定根據你的工程控製論,組織各個學科各個部門一起奮力搞導彈。學森同誌,我想請你這個工程控製論的創始人來牽這個頭,有信心嗎?
錢學森有點緊張。“主席,把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我怕幹不好啊!”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毛澤東將手中的煙在空中重重地一晃,“你錢學森是工程控製論的開山鼻祖,是世界有名的火箭專家,還怕幹不好!”
在毛澤東磅礡氣勢的感染下,錢學森感覺到有一種無名的力量在激勵著自己,他看著主席,終於堅定地點了點頭:“主席,我一定努力工作。”
後來有一天,聶榮臻拿著一份名單,匆匆向菊香書屋走去。
“主席,為了爭取蘇聯對中國發射導彈和火箭技術的援助,我們準備派人到蘇聯去談判,您看這代表人員名單該怎麼定?”
毛澤東想了想說:“聶老總,你就來做這個代表團的團長,你的代表團應該把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還有原子工業的人員包括進去。學森同誌也應該去,很多問題隻有他去才搞得清。”
“我們也考慮到應當請錢學森同誌參加我們的代表團。隻是,蘇聯方麵參加談判的,既有職務,也有軍銜。”聶榮臻認真地向毛澤東陳述著:“而我們的錢學森同誌現在雖然是國防部五院的院長,可是沒有軍銜。為了與蘇方對等,錢學森同誌必須解決軍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