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二無我1(1 / 3)

第八章 二無我

言無我者,略有二種:

一、補特伽羅無我。

二、法無我。

佛教把宇宙萬有分解為色和心,即物質與精神兩大部分,又把

精神現象和心理活動分為情感、情欲、理智、思維、記憶、意誌等

多方麵,側重於細微刻劃和分析人的心理活動,其成果是古代宗教

心理學的一項寶貴財富。把宇宙分別為有為法和無為法兩類,可說

是一個創造性的思想。大乘佛教提出“五位百法”,無論心法、心

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都沒有眾生計執的“我”、

“法”二種性,這就是“二無我”。

無我,梵語為Anātman,巴利語為Anattan。又作非身、非

我。我,即永遠不變(常),獨立自存(一)、中心之所有主(主)、

具有支配能(宰),為“靈魂”或本體之實有者。所以“我”就是

不需依賴任何條件(眾緣)而獨立自存、永恒不變的個體(或實

體、主體)。“無我”思想是佛學的根本要義,佛教的“三法印”及

“一實相印”都是以“無我”觀念為主體,若從宗教的觀念來說,

第八章 二無我

2 01

亦是佛教思想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所以《百法明門論》開頭即

是:“如世尊言,一切法無我。”這就是“二無我”的道理。

“二無我”即補特伽羅無我和法無我。現略釋如下:

一 補特伽羅無我

補特伽羅,梵語為Pudgala。譯為人、眾生、數取趣、眾數

者。指輪回轉生之主體而言。意譯為數取趣者,因眾生不斷起惑造

業,於六趣(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往返不息,數

度往返輪回者。起惑造業名能取,感受未來六趣果報名報取,眾生

雖然起惑造業,輪回六趣,都無自體和主宰,故名無我。

“我”依五蘊而假立,有時因緣和合而五蘊生,似有“我相”

的出相。這就是說,“我”是由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等

五蘊即物質和精神和合而成,色蘊指身體物質部分,其餘四蘊都是

指精神部分。故補特伽羅亦意譯為“人”,補特伽羅無我亦稱“人

無我”。有時因緣離散而五蘊滅,“我”就不複存在了。故而人隻是

一個假體,在時間上是一個相續體,在空間上是一個和合體,並無

實我可得。故“無”即“我”,亦“我空”(梵語為Atmasúnyatā),

又作人空、生空、假名空或人無我。

凡夫於五蘊法強立主宰,稱為“我執”;若推求色、受、想、

行、識五法,皆無自性,不見常一之我體,則為“我空”或“人

空”。《大乘義章》卷一雲:“眾法成生,故曰眾生;生但假有,無

其自性,是故名為眾生無我。眾生性相,一切皆無,說之為空;寄

用名人,無我與空,義同前釋。性實名我,陰中無我,故曰我空。”

故緣無我而起智,以顯真如之理,稱為我空真如。

百法明門論講析

2 02

佛教主張無我說,故不承認有生死主體之真實補特伽羅(勝義

之補特伽羅),但為解說權便之故,而將人假名為補特伽羅(世俗

之補特伽羅)。然部派佛教中,犢子部、正量部、經量部等,卻承

認補特伽羅為實有。

二 法無我

法無我,梵語為Dharma-nairātmya)。法有軌持,軌生物解,

任持自性。世間每一法(每一事物)都有自身規定的性質,人們以

認識此物和它物的區別,是因為法本身具有的特性決定的。一切法

從因緣生,從因緣滅,緣聚則有,緣滅則散,都無實體,名“法無

我”,“無”即是“法”,亦稱“法空”。現象界一切法都是互相待緣

而生,憑借各種主要和次要的因素、條件(眾緣)而存在。形成事

物的眾緣轉變時,事物本身也隨之而轉變;形成事物的眾緣滅時,

事物本身亦隨之而壞滅。現象界的一切事物即是由眾緣構成,事物

本身亦是眾緣之一,由此互相關連、互為因緣,構成宇宙人生的無

限大綱。由於諸法必須待眾緣而產生、存在,所以現象界的一切事

物不是絕對獨立自存的,所以非“一”。諸法隨眾緣不斷地形成、

轉變、壞滅,所以非“常”。既非絕對獨立自存,亦非永恒不變,

所以一切現象沒有實在的自體,所以說“法無我”。

《大毗婆沙論》卷九謂:“尊者世友說言:‘我不定說諸法皆空,

定說一切法皆無我。’問:‘若非我行相與空行相,俱能緣一切法,

此二行相有何差別?’答: ‘非我行相對治我見,空行相對治我所

見。’”於說一切有部認為法體恒有,故不說諸法皆空,而觀一切法

無我,以對治我見。然《成實論》卷十二《滅法心品》、《瑜伽師地

第八章 二無我

2 03

論》卷九十三等謂,五蘊等之法無我,無實在不變之自性,故為

空。《大乘義章》卷一“二無我義”中,就四宗來分別空之義:

1毗曇立性宗,僅說明生空,而不說法空。

2成實破性宗,具說明“二空”。謂苦、空、無常等之集成諸

法,稱為法和合。法和合之中,空無定性,故為法空。

3般若破相宗,亦說“二空”。謂不須待苦、空、無常等之離

散破壞,凡假名之諸法即為空。

4顯實宗,亦說“二空”。分為二門:依持門,妄想法之空,

稱為眾生空;所依之真實寂,稱為法空。緣起門,真如之體寂,稱

為法空;緣用之寂滅,稱為眾生空。

其中,破性宗之空為析空,破相宗之空為體空,顯實宗之依持

門二空為三性三無性,緣起門之二空為真如之體用。一般而言,大

乘佛教主張“二無我”,即我法二空,然唯識宗依“之性說”而立

“三無我”之說。即:

1 “遍計所執”之實我實法乃情有理無者,非為實在之我相,

故稱“無相無我”。

2 “依他起”之似我似法乃如幻假有者,異於破執之我相,故

稱“異相無我”。

3 “圓成實”之自相乃由無我(識之識性)所顯真如,故稱

“自相無我”。

執補特伽羅實有,名為“人執”,執緣生諸法實有,名“法

執”。法執寬廣,人執狹。世問我法,隨性計執,聖教我法,名言

設施,二者都是假,都無有我,總名為“空”。“我”未空,則執著

染境,煩惱生起;“法”未空,執著淨境,起所知障。九十四種有

為法,難免我法二執之縈擾,六種無為法,亦竊恐我法二執或未能

雙忘,故“五位百法”以“二無我”結示,以表徹底澄清之意。

百法明門論講析

2 04

既然“五位百法”都無人法二種我性,為何見世間有諸眾生及

人、畜等之形狀宛然入眼,五蘊法體事相顯然,色可見、聲可聞,

乃至識等分別了知,體性作用,一一顯然存在;若全無而皆虛假,

諸如人法相狀作用,都不應該存在,五位亦無可說了。其實無為法

是色、心、心所、不相應行等有為諸法的實性,心所法是識相應,

色法是識所變,不相應行法是識等分位差別假立。總共五位百法,

前四位法為事相,後一位法為理性,而五位法事、理皆不離識,故

諸法唯識。可列表:

事相—

] 實

法—

心   法—識自相故

心 所 法—識相應故

色   法—識所變故

假法—不相應行法—

燀識分位故

理性—無為法—

識實性故燅

皆不離識

(五位唯識)

色、心有為諸法的實體和無為法的當體,都是人法二空所顯真

理,通過對識的作用去認識識的本體(唯識真理),以達到體用即

有無的統一,是“五位百法”成立唯識的要旨,亦執識有,也是法

執。熊十力先生說: “佛家說一切法,而不取一切法。故三法印,

其無一我。《百法》成立唯識首明無我,是所宗故。但世親持論,

是否不墮法,吾讀《識論》,竊有疑焉。”並作《新唯識論》,對唯

識的道理進行了委屈的評論。筆者認為,他的論點沒有正確理解唯

識中道觀的辯證內容,及其具體的時代特點和針對性。

附錄(一) 百法明門論表解

2 05

附錄

(一) 百法明門論表解

懺雲法師

目  次

一 緒論!!!!!!!!!!!!!!!!!!!!!!!!!! (209)

1.科表!!!!!!!!!!!!!!!!!!!!!!!!! (209)

2.正文!!!!!!!!!!!!!!!!!!!!!!!!! (212)

3.釋題!!!!!!!!!!!!!!!!!!!!!!!!! (213)

4.宗旨!!!!!!!!!!!!!!!!!!!!!!!!! (214)

5著者!!!!!!!!!!!!!!!!!!!!!!!!! (214)

二 總釋!!!!!!!!!!!!!!!!!!!!!!!!!! (215)

6世尊言教八宗三時表!!!!!!!!!!!!!!!!!! (215)

7法之釋義!!!!!!!!!!!!!!!!!!!!!!! (216)

8一切法略有五種表!!!!!!!!!!!!!!!!!!! (216)

9一切法如是次第表!!!!!!!!!!!!!!!!!!! (217)

10五位百法表!!!!!!!!!!!!!!!!!!!!! (217)

11五位百法略釋表!!!!!!!!!!!!!!!!!!! (218)

12五蘊與百法表!!!!!!!!!!!!!!!!!!!! (218)

百法明門論講析

2 06

13五位百法事理,別總二門唯識表!!!!!!!!!!!! (219)

三 別釋!!!!!!!!!!!!!!!!!!!!!!!!!! (219)

(一)心法 (219)

14八識名稱表!!!!!!!!!!!!!!!!!!!!! (219)

15第八識三相略表!!!!!!!!!!!!!!!!!!! (220)

16第八識自相表!!!!!!!!!!!!!!!!!!!! (220)

17第八識果相表!!!!!!!!!!!!!!!!!!!! (220)

18緣起之相表!!!!!!!!!!!!!!!!!!!!! (221)

19第八識因相表!!!!!!!!!!!!!!!!!!!! (221)

20熏習相狀圖!!!!!!!!!!!!!!!!!!!!! (221)

21種子類別表!!!!!!!!!!!!!!!!!!!!! (222)

22識智能熏非能熏表!!!!!!!!!!!!!!!!!! (222)

23第七識釋義表!!!!!!!!!!!!!!!!!!!! (223)

24第七識四煩惱表!!!!!!!!!!!!!!!!!!! (223)

25第六識種類表(附:五心表、五念表)!!!!!!!!!! (223)

26第五識五義表!!!!!!!!!!!!!!!!!!!! (224)

27八識生起諸緣表!!!!!!!!!!!!!!!!!!! (224)

28三性!!!!!!!!!!!!!!!!!!!!!!!! (225)

一、三性表解!!!!!!!!!!!!!!!!!!!!! (225)

二、有為、無為與有漏、無漏之分別!!!!!!!!!!! (225)

三、百法有為、無為表!!!!!!!!!!!!!!!!! (225)

四、有為、無為,有漏、無漏、三性關係表!!!!!!!! (225)

五、諸法之道德上的分別表!!!!!!!!!!!!!!! (226)

(二)心所法# (226)

29心所法具有三義!!!!!!!!!!!!!!!!!!! (226)

30心王、心所差別表!!!!!!!!!!!!!!!!!! (226)

31五十一心所法、性業表!!!!!!!!!!!!!!!! (226)

32性業釋義表!!!!!!!!!!!!!!!!!!!!! (229)

附錄(一) 百法明門論表解

2 07

33遍行五心所表解!!!!!!!!!!!!!!!!!!! (229)

34別境五心所表解!!!!!!!!!!!!!!!!!!! (230)

35善十一心所表解(附:慚愧二法別釋表、五種

善心所、業用比較表)!!!!!!!!!!!!!!!!! (232)

36煩惱表解(煩惱與十使對照表)!!!!!!!!!!!!! (236)

37隨煩惱三類差別立義表!!!!!!!!!!!!!!!! (237)

38隨煩惱三類差別假實表!!!!!!!!!!!!!!!! (237)

39慢心所表解(附: 慢七因)!!!!!!!!!!!!!! (238)

40散亂、掉舉分別表!!!!!!!!!!!!!!!!!! (238)

41不定四心所表解(附:懺悔十法相對比較表、

不定四心所別釋表) !!!!!!!!!!!!!!!!! (238)

(三)色法 (240)

42色法名義表!!!!!!!!!!!!!!!!!!!!! (240)

43十一色法表解!!!!!!!!!!!!!!!!!!!! (241)

44根境名義表!!!!!!!!!!!!!!!!!!!!! (241)

45根、境、識表!!!!!!!!!!!!!!!!!!!!! (241)

46根、境、識能所表!!!!!!!!!!!!!!!!!!! (242)

47色法與第八識相分表!!!!!!!!!!!!!!!!! (242)

48三種色境名義表!!!!!!!!!!!!!!!!!!! (242)

49色法三種假實表!!!!!!!!!!!!!!!!!!! (243)

50聲境表(附:言差別表)!!!!!!!!!!!!!!!! (243)

51香、味、觸種類表!!!!!!!!!!!!!!!!!!! (244)

52法處所攝色表解!!!!!!!!!!!!!!!!!!! (244)

53極略色與極迥色之釋義!!!!!!!!!!!!!!!! (244)

54極略色與極迥色比較表!!!!!!!!!!!!!!!! (245)

55受所引色,定果色(附圖),遍計所執色釋義!!!!!!! (246)

(四)心不相應行法# (247)

56心不相應行法釋義!!!!!!!!!!!!!!!!!! (247)

百法明門論講析

2 08

57心不相應行法略解表!!!!!!!!!!!!!!!!! (251)

(五)無為法# (252)

58無為法釋義及六種無為法表解!!!!!!!!!!!!!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