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傳統盈利模式受到製約。《辦法》對資本的硬約束會限製傳統業務的增長,尤其會到那些以利益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盈利模式將會造成負麵影響,進而影響銀行利潤的增加。
3.信貸結構急需調整。《辦法》在強化商業銀行的資本約束機製的同時也下調了小型企業和個人貸款的風險權重,商業銀行在這種情況下要積極調整優化信貸結構,加快業務轉型勢必成為提高自身利潤的一條重要渠道。
四、金融風險持續性的分析
金融風險發生的原因王往往比較複雜,其中既包括客觀因素,又包括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指的是國家政策的變化,人民幣升值,國外企業進入國內市場等等原因,其中客觀因素往往具有不可避免的特征。主觀因素包括商業銀行管理人員對市場的認識不清,商業銀行市場信用額度下降,這些都會導致商業銀行發生金融風險。為了降低金融風險的破壞性,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對於防範係統性風險,促進商業銀行轉變發展方式有重要作用。
金融風險在時間上具有持續性,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逝,在時間序列方差中呈現不規則的波動。金融風險的持續性又稱為發差持續性,風險的持續性將會對企業的投資產生持續的影響,因此應該引起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加強對金融風險持續性的研究,從而製定有效的投資策略,降低商業銀行投資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經濟效益。
五、規避金融風險的策略
(一)完善商業銀行的預警係統
金融風險預警係統是建立在商業銀行對金融風險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的,建立完善的預警係統對商業銀行抵抗金融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在金融預警係統下,商業銀行內部的各項活動都會受到嚴格的監管,隨著我國商業銀行的高速發展,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情況,積極研發和自身企業相符合的預警係統,定期實施金融風險應急預案,降低金融風險對銀行造成的負麵影響。
(二)優化企業結構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調整結構,商業銀行也不例外,商業銀行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商業銀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進而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從而增加核心競爭實力,在金融市場中可以占據一席之地。
(三)強化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分析和監管
要重點關注商業銀行《辦法》實施前後各項工作指標的變化情況,防止商業銀行為了達到指標而進行違法操作所帶來的風險。
(四)現場審計過程中根據風險的高度確定審計的範圍,內容和重點
在現場審計過程中,根據國有商業銀行業務風險高低確定審計的範圍,內容和重點,要加強對那些新生金融業務的監管力度,提高國家相關的法律和製度建設,促進商業銀行風險的下降。
六、結束語
加強對金融風險的持續性原因的研究有利於減輕商業銀行麵臨的危險,有利於為銀行規定規避策略。但是對於金融風險的持續性研究,我國僅僅是一個開始,這就需要廣大的金融人士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累積經驗,總結相關的理論,實現商業銀行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勇,張世英,張瑞鋒.基於高頻方差持續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研究[J].2006(10)
[2]戰雪麗,張世英.金融風險管理及其度量方法進展研究[J].2006(2)
作者簡介:劉青琦(1963-),男,大學本科,經濟師,現就職於中國建設銀行青海省分行,研究方向:銀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