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服務體係的建立與完善問題分析(1 / 2)

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服務體係的建立與完善問題分析

理論與實踐

作者:鄭宇圖

【摘要】資產證券化是誕生於美國,在1970年代以來得到迅速發展,已成為發達國家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中國與歐洲和美國,韓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由於獨特的金融體製和金融環境,在理論研究和實際使用,也相對落後的階段。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和完善資產證券化相關服務體係問題進行了研究,建立了作者,希望在中國開展資產證券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服務體係完善

一、資產證券化

廣義的資產證券化有兩種表述。一種是從會計準則委員會關於資產的定義和資產運營的角度定義,強調通過資產證券化運作實現資產的最優配置。這種觀點認為,資產證券化是指資產采取證券這一價值形態的過程和技術,具體包括現金資產證券化、實體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證券化、證券資產證券化.筆者認為,資產證券化是擁有資產的經濟主體,直接以現存的資產為基礎,按照特有的融資結構,通過信用變形(將原始資產變形為證券資產)進行融資的多環節的交易過程。

二、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服務體係的建立與完善問題

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涉及的三種類型的市場主體,即,讚助商,其中中介機構和投資者,中介機構,主要包括SPV,信用評級機構,信用增級機構,投資銀行,如資產支持證券的順利發行的提供各種服務,這種主體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對他們的專業水平要求和功能的發揮也很高。但是,在中國的金融市場,這種主體還很缺乏,不具有相應的功能組織,盡管一些中介組織,如信用評級,證券公司具備了資產證券化需求的有些功能,但不是很專業的,遠遠低於資產證券化交易層麵的需求,這是中國最大的資產證券化在麵對疑問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信用評級和信用調查了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特殊的評級和調查機構協助調查資產支持證券投資者的風險評估,以幫助他們做出的決定。因此,信用評級機構是資產證券化市場的健康發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雖然我國金融市場還存在一些具備資質的證券評級機構,但真正的符合標準的公平,公正,科學是不多的。

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證券評級操作不規範,信用評價是不足夠的細致,信用等級透明度不高;二是許多評級機構和政府,企業,銀行,證券公司有聯係的組織形式,如不符合中立和規範的要求,很難做公正,獨立的評估。缺少是由接受投資者和信用評級機構的批準,這將是我國難以克服的障礙,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信用增級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環節的成功的關鍵,除了有內部增強方法,外部信用增強方法極大地支持了資產證券化的發展。

三、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服務體係的建立與完善的措施

(一)規範發展國內中介服務機構

資產證券化的環境壁壘主要匹配中介服務的力量是不夠的,即在相應的建議,信用評級,金融擔保機構和投資銀行的要求上有相當多的差距和存在的偏差。在資產證券化中的認識誤區上,目前,以消除這些障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

1.大力開展國內中介服務,重點是加強中國社會信用體係建設。中介服務和國際的中介服務質量信譽,促進中國資產證券化是解決重要問題的關鍵部分,在此期間,社會信用體係和信用評價,財務保證製度建設無疑是薄弱環節。在中國建立良好的信用評級體係,包括信用評級機構設置和信用評級標準提出了兩個方麵要求,和兩種操作方法,以建立社會信用體係為根,這是中國目前缺乏的。通過前麵的分析,提高公司的聲譽和逐步建立完善中國個人信用記錄是中國社會信用體係的建立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