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二次掃盲高潮3

全國掃盲協會成立

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發布《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中,明確規定了半文盲的具體標準和掃盲對象。

同時,《決定》指出:

掃除文盲是我國文化上的一大革命,也是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極為重大的任務。

在與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的發展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同時,按照當地情況,在五至七年內基本上掃除文盲。

《決定》還對解決掃盲教育問題中,有關的教師、教材、指導內容和指導方法等方麵,作了更為具體地明文規定。

在具體實施《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時,要求在各地教育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的領導下,政府機關、工礦企業、農業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等必須製定出計劃,進行推廣。

1954年11月18日,根據國務院的指示,掃盲工作委員會同教育部合並,這樣使其指導更為集中、也加強了領導力度。

在1955年後,掃盲工作必須同各部門、各階層、各團體,協同合作開展工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同時,也更有利於掃盲工作的開展。

1956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掃除文盲協會”正式成立。

掃盲協會的宗旨是:

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協助政府廣泛地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和群眾力量,開展掃除文盲運動,按照國家計劃如期完成掃除文盲的任務。

陳毅在會上講話時,指出:

成立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在全國範圍內掃除占人口78%的文盲,是一項空前的偉大事業。

教育部部長張奚若,在會上報告了當時掃除文盲的情況,及一年來各地辦掃除文盲協會的經驗和全國掃除文盲協會的籌備經過。

大會通過了全國掃除文盲協會的章程,並選出了會長、副會長、委員和秘書長。

會長為陳毅,副會長為吳玉章、林楓、張奚若、胡耀邦、董純才,秘書長為林漢達。

會長、副會長均由各個部門的領導擔任,這表明了政府的重視程度。

掃除文盲協會的職責是:

動員組織廣大的知識分子、社會人士及所有的有文化者,協助搞好掃盲運動。

動員組織文盲者接受掃盲教育。

支持機關、團體、工礦企業、農村合作社、手工業合作社、城鎮居民委員會等組織的掃盲活動。

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對開展掃盲運動和培養掃盲師資的工作。

協助搞好各級人民政府和團體對在掃盲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個人和單位的表彰、獎勵活動。

4月18日,國務院轉發教育部、全國掃盲協會《關

於各級掃盲協會人員編製的方案》。隨後,各地都加快了掃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