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了一個多月,宋士和終於寫出字來了。這時,宋士和在日記本上寫了這樣一段話:

敵人能打殘我的身體,卻打不殘我這顆跳動的心。盡管我再不能扛槍,再不能做體力勞動,但我要用這隻能活動的手,用我的一張嘴,兩個耳朵和眼睛,繼續為黨工作。

醫院的韓書記聽說宋士和能寫字了,便十分高興地來看望他。

韓書記笑著對宋士和說:“病魔最怕有堅強意誌的人,你的意誌越堅強,它就逃得越快。現在,你已經勝利了,不過這還隻是開始,你還要繼續努力,向困難作鬥爭。”

韓書記的話,給了宋士和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從此,他便更加積極地學習起來。

書,一冊接一冊地讀著。日記,一天接一天地寫著。宋士和的行動,感動了醫生和護土,醫院黨支部評選他為模範病員。

宋士和一直在醫院住了16個月。在住院的過程中,宋士和接二連三地寫申請書,要求出院,好為黨做點工作。

1949年冬,經宋士和再三申請和要求,醫院黨委批準他回到家鄉山東蓬萊縣宋家村。

回家的當天,宋士和就把黨關係的信交給了村支部書記宋恩全。在關係信裏還夾了一份申請書,要求組織立即給他分配工作。

宋恩全看他完全癱瘓了,連坐都坐不起來,就安慰他說:“同誌,別忙工作,你的任務就是休養,等身體好了後,再給你工作。”

宋士和一聽,急忙握著書記的手說:“我已經休養了好長時間,怎麼還叫我休養?我一定要工作。”

但是,支書並沒有答應宋士和的要求。

於是,宋士和更加發憤地學習,以準備為黨工作的條件。他先找了一本《毛澤東選集》來學,同時經常看報抵。文化水平低,很多地方看不懂,就買了辭典,有生字就查。

他把學到的字和詞,寫成一張張小紙條,貼在牆上,貼在蚊帳上,隨時看,隨時讀。

村裏的青年人看到他家有書報,於是就都跑來看書讀報。趁這個機會,宋士和就給他們講些戰鬥故事,進行教育。

很快,在宋士和的周圍吸引了一大幫人,有青年,有老人,也有小孩。大家都願意聽他講故事,說道理,並且稱他是“開心的鑰匙”。

這時,宋士和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心裏想:這不是在為黨工作了嗎?

後來,宋士和家裏的人越來越多,小屋容納不下了。於是,一位愛看報聽故事的宋大爺,提議說:“孩子,咱辦個民校吧,你每天晚上給俺說上一段。”

“好!”全屋老少齊聲響應起來。

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彙成一股澎湃的激流,湧向宋士和的全身。

宋士和激動地說:“太好了!我一定好好給大家講。”

於是,宋士和把這個建議報告給黨支部。宋書記鼓勵他說:“好好幹吧!有什麼困難找我。”

從此,宋士和就成了民校的教師。

民校開學了,村裏的青年小夥子,背著宋士和去講課。開課的第一天,班裏就到了40多人。

宋士和和大家講了當前的形勢和學習的重要性。講完課,他領大家唱起歌。大家的情緒很高,年青人都爭著來背他,使他覺得更有勁了。

1953年的冬天,來民校上課的人數突然減少,這使宋士和的心裏感到很不安。於是,他便讓哥哥背著他,挨家挨戶的去訪問。

有一天傍晚,天突然下起大雪,還刮起了西北風。道路被雪蓋住了,為了不影響大家的學習,宋士和仍叫哥哥背他上民校。

哥哥背著他走了沒多遠,就不小心滑倒在地,跌在了小溝裏。宋士和也被摔出去四、五步,胳臂也被石頭劃破了。

哥哥爬起來,扶著他說:“士和啊!回去吧!這樣大風大雪的走不去。”

宋士和擦了擦胳膊上的血,說:“哥哥,不能回去,越是這樣天氣,民校越需要我去。我的工作應堅持到底,不受大風大雪阻攔。”

學員們一看宋老師在這樣的天氣都來了,很受感動。當大家發現他左手上有一片血,就喊起來。

宋士和卻笑著說:“掛了點小花算啥,沒有事。”說著,就講起課來。

下課後,大家都說:“宋老師隻有一隻胳臂,不怕大風大雪,能堅持教學,我們一定要好好學。”

在宋士和的精心指導下,民校越辦越興旺,來學習的人一天天多了起來,學習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了。

與此同時,民校不單搞掃盲,還成立了高小班,初中班。

1959年冬天,全省舉行掃盲與業餘教育大會考,全村有20名文盲摘掉了帽子,有32人到了業餘初中的水平。

宋家村成為文化村,並被公社黨委授予“鐵民校”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