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二次掃盲高潮1

●毛澤東說:“掃盲運動,我看要掃起來才好。要在合作化中間把文盲掃掉,不是把掃盲運動掃掉,不是掃掃盲,而是掃盲。”

●周恩來說:“我們應該按照建議規定,繼續努力掃除文盲,發展小學教育,發展工農群眾的業餘教育,逐步推行文字改革。”

●陳毅說:“成立全國掃除文盲協會,在全國範圍內掃除占人口78%的文盲,是一項空前的偉大事業。”

● 第二次掃盲高潮

團中央掀起掃盲熱潮

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作結論時說:

掃盲運動,我看要掃起來才好。有些地方把掃盲運動掃掉了,這不好。要在合作化中間把文盲掃掉,不是把掃盲運動掃掉,不是掃掃盲,而是掃盲。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周恩來在《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中,強調指出:

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於文化要求的增長,我們應該按照建議規定,繼續努力掃除文盲,發展小學教育,發展工農群眾的業餘教育,逐步推行文字改革。

在此新形勢下,全國掀起了掃除文盲運動的第二次高潮。

1955年12月,共青團中央積極配合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作出了《關於在七年內掃除全國農村青年文盲的決定》。

決定中指出:

掃除占農村青年70%左右的文盲、半文盲,是實現農業合作化偉大任務的一個重要方麵,也是農村實行技術改革、使用大型農業機器的重要條件。

青年團是黨在掃除文盲工作中的助手,對掃除文盲負有特殊重大的責任。

各級團委應當充分運用一切有利條件,積極采取具體措施,在全國農村中掀起一個群眾性的掃盲熱潮,使掃盲運動緊緊跟上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團中央決定用7年時間,依靠已有的3000多萬農村識字青年,掃除全國7000多萬農村青年文盲,使全國青年文盲的80%左右,脫離文盲狀態,使他們每人認識1500字左右。

同時,團中央作出了《獎勵掃除文盲運動中的青年積極分子的辦法》。

把分散的農村知識青年團結和組織起來,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解決掃盲的師資困難。

同年的12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要七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青壯年文盲》的社論。

社論指出:

按照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的要求,必須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即在1962年以前,換句話說,也就是在今後7年內,基本上掃除全國青壯年文盲。

機關、工廠、礦山、企業中的文盲,應當盡快地加以全部掃除。

1956年1月1日,共青團中央發出《關於普遍建立青年掃盲隊的通知》,要求全國農村團的組織,普遍建立青年掃盲隊,組織農村知識青年擔任民校、記工學習班、識字小組的教員和輔導員。

團中央號召各級團委,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在全國農村掀起一個全國性的掃盲熱潮,使掃盲工作緊緊跟上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開展。

為響應號召,各地團委迅速行動起來,加強領導,製定規劃,層層落實。於是,在全國範圍內,再次掀起了掃盲高潮。

從1955年冬至1956年春,全國入學人數有6000多萬人,其中工農青年4000多萬人,主要是農村青年。

據統計,僅1955年秋後的一年時間裏,全國農村就掃除文盲六七百萬人。

到1957年,全國共掃除文盲約3000萬人,其中青年2000多萬人。

青年團協助各級政府,在掃盲運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團員青年作為黨組織的得力助手,在動員群眾入學、幫助群眾轉變思想觀念,以及指導群眾學習和生產方麵,發揮了積極的模範帶頭作用。

在掃盲運動中,有位掃盲模範名叫“宋士和”。

1947年,18歲的宋士和參加了人民解放軍。第二年,宋士和就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在1948年的一次戰鬥中,宋士和受了重傷,三肢完全癱瘓,隻剩下一隻左手還能活動。

宋士和想:“我這一輩子算完了,不能再為黨工作了。”

就在宋士和最苦悶的時候,醫院黨委韓書記來到他的床邊,握著他的手說:“革命嘛!還能不流血,堅強起來,你還能繼續為黨工作。”

不久,韓書記給宋士和送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的光輝形象鼓舞了宋士和,他想: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還能為黨工作。我有一雙眼睛和一隻胳臂,就不能繼續為黨工作嗎?

想到這裏,宋士和增加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從此,宋士和一邊讀書,一邊用左手練習寫字。一開始,手一點兒也不聽指揮,別說寫字,連筆也握不好。但他毫不動搖,白天伏臥在床上,在紙上練著寫,晚上在肚皮上和腿上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