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郎朗:鋼琴要用意念來彈(3 / 3)

今年九歲的愛兒是一個全麵發展的孩子。在彈琴之前,她學過中國舞,而且跳得非常好,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編舞。孫晶女士說:“我很驚訝,女兒居然可以像模像樣地編排一個幾分鍾的舞蹈,並且在半天時間裏教會一群小朋友。”愛兒成績優秀,興趣也很廣泛,繪畫、體育無所不通,“她畫簡筆畫得得心應手,拿起鉛筆很快便能勾勒一個圖形”。體育則是她最愛的一門功課,“她的短跑成績非常好,立定跳遠能跳一米五十幾”。不過,音樂在愛兒的心目中還是占據了一定分量,為了參加這次《跟郎朗學鋼琴》的網絡微視頻評選活動,她把自己關在家裏整整兩天,練習了一首全新的曲目。“其實,當時沒敢奢望一定會入選,但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在這兩天裏,她完全投入進去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平時的積累上有了一個突破,我覺得這對她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經曆。”

在孫晶女士看來,如今條件好了,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關鍵是如何看待這個可能性,“如果試圖抓住每一個機會,在每一種可能性上傾盡全力,小朋友疲於應付,反而成了一種壓力”。她認為從孩子一落地,家長就要仔細觀察他的性格特點和先天稟賦,並據此決定采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她的建議是,先給孩子設定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就好像按照不同的樹種預留不同的空間,或為不同的瓜果搭好不同的架子,按照孩子的不同稟賦,也應設計一個大致的發展框架,“沒有框架,孩子會無所適從,難有成就,好比植物肆意生長,或者因倒伏而影響收成;框架太小,限製了孩子的發展空間,不能把潛力發揮到極致,好比植物生長的空間受限,使參天大樹矮化變形;框架太大,幾近於沒有框架,孩子會為應付各種可能疲於奔命,就好比植物徒生枝蔓,而難以成才結果”。有了合適的框架,就不要約束他,讓孩子自由發揮,“比如這次網絡評選,我本來想讓她彈《秋日的私語》的,我很喜歡那首曲子,但她覺得現場感可能還是《四小天鵝》比較好,因為是舞曲,很有節奏感,能抓住觀眾,我就完全尊重她的選擇”。最重要的是,“要關心孩子”。平時,她非常注重和孩子的溝通,“我會保證每天有一刻鍾到半小時跟她聊天的時間,基本上雷打不動。如果周一到周五實在太忙,那我會在周末和她多聊一會兒,我覺得這對我和她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是很有幫助的”。

在孫晶女士獨特的“放養”式教育下,愛兒就好像是一棵從未受到約束的、自由生長的樹。跟其他小朋友的琴技相比,她的琴技可能不是特別突出,但她有一個優勢,就是現在能彈的曲子,基本上都可以背譜演奏。“這就證明她愛這個曲子,她不是盲目地去彈,而是彈到心裏去了。”孫晶女士說,愛兒很享受彈琴的感覺,“她的眼神投射出一種光芒,她不僅在學彈琴這個動作,而且是把音樂和她的人生感悟結合到一起了,也許她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我的感受是這樣”,也許這就是她彈琴的視頻能夠被郎朗選中參加現場表演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