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論道小鑼山(2 / 3)

道長接著說道:”

對於“三生萬物”,還有另一種解釋,就是“人與心上起經綸”,即“心生萬物”。

所以,古代又有“我思故我在”的命題。 ”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即已將天地萬物生成演化的規律給揭示了出來,言簡而意賅。

當然,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的詳細過程並非如此簡單。 至於具體的生成演化模式,大家可以參看《河圖》、《洛書》。 河圖洛書,那是無字天書。

歐陽雅晴道:“不解的是,同樣是八卦圖,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圖的區別是什麼?”

聖陽道長接著說道:“先說先天八卦,以先天八卦在六位上的是艮卦為例, 其上一陽爻,其下二陰爻,這表示,坤卦純陰之卦象,經過三次發展變化後,而形成或產生了一點陽; 那麼依次而推之,到九的位置上,則坤地純陰之卦也就變成了天。完成了由陰到陽,由地變天這一循環過程。 它 恰恰反應了物極必反的道理。

歐陽雅晴道:” 先天八卦講對峙, 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風雷, 山澤水火八類物象分為四組, 以說明它的陰陽對峙關係。《周易說卦傳》中將乾坤兩卦對峙, 稱為天地定位; 震巽兩卦對峙, 稱為雷風相薄; 艮兌兩卦相對, 稱為山澤通氣; 坎離兩卦相對, 稱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

道長接著剛才的話又講道:“這個圖式的重要性在於,它向我們提示了物質運動發展變化的規律或模式。 同樣的道理,天陽變地陰也是這樣,隻不過是按照逆時針方向行去而矣。 這個圖所反應的大道理,通用於世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演變規律。那後天八卦把乾坤錯了一下位置 代表的是什麼呢 ,後人也正是用此圖來解釋人間萬事萬物的。 比如,名望極高的《奇門遁甲》就是根據這張圖的理論才創立的。還有其他許多預測方法的建立,都離不開這張圖。 後天八卦隻是一種象, 它是通過陰陽這兩種符號來告訴我們陰陽變化在不同位置所處的狀態的。 ” 最好的解釋,就是奇門遁甲中的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 在洛書六的位置上是後天八卦的乾卦,根據陰陽二氣之形成演變過程,認為這是陽氣始生之地,配屬開門,表示開始或產生的意思。 在一的位置上,後天坎卦,為休門,休者晦也,隱也,不明顯的意思。表示一陽初生,尚未得其用之意。另外,此地也屬純陰之地(先天坤卦),而陰極必生陽,故此處表示的就是這個道理。 東北方生門,為三陽開泰之地,萬物複生。 正東方傷門,陽氣得用,與陰相戰,而有傷損, 東南巽地為杜門,表示陰氣自此而生,而陰氣之作用就是收斂萬物,使萬物得以成熟 ,正西為驚門,陰而旺而與陽氣相戰,故為驚門。到此一周,陰陽互變在每一處之狀態,就說得非常清楚。這就是洛書與後天八卦所蘊含的大道理。

丁香蘭不知什麼時候突然冒出一句話來:“

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 見山非山 見水非水 見山還是山 見水還是水。”

道長馬上回應道:“ 這句話之所以為精華,是告訴我們一種應世接物的方法,也是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這句話也是修道之人所奉行不悖的根本方法。其立論根據是:“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點兒也沒有人的智巧在其中。無為並不是說什麼都不去做 , “無為先須有作” 。隻有“循理而行”、“中規中矩”的“有作”,即合於天地大自然以及萬事萬物的規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為”。 ”

道長捋了捋胡須,環視了一眼眾人,見眾人都聽得入迷了,自己也越講越有興致,他接著又道:“

第四處精華,我覺得在於“有無相生”的辨證法了。 道德經一書中,提出了許多如高下動靜長短等相對概念。 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還有:“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裏需要強調地是:互相轉化的觀念。《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天地互根,陰陽互變。 禍福及其他任何事情,都並非是一定不變,也都是互相轉化的。

溫婉婷聽到這裏,補了一句:”互為因果 相輔相成。”

道長接著說道:“掌握了無為而無不為以及有無相生之方法,則應世接物,自可優刃有餘。”

“道德一經,原是四通八達,修身在此,治世在此,推之天下萬事萬物,亦無有出此範圍者。合道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動靜語默,皆合於理。 心中有所本,則自不會被外物所役。 不為外物役,則自得其樂矣。”

趙震南解說道:“與世無求品自高 ”

道長點頭微笑道:“等而下之地說,就是幸福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