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視對外傳播要關注海外觀眾特征的變化(2 / 3)

三、通過智能移動設備收看電視

美國電視觀眾在收視渠道方麵的變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發現,從2008年到2012年這4年間,美國觀眾觀看電視節目(視頻)的渠道正在發生顯著變化,通過傳統電視觀看節目的比例從2008年的99.4%下降到了2012年的93.7%。與此同時,互聯網和手機這兩個渠道所占有的比例逐年增長,在四年間分別提升了5.3倍和150倍。觀眾在收視渠道方麵的變化源於媒介技術的發展,這也體現在美國家庭購買具有上網功能的電視機上。2012年2月,10.4%的美國家庭擁有一台具備上網功能的電視機,而在一年前,這個比例僅為4.7%。⑥另外,根據2013年3月尼爾森公司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美國約有501萬“零”電視用戶,他們既不收看開路電視頻道,也不使用付費電視服務。結果顯示,81%的“零”電視用戶的家庭中沒有兒童,另外44%是年齡小於35歲。在這些不通過傳統方式收看電視節目的用戶中,75%的家庭擁有一台電視機,67%是通過互聯網觀看視頻節目,另外48%是通過視頻網站收看電視節目。針對這一情況,尼爾森公司從2013年秋天開始在進行電視收視率調查時,將把擁有寬帶接入電視(而非傳統開路電視或付費電視)的家庭納入電視用戶的範疇。

和美國一樣,隨著數字化的推進,英國電視觀眾的收視渠道正在發生變化。2013年3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家庭的電視保有量正在下降。2003年,每戶家庭平均擁有2.3台電視機,在2013年這一數字下降到了1.83台。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日益普及。39%的英國家庭擁有智能手機,11%的家庭擁有平板電腦。27%的智能手機用戶和63%的平板電腦用戶主要通過這些移動智能終端收看直播電視節目。⑦另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英國23%的觀眾每周至少會在網上觀看一次視頻節目,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領先第二名的美國5個百分點。

收視渠道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電視傳播方式,並將影響傳播戰略和市場策略的製定。長期以來,美國的地方電視頻道是美國觀眾了解新聞的主要渠道,因此地方電視頻道在美國的新聞傳播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6年的時候,地方電視頻道的收視份額在美國30以下觀眾群體中高達42%。不過,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年輕觀眾更多地從網絡或手機等終端收看節目。根據2013年3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地方電視頻道的收視份額在美國30以下觀眾群體中已經下降到了28%。⑧可見,我國電視對外傳播機構要注重對移動智能終端的重視,強化在新媒體渠道上的傳播。

不過,目前電視仍然是各國最主要的傳播渠道,因此我國電視對外傳播機構在決定落地方式和渠道的時候不可以顧此失彼、本末倒置。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了解數字時代電視觀眾了解新聞的渠道,與英塞茲谘詢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合作開展一個全球性的研究。該研究對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阿聯酋、南非、波蘭、德國、法國和美國等國的3600受訪者進行了調查,他們都是高收入人群,而且擁有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或台式機中的任意三種終端。根據2013年3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電視是人們收看新聞節目的主要渠道,比例為42%。其次是筆記本電腦(29%)、智能手機(18%)和平板電腦(10%)。當有突發新聞發生時,42%的受訪者會首先收看電視。一些人會在看完電視新聞報道後通過互聯網了解更多信息,這部分受訪者所占比例為66%。另外,8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收看電視的同時使用平板電腦。⑨

四、應對策略

電視技術發展正在引起電視傳播理念的一場革新,尤其是觀眾理念的革新。今天的電視要麵對或服務的是新媒體環境中的受眾(或許他們已不能再被稱作“受眾”,而應稱為“用戶”)。新媒體環境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既有內容的選擇,也有渠道的選擇;傳統電視隻是他們選擇中的一種。與此同時,新媒體環境也刺激或培養了他們更多的需求,既有內容的需求,也有渠道的需求。我國電視對外傳播要針對傳媒技術的發展和觀眾特征的變化,開展科學、係統的研究,準確把握觀眾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節目策劃、製作、播出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