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前進之路如何走得更好?
創新體製機製,強化組織領導。當前文化“走出去”中政出多門、資源分散、職能重疊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文化宣傳、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整體效果。因此,要強化組織領導,將文化“走出去”作為區域發展戰略加以謀劃,建立工作責任製,製定落實相關措施。強化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建立宣傳、外宣、商務、文化、新聞、廣電、出版等組成的部門會商機製,定期研究審議文化“走出去”重大項目實施情況,確保計劃順利推進。要統籌規劃、協調部署、組織督促和把握導向,做好文化“走出去”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健全完善信息和宣傳服務工作。
壯大企業主體,提升“走出去”的整體實力。文化企業是開拓國際文化市場的主力軍,應在重點文化產業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幹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積極走向國際文化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要鼓勵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開展跨國經營,與具有世界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跨國文化企業合作,實現本土化經營。建立和完善文化產品與服務出口重點企業目錄,在投資融資、市場開拓、技術創新、海關通關等方麵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積極發展文化中介營銷機構,加強與國外文化中介機構的合作,減少中間環節,打通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輸出渠道。同時,加強數字出版、網絡視聽、動漫遊戲等優勢文化產業聚集區的規劃和建設,吸引國際知名文化企業入駐,提高文化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
實施品牌戰略,增強浙江文化的海外認同。當今國際市場的競爭已進入品牌競爭時代,隻有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才能贏得國際競爭,構建自身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著力打造“浙江”牌,使其成為浙江曆史和現實的體現,成為浙江文明和精神的象征,讓境外受眾在參與文化交流活動或接觸到浙江文化產品時,能清晰地辨識屬於浙江的特征,從而對浙江文化從了解到認識、從熟知到認同。要充分利用浙江經濟發展優勢、人文資源優勢、人緣地緣優勢,把深厚的文化資源變成文化“走出去”的現實優勢,形成國內外有影響的浙江文化品牌群,並不斷創新文化品牌的內容和樣式,挖掘和推動品牌在題材、品種、風格和載體上的極大豐富,使其更具對外吸引力和感染力。
整合各方力量,拓寬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在當前國際文化貿易中,路徑的多樣性和貿易的流量是成正比的,渠道越是多樣,平台越是廣闊,文化“走出去”的能力就越強,國際傳播效果就越好。因此,要積極組織文化企業參加國際大型會展、貿易洽談會,借助國際性展會平台展示和推介浙江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搭建文化企業與海外市場溝通交流的橋梁。強化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及其他新興傳媒的資源整合,加快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現代傳播體係,打造若幹個有影響力的外宣主陣地、主渠道,擴大浙江文化的對外傳播。要充分利用中國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等較具代表性的駐外文化交流機構的平台作用,組織文化企業積極參與中外友好文化年、藝術節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動,建立文化“走出去”的特別通道。
營造有利條件,推進新興文化業態的發展。數字技術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不斷革新著傳統文化生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要以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為突破口,科學規劃、精心布局,不斷豐富和提升現有的文化產業結構,實現文化企業的轉型升級。要注重文化與科技、金融的融合,將積澱豐厚的浙江傳統文化、傳統工藝與現代需求緊密結合,做好產品創新,拓展市場空間,做大衍生產業,放大附加效益。借鑒B2B、C2C等電子商務運營模式,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信用認證體係,打造聯通國內、國際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消費的電子商務平台,幫助文化企業快速走出去。同時,通過製定文化產業人才規劃,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為浙江文化“走出去”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