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電視風光片展示中國之美(1 / 2)

以電視風光片展示中國之美

一線傳真

作者:李鍵

“世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可以說,大到一片地域、一座城市,小到一個景區、一處景點,大多有各自不同的風物特色以及文化積澱。如何讓外國受眾在異彩紛呈的世界風光裏看到中國綺麗的風景?

我們從實踐中體會到,隻有通過普遍聯係、重點分析、縱橫比較,才能找到切合實際又行之有效的“切入點”,向外國受眾介紹中國各地獨特景觀,更好地對外推介中國。

選——易於被外國受眾認知的“不同點”

所謂選“不同點”,就是在同類景區景點的“橫向”對比中,發現“共性”中的“個性”,盡量挖掘“別無我有”的與眾不同之處,以便給外國受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地處四川盆地南緣的宜賓市長寧縣梅硐鎮現有方圓二十八平方公裏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約占全鎮幅員麵積的三分之一。梅硐“竹石林”群位於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和世界地質公園“石海洞鄉”景區之間的川南旅遊大環線上,遍及山崗的翠竹、茶樹、綠草、野花……或依附在巨石上,或簇擁在奇石旁,把石林有機地連成了一個整體。石林群中生長著楠竹和苦竹,竹林與石林相伴相生、融為一體,這是在國內其它石林景區很少見的。在茂盛的楠竹林中,怪異的石配上幽雅的竹,一堅一柔,一靜一動,在翠竹的掩映和襯托下,石林群更富有生氣。大多數岩石並不高大,最低的三五米,最高的也不過一二十米,全然不像“雲南石林”那種磅礴峻峭、高聳突兀的氣勢,倒顯得俊秀瑰麗、靈巧別致。正是山間的眾多植物,為梅硐石林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使梅硐石林清秀奇美,充滿靈氣,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成為中國大地獨樹一幟的“竹石林”景觀。梅硐石林形成於五億多年以前,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古老的石林景觀之一。風光片《梅硐“竹石林”》正是精心選擇並著力表現了“梅硐石林生態旅遊區”這個天然景觀與眾不同的特點。

找——本地風光的“閃光點”

所謂找“閃光點”,就是要善於捕捉和展示最能反映一個城市、表現一處景區的精華之處,不求麵麵俱到,但要突出重點,加以渲染,力求給外國受眾留下過目不忘的“中國印象”。例如,貴州省西北部的畢節地區是中國西部一片秀美、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擁有美麗壯觀的“百裏杜鵑”,古老怪異的“織金洞”,險峻奇秀的烏江源“百裏畫廊”,異彩紛呈的苗彝風情……而不得不說,爛漫而旖旎的“百裏杜鵑”景區才是畢節風光的精華所在,遼闊無際的杜鵑花海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天然花園,點綴扮靚了山巒起伏的貴州高原。“地球的彩帶,世界的花園”——這是人們對畢節“百裏杜鵑國家森林公園”的由衷讚美。那裏是迄今為止中國已查明的麵積最大的原生杜鵑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和“世界級的國寶精品”。在長約50公裏、寬1至5公裏、方圓125平方公裏的狹長丘陵上,連片分布有馬櫻、團花、迷人和露珠等41個品種,占世界杜鵑花五個亞屬中的四個亞屬。倘若不是身臨其境、親眼所見,真的很難想象畢節百裏杜鵑林的浪漫與多情。杜鵑盛開,色彩斑斕,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令人目不暇接,賞心悅目。漫山遍野的百裏杜鵑競相綻放、爭奇鬥豔、姹紫嫣紅、熱情似火,泛起燦爛的笑靨,喜迎八方賓客。這正是風光片《“百裏杜鵑”秀畢節》自始至終把握的一條主線、刻意渲染的一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