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兵家智聖蒙冤元戎——韓信(1)(2 / 3)

秦末亂起,各地豪強紛紛起兵。待時而動的韓信,仗劍投效項梁、項羽叔侄,未得重用。英雄擇主而事。韓信改投劉邦。當時正值劉邦被迫接受項羽分封為漢王,遠赴漢中就封。韓信沒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僅僅做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官。在行軍途中,韓信又因觸犯軍法,而與其他十三位將士同時被判處死刑。行刑官將站在前麵的犯人依次處死,排列在最後的韓信眼看就要大難臨頭。出於求生的本能,韓信在臨刑之際抬頭尋找是否有可以救自己一命的人。他眼前一亮:前麵不正是漢王的親信夏侯嬰嗎?於是,韓信大喊一聲:“漢王難道無意於爭奪天下嗎?為什麼要殺死我這樣的壯士!”夏侯嬰被他的喊聲所吸引,感覺此人言談舉止不同凡響,就釋放了他。兩人稍做交談,夏侯嬰認定韓信人才難得,就出麵向劉邦推薦。劉邦因此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治粟都尉是負責籌措、分配軍糧的中級軍官,無法施展韓信的滿腹韜略。好在因為這一職務關係,韓信與丞相蕭何常有接觸,蕭何開始賞識這位深通兵機的治粟都尉了。

劉邦率軍到達漢中,軍中出現了逃亡之風。韓信主動求見劉邦,建議盡早決策東征,以穩定軍心、爭奪天下。劉邦對他的建議置若罔聞。韓信估計蕭何必定已經向漢王推薦過自己,毛遂自薦式的努力也沒有導致劉邦的另眼相看。他認定在漢軍之中是受不到重用了。於是,他在夜間騎馬逃離漢營,踏上歸途。

丞相蕭何得知韓信逃亡的消息,頓覺事態嚴重,這位可遇不可求的統帥之才,豈能如此消失!蕭何來不及向劉邦作出說明,立即策馬追趕。山風呼嘯,月影搖曳,一路狂追的蕭何,終於追上了韓信。經過蕭何苦苦相勸,韓信勉強同意跟隨蕭何重返漢營,觀察漢王劉邦是否有重用自己的誠意,再作打算。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早有人向劉邦報告:“丞相蕭何也逃跑了。”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幾日,蕭何前來拜見,劉邦且怒且喜,當麵責罵蕭何說:“你也逃跑,為何?”蕭何連忙解釋:“我不敢逃跑,是追趕逃跑的人去了。”劉邦追問:“你所追的是誰?”蕭何回答:“是韓信。”劉邦聽後再次大罵:“諸將逃跑者已經有幾十人了,公無所追趕;卻單單去追趕沒有聲望的韓信,其中必定有詐。”蕭何回答:“諸將易得。至如韓信,稱得上國士無雙。如果大王甘心長期稱王於漢中,可以不重用韓信;如果大王還有意爭奪天下,除了韓信之外,沒有其他人可以替大王籌策分憂。就看大王如何決策了!”劉邦聽蕭何如此推重韓信,急忙解釋:“我當然要圖謀東進爭奪天下,安能鬱鬱久居此地?”蕭何說:“大王既已決策必定東進,如果真能重用韓信,韓信就可以留下來;不能重用他,韓信終究還會逃走。”劉邦爽快地送了一個順水人情:“我看在您的麵子上,任命韓信為將軍好了。”蕭何說:“即便是任命他為將軍,韓信仍然不肯留下來。”劉邦說:“那麼隻好任命他為統領全軍的大將了。”蕭何應聲祝賀:“大王如此決策,實為大幸!”於是,劉邦準備宣召韓信加以任命。蕭何提醒他:“大王素來待人傲慢無禮,現在封拜大將如同呼喚小兒一般隨便,大王這般不尊重人才的態度,正是韓信之所以逃走的原因。大王真心要封拜韓信為大將,一定要鄭重其事地選擇良日,行齋戒之禮,築設壇場,一切按照古代任命大將的禮儀程式行事,才真正可以。”至此,劉邦完全被蕭何的分析所吸引,同意一切按照蕭何的建議運作。

漢王即將封拜大將的消息傳出,諸將皆喜。在眾將的注目之中,拜將台如期竣工,拜將儀式隆重舉行。當著劉邦把大將的印綬鄭重交付給韓信的時候,漢軍將領均大感意外!因為韓信在大家的心目中實在是沒有威望,甚至可以說是無所知名。司馬遷行文至此,使用了一句傳神之語:“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莊嚴肅穆的拜將儀式,完成了。

漢王劉邦向在尊位就座的韓信說道:“蕭何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兵略蓋世,將軍可以教給寡人什麼計策?”韓信稍做謙讓,隨即發問:“現在大王準備東出爭奪天下,對手應該是項王吧?”劉邦答:“是的。”韓信問:“大王自己估計從武勇、強悍、仁義、強盛幾個方麵比較,您與項王誰有優勢?”劉邦默然良久,還是據實回答:“我不如他。”韓信再拜致賀說:“我也以為以上幾個方麵大王不如項王。漢中拜將台但是臣曾經侍奉過項王,請準許我分析項王為人。項王勇猛善戰,但是卻不能任用部下賢將,這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部下有人患病,他去探望,相對涕泣,把自己的飲食分給對方,可以說關心備至;但是說到部屬有功應當封給爵位官職的,項王卻很吝嗇,往往將刻好的官印把玩到受損,還不舍得頒給。這就是所謂的婦人之仁了。項王雖稱霸天下而臣使諸侯,但他不居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之約,而把他的親信分封為王,各路諸侯心中不平。項王所過之處,無不縱兵擄掠,天下人大多心懷怨恨,百姓不親附,隻是迫於他的武力威強,不得不對他表示順從罷了。在名分上他雖然號為霸王,實際上喪失天下之心。所以說他表麵上的強盛是很容易轉變為弱勢的。現在大王隻要能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武勇之士,就可以戰無不勝!以天下城邑分封功臣,還有誰膽敢與您抗拒?況且項王任用的‘三秦王’本來是秦將,統領秦人子弟多年,所傷亡的人不可勝計,又欺騙其部眾投降諸侯,被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章邯等三人免於一死,秦地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現在項王憑借軍威強封此三人為王,秦民決不擁戴他們。大王此前進入武關,對關中百姓秋毫無犯,廢除秦的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民都希望大王做秦地的君主。況且根據楚懷王對諸侯的約定,大王應該稱王於關中,關中民眾都知曉此事。大王被迫接受項王的分封而入漢中,秦地民眾無不深感遺憾。現在大王舉兵東進,三秦之地可以傳檄而定也。”聽了這番話,漢王劉邦大喜,連連表示相見恨晚!於是,完全采納韓信的計策,部署諸將做好揮軍東進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