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在登壇拜將之日,縱談天下大事,暢快淋漓,準確明細,實際上是為劉邦描繪了爭奪天下的戰略藍圖。所以,後人把韓信的這番言論,比之於三國時期諸葛亮對劉備分析天下大勢的“隆中對”,是有相當道理的。
漢中韓信塑像
二、側翼戰場的漢軍統帥
項羽分封諸侯王所遺留的矛盾,很快激化。東方的幾次變亂,為劉邦重奪關中之地,創造了條件。韓信成功地製造假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助漢王劉邦確立了在關中地區的統治。勇猛善戰的章邯,在與韓信的對壘作戰中,被玩弄於股掌之中,完全沒有了昔日的名將風采。這是韓信出任漢軍大將所指揮的第一個戰役,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天才。
遺憾的是,劉邦指揮的繼續東進行動,卻因為在彭城的慘敗,而受到重創。劉邦在從彭城潰敗西歸的途中,谘詢張良的意見:“經此一敗,我已經無法控製關東了,我準備把關東讓給其他人來經營,隻是他必須與我合作,共同反對項羽。你看選擇誰好?”張良說:九江王英布、在梁地獨自作戰的彭越,都可以為我所用,“至於大王部下將領,能夠衝鋒陷陣的戰將確實不少,但是真正能夠擔當重任、獨當一麵的,卻隻有韓信一人。如果大王決意不再直接爭奪關東,就把關東交給英布、彭越、韓信三人,以此換來他們對大王的支持,項羽就必定會被打敗。”
劉邦點頭稱是,韓信是統帥之才,蕭何與張良都認定他是項羽的克星,以後應該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成皋—滎陽一線,劉邦與項羽的正麵相持戰場呈現出拉鋸戰狀態,劉邦即命令韓信分兵作戰,開辟側翼戰場。劉邦還授給韓信左丞相的尊位,使他兼掌軍政大權。既然要重用韓信,就要讓他有職有權,從而使他感恩戴德。這就是劉邦用人的高明之處。
漢王二年(前205),楚漢之爭剛進入正麵相持階段,漢王劉邦命令韓信分兵作戰,開辟側翼戰場。
受命於漢王獨立指揮大軍作戰之後,韓信的第一個征伐的目標是魏王魏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