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國際的創立及其活動概況(3 / 3)

@@@五、共產國際的國際性群眾組織

共產國際為了擴大它的政治影響,為了爭取和組織各國人民群眾參加它所領導的各種革命鬥爭和活動,曾先後成立了許多國際性的群眾組織,作為它的輔助機構,主要有以下幾種:

(1)赤色職工國際。它是一個革命的工會國際聯合組織,1921年7月成立於莫斯科。它的最高權力機關是赤色工會國際代表大會。由代表大會選出中央理事會和執行局,由洛佐夫斯基擔任總書記。執行局設在莫斯科。它在中歐、英國、巴爾幹和多瑙河地區、拉丁美洲分別設立分局(又稱書記處),後來又增設了東方局。赤色職工國際的主要任務是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反對各國工會中的改良主義者在國際工人運動中宣揚的階級合作政策,為推翻資本主義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鬥爭。1937年它自動停止了活動。

(2)國際工人救濟會。這是無產階級的救濟組織。它是1921年9月在柏林成立的救濟蘇維埃俄國災民委員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總部設在柏林,1933年以後遷至巴黎。

1925年5月,上海發生五卅慘案以後,它積極參加了當年8月在柏林舉行的聲援中國工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群眾大會。在會上宣布募集了100萬金馬克來支援中國工人的罷工鬥爭,提出了“不許幹涉中國”的口號。

國際工人救濟會在世界許多國家設立了支部。出版了50多種刊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停止了救濟工作,變成了反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國際組織。

(3)國際革命戰士救濟會。這是一個專門救濟遭受政治迫害的戰士的國際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從法律上、精神上和物質上支援被監禁的革命戰士及其家屬子女和烈士家屬。

國際革命戰士救濟會於1923年3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

(4)農民國際。這是1923年10月在莫斯科成立的農民國際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捍衛勞動農民的利益。它的領導機構叫農民國際委員會。它出版的刊物有《土地問題》月刊、《農民國際》和《國際農民公報》等。

(5)紅色體育國際。這是1921年7月在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決定成立的一個國際組織。1922年11月,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派了一名代表參加體育國際執行委員會,1924年下半年,它又指示各國共產黨要特別關心體育運動,以使吸引各種體育組織來參加和加強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的鬥爭。因為體育組織是進行軍訓和加強紀律的最好方式。

(6)國際婦女書記處。這是1920年在莫斯科成立的一個婦女國際組織。它的領導人是著名的蔡特金和柯倫泰等人。它的主要任務是“負責領導各國共產黨的婦女工作,團結女工努力完成共產國際所提出的各項任務,吸引各國婦女為在世界範圍內實現蘇維埃政權和工人階級專政而進行革命鬥爭。”

(7)青年共產國際。這是1919年11月在柏林成立的青年國際組織。它的領導人是明岑堡等。青年共產國際的任務是對共產主義青年運動實行集中領導,對青年的各種社團組織給予精神上與物質上的支援;在沒有共產主義青年組織的地方設立新組織,開展廣泛的青年群眾運動,捍衛青年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特別是開展反對帝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鬥爭。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青年共產國際作為它的一個支部,隨即也宣布解散。

(8)共產國際合作社工作部。這是1922年成立的一個國際性機構。它的任務是在國際合作社運動中采取各種組織措施和策略措施來結束改良主義者在國際合作社運動中所推行的機會主義政策,使合作社變成捍衛勞動群眾利益的鬥爭工具,並引導一切合作社組織和革命工人組織為反對法西斯主義和戰爭危險而結成統一戰線。

※※第四節 共產國際的建立給中國革命帶來新曙光

@@@一、中國先進分子向往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建立之時,正是中俄交通被封閉之際,共產國際的消息受到嚴密封鎖。但是,不管帝國主義和反動當局頒布何種禁令,玩弄什麼卑鄙手腕,都不能阻擋中國革命人民了解關於共產國際的消息。共產國際的信息和文件不脛而走,終於在中國人民中間傳開了,中國先進分子對共產國際寄予無限希望,表示要向共產國際彙報,爭取它的支持和幫助。

李大釗最早注意到共產國際的動向。1919年1月下旬,當他從外電報道中得知共產國際將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消息後,十分興奮地撰文說:“有了解放的運動,舊組織遂不能不破壞,新組織遂不能不創造”,又說:“為應世界的生活的必要,這國際組織、世界組織,是刻不容緩了”。共產國際成立後,他通過《民國日報》副刊、《晨報》、《新青年》等報刊,發表《無產階級的國際組織》、《工人國際運動略史》等文章,係統地介紹共產國際。他滿腔熱情地寫道:“第三國際乃與蘇俄的革命同時崛起,執世界工人運動的牛耳”。又說:“第三國際,是赤色的國際”,“代表共產黨,以示別於代表中產階級的第二國際大會社會黨。旗幟更見鮮明了”,他指出,當前“兩種國際主義的運動—即是中產階級的國際聯盟與勞動階級的第三國際,必有一種為將來國際大聯合的基礎的。有現在的形勢,後者比前者有望的多。”

蔡和森和毛澤東較早地探討過共產國際問題。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蔡和森,兩次致函毛澤東,詳盡介紹了共產國際的情況。他寫道:“木斯哥(莫斯科)萬國共產黨是去年3月成立的,今年7月15日開第二次大會,到會代表30多國。中國、高麗(朝鮮)亦各到代表2人”。在談到共產國際性質時說:“萬國共產黨即世界革命的總機關,這是無產階級徹底的極真實極具真正主義方略的國際組織,與沒氣焰的資產階級的國際聯盟針鋒對立”。他的信以相當大篇幅詳細介紹歐美和東亞各國共產黨參加共產國際的動向,並評述了參加共產國際的條件,他說:“現在第二國際黨已解體,脫離出來者都加入新國際黨,就是木斯哥萬國共產黨”。他還說:參加共產國際是“世界大勢所趨”。在談到中國情況時說:中國雖有代表出席共產國際代表大會,“但不見團體名義”,“我以為非組織與俄一致的(原理方法都一致)共產黨則民眾運動勞動運動改造運動皆不會有力,不會徹底”。他認為,組織共產黨,參加共產國際,是中國革命運動的當務之急。蔡和森的信在新民學會內引起了熱烈討論。毛澤東在複蔡和森的信中表示“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讚成。”

張太雷是我黨最早出席共產國際會議和參加共產國際工作的代表。1921年春,即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前,被派赴伊爾庫茨克,出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並以共產國際工作人員身份從事共產國際組織局委派的工作。當年六、七月間,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參照列寧《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起草了一份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方麵的提綱。他在7月12日的會上發表演說,介紹中國革命情況,呼籲共產國際和西歐各國共產黨對中國和遠東革命運動給予更多注意和支援。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結束後,參加了東方各民族人民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工作,草擬了要求亞洲各國黨和民族革命團體選派代表去伊爾庫茨克出席會議的呼籲書。同年8月回國,先後擔任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鮑羅廷的翻譯和助手,他在《團刊》等刊物上發表文章,闡述共產國際的方針。

@@@二、中國人民熱情宣傳共產國際

共產國際的宣傳報道很早就開始了。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後,特別是黨成立後,宣傳活動出現了一個熱潮。上海發起組創辦的《共產黨》月刊是我黨宣傳共產國際的最早刊物,它著重宣傳介紹了共產國際的性質、宗旨和策略,發表了關於共產國際活動情況的長篇報道,全文譯載了《加入第三國際大會的條件》、《萬國青年共產黨寫給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信》、《第三國際共產黨第二次大會的宣言》等重要文獻,報道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各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情況。它在創刊號上發表的《第三國際黨(即國際共產黨)大會的緣起》以及第三號上發表的《將死的第二國際和將興的第三國際》等文章,係統地揭露了第二國際墮落的曆史和第二國際領袖們的罪惡活動,尖銳地指出:“第二國際,是殘殺勞動界凶手的組織,是資本家代表的組織。”確認共產國際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戰鬥組織,“是被壓迫的世界有希望的明星”。明確表達了中國共產主義者堅決站在共產國際的旗幟下,走十月革命道路的心願。

《新青年》雜誌對共產國際也作了大量宣傳報道。它刊載了共產國際文件和有關報道文章,改為季刊後的第一期,便以共產國際專號出版。該期除譯載共產國際第四次世界大會文件和有關這次大會報道文章外,還發表了瞿秋白撰寫的《世界的社會與革命—共產國際之策略問題》的長文,分別評述了共產國際的綱領和策略方針。以後各期相繼發表了《社會主義國際的地位和責任》,譯載了列寧的《民族與殖民地問題》、《第三國際及其在曆史上的位置》等重要文獻和論文,介紹了共產國際關於無產階級革命、關於無產階級專政、關於殖民地革命的理論策略,以及共產國際成立前的第一國際、第二國際發展曆史等。

《先驅》,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物,於1922年1月15日創刊,這是中國早期宣傳共產國際的重要陣地。該刊共出版發行25期,其中第5、11、18期為少共國際專號,這幾期除介紹少共國際活動和刊載少共國際文件外,著重介紹了列寧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理論,它在創刊號上首次評述了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強調列寧關於民族殖民地理論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指導意義,熱情宣傳了列寧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思想,1922年1月,共產國際召開了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通過的《宣言》要求遠東各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獨立解決本國的問題。1922年8月《先驅》第10號上及時地轉錄了這次大會的《宣言》,以推動我國革命運動的向前發展。

《向導》周刊是黨中央委員會創辦的機關刊物。1922年9月30日在上海創刊。它對共產國際的宣傳表現了一個新的特點,即除了大量刊載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維經斯基(中國化名吳廷康)等關於中國革命的文章、講演外,還直接為解釋、實現共產國際的國共合作政策而努力。《向導》撰文批評孫中山和國民黨對帝國主義和軍閥的錯誤認識,誠摯地幫助國民黨改組,使之“朝著國民革命的正軌走去”,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幫助下,孫中山接受了我們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我黨於1921年秋創辦的第一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於1922年6月前出版了由成則人編譯的《第三國際議案及宣言》。這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共產國際文獻彙編。

除了上述黨刊黨報和當時的一些大型報刊《晨報》、《民國日報》外,《東方雜誌》也有相當宣傳。1920年11月10日出版的第17卷第21號,以及1921年6月10日、11月10日出版的第18卷第11、21號,1922年1月、1923年3月出版的第19卷第20號、第20卷第6號等,刊載了《第三國際》、《第三國際之二十一條件》、《第三次國際共產黨大會之經過及各國勞動運動之現在地位》、《第二國際第四屆世界大會之經過》等文章,對共產國際政策和動態都作了及時宣傳。

所有上述宣傳,使中國人民對共產國際的性質、宗旨和策略,特別是共產國際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和政策有了及時的了解。

作為國際工人運動的領導中心—共產國際,存在了24年之久,先後召開了七次代表大會,指導各國的革命。它在幫助各國先進工人組織自己的革命政黨,在組織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事業上以及援助東方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等方麵,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在革命鬥爭中也曾獲得了共產國際的極大幫助,正如毛澤東同誌所指出:“一麵是紅色的革命大旗,第三國際高舉著,號召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集合於旗幟之下。”但是,共產國際在領導各國工人階級革命鬥爭中,過分強調了集中統一的一麵,把蘇維埃政權的模式及其局部經驗強加給共產主義運動,在領導國際革命鬥爭中犯有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錯誤。

※※第五節 研究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係問題的重大意義和基本原則

@@@一、研究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係的重大意義

因為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二大”作出了《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的決議案》。我們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因此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係十分密切,它涉及我們黨曆史上路線政策的是非,涉及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涉及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在中國革命問題上的功與過,也涉及今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爭論,因此,學習研究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二、研究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係應堅持正確的原則

必須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全麵地、曆史地、實事求是地評價共產國際的曆史作用,既要肯定共產國際的成績,也要指出它的缺點錯誤,隻有這樣,才能科學地闡明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正確地吸取共產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我們在對待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關係問題上,應持以下原則:

第一,共產國際的成立和解散都是曆史的必然。共產國際從成立到解散共存在24年(1919—1943),三個八年。毛澤東同誌說它是兩頭好,中間差。兩頭好,也有一些問題;中間差,也不是一無是處。共產國際的成立,當然是必要的。它對各國黨的建立和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各國黨成長了,成熟了,共產國際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共產國際在建立的初期,闡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理原則,推動了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那時,盡管列寧有那麼高的威望,但共產國際是民主集中地決定問題的,各國黨的代表可以紛紛議論,各抒所見,非常活躍。共產國際劃清了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的界限,也批判了“左”派幼稚病,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動員了各國革命人民擁護蘇聯,支持了各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和民族革命運動。共產國際的解散也很適時。1935年,共產國際作了一個決議,說對各國黨的內部事務不要去幹涉,以後也的確放手了一些。但是這時,共產國際的存在還需要,它在反法西斯和建立統一戰線的鬥爭中起了積極的作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到了1943年6月,共產國際就解散了。共產國際的缺點和錯誤,特別在中期的缺點和錯誤,概括地說是:一般號召不與各國實際相結合,具體布置代替了原則的指導,變成了幹涉各國黨的內部事務,使各國黨不能獨立自主,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創造性。

第二,各國的革命和建設,要靠各國人民自己的實踐。隻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得到補充和發展。要在實踐中總結自己的正麵和反麵的經驗。中國黨的經驗很豐富。中國黨雖然犯過幾次“左”的和右的錯誤,但也有很多正麵的經驗。

第三,各國的革命和建設,要靠各國黨自己獨立思考,自力更生;隻有獨立思考,才有可能避免國際的壞的經驗在本國重犯,使國際的好的經驗在本國得以發展。隻有自力更生,才能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

第四,研究共產國際的經驗,要曆史地、深入地、全麵地看問題,防止片麵性和表麵性。

第五,團結高於一切,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