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品牌要資金。史豬娃艱苦創業30年,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肯定,形成了品牌效應。工程隊轉戰江南前,急需購置設備資金200萬元。史豬娃雄心勃勃,囊中羞澀,可動用資金不足四分之一。麵對困境,他向品牌要資金。供貨商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動,對他的信譽倍加讚賞,同意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置挖掘機。僅付了2萬元現金,便開回了4輛卡車。短短10天時間,史豬娃用42萬元,就購置了200萬元的設備,使工程處實力大增,為渡江南下開拓市場搶得了先機。去年底,工程隊赴陝南前,他采用分期付款的辦法,一次性購置了150萬元的設備,保證了工程如期開工。
工程市場競爭對手如林,史豬娃何以屢次勝出?他嘿嘿一笑,道破迷津:保證質量低價位,薄利多幹求效益。工程競標,史豬娃報價均比競爭對手低。在江南施工中,五家工程隊同台競技,兩三個月下來,其他四支工程隊核算後虧本或微利而相繼中途退出。拔了蘿卜地勢寬,剩下白菜長得歡。史豬娃的工程隊獨攬了工程,提前完成了任務。受到甲方領導的讚揚和依賴。從此,隻要甲方有工程,就約史豬娃的工程隊加盟,接連給他介紹了三個工程。
史豬娃沒文化,沒人才,沒資質,如何在對手如林的工程市場立足取勝?他淡淡一笑坦言相告: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咱沒資質,就搞分包,甘當甲方打工仔;咱沒文化,是個睜眼瞎,但我在工程行當闖蕩20年,算得上個行家裏手。咱就老老實實幹咱的專業,有多大把戲耍多大把戲;咱沒人才,就把甲方人才當神敬,保證質量不誤事,借人才幹事,靠人才發財。
史豬娃信奉民間俗語:男人是個金耙耙,女人是個銀匣匣,不怕耙耙齒不饞,就怕匣匣底底爛。熟悉史豬娃的人都知道他有個真本事,搞核算搞管理頭頭是道格外精細。就說他競標報價比人低的事吧,事前他非到現場看一看,下坡比上坡一方就要節約成本三四元,他報價低1元有何妨?工程設備個個都是油老虎,油料消耗是工程隊一大開銷。10年前,史豬娃就自建儲油罐,不僅比在加油站加油節省了時間,而且一年節約資金過10萬!
人饞不如家具饞,史豬娃對這句民間俗語奉如神明。幹工程依賴設備,好設備才有高效益。他堅持用一流的設備,創造一流的效益,及時更新設備,成了他與眾不同的特色。他購置的設備七八成新就半價淘汰更換,數百萬元在他的設備更新中打了水漂,親人朋友覺得實在可惜。史豬娃卻不改初衷:好設備才能保進度,好設備才有好效益。
成功的企業各有千秋,成功的企業家各有妙招。史豬娃既當“長工頭”,又當甩手掌櫃。對工程管理、外部協調,他得心應手,常年在工地與工友同甘共苦,現場解決問題,一竿子插到底。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管理人員支出。對他不熟悉或無精力顧及的事項,他放手讓能人去施展才華。煤場開張後,他自己聯係幾家固定大買主,邀請幾家煤礦進場自主經營,煤場隻收取手續費,實現了雙方共贏。
史豬娃艱苦創業30年,闖出了興業路一條。讓不少健全人為之敬佩,讓眾多殘疾人為之振奮,讓怨天尤人者汗顏,讓溫飽即安者猛醒。
勇於創新 家庭股份堪楷模
史豬娃辦企業頗有特色,理財治家也獨具匠心。多年以來,家庭小型化日趨時髦,三口之家日益普遍,三世同堂十分少見,四世同堂更為稀罕。史豬娃一家四世同堂20多口人,是十裏八鄉少見的大家庭,讓人十分眼饞和驚奇。鄉親們迷惑不解,史豬娃有啥絕招妙藥,能治理好這個大家庭?
隨著三兄弟成家立業,家庭、企業何處去,成了家人的心病。史豬娃思忖萬千:樹大分杈,兒大分家,不足為奇。但是,分家分心,不少家族企業為財產兄弟反目,妯娌為仇,不歡而散,到頭來兩敗俱傷,實力大減,企業垮台,一家人多年拚搏心血付之東流。再說,用孝道將兄弟妯娌捆綁在一起吃大鍋飯,更顯得蒼白無力。如何調動兄弟妯娌的積極性,讓全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謀大事,爭取企業大發展,成為史豬娃最為迫切、最為棘手的問題。他苦苦思索著對策,四處求教良師益友,籌謀著治家興業的良策妙藥。1998年初,他從企業股份製中受到啟發,他同父母、兄弟商議,實行家庭股份製,齊心協力劃大船。
史豬娃的家庭股份製,分為工資、獎金和股份三個部分:兄弟三人月工資1500元,父母、妯娌月工資各300元,兒子月工資1000元。年底核算,貢獻大者多拿獎,貢獻小者少得獎。利潤、資產兄弟三人各占30%。
家庭股份製維護了家庭和睦。父子、兄弟、妯娌之間,既有競爭,更有合作,爭著多幹事,爭著幹成事,爭著多貢獻,爭著謙和讓。股份製讓史家團結和睦,鄉親們嘖嘖讚歎。
家庭股份製調動了家庭成員的積極性。父子、兄弟、妯娌,職權責利明確,有幹頭,有盼頭,有奔頭。史豬娃統攬全局,兩個弟弟獨當一麵,妯娌做飯幫廚管財務。大家各盡所能,你追我趕,企業、家庭兩興旺。
自強拚搏30年,抗爭命運寫壯歌;誠信創新金不換,興企治家堪楷模。史豬娃以他堅強的毅力,過人的智慧,改變了貧窮艱難的命運,帶動了王寺鎮土方工程產業。在史豬娃的帶動下,王寺鎮土方工程機械發展到30多台,為其服務的汽車、拖拉機數百輛,從業人員二三百人。史豬娃為振興家鄉作出了貢獻,成為四方聞名的傳奇人物。
撫今追昔,史豬娃感慨萬千:感謝鄉黨鄰裏的幫助關心,讓我度過了艱難歲月。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感謝社會各界和朋友的厚愛,讓我的企業越辦越紅火。史豬娃袒露心聲:我沒上過學,連名字都寫不了。興辦企業這些年,我嚐遍了大老粗的苦頭,知道知識是最大的財富,知道知識是發家興業的根本。萬丈高樓平地起,抓教育、學知識,夯實根基最要緊。
豬娃,剛過不惑之年,正是拚搏創業的大好年華;企業快速發展,正是拓展市場的難得機遇。願輪椅上的企業家,不斷創造新的傳奇。
(張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