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行貨幣3

上報第二套人民幣方案

1951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上報了新人民幣的設計、印製方案。

1952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發行新的人民幣和收回現行的人民幣的命令》,責成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新的人民幣,即第二套人民幣,人們也叫新幣。

其實,早在1947年人民銀行籌備組成立後,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民幣的設計。

當南漢宸向董必武提出籌備發行全國統一貨幣的時候,南漢宸就對董必武說:

“我們還要確定出幾種票麵,各種票麵的金額與價值含量,還要設計出票版圖案,選定好紙張等等一係列的政策性的和技術的工作。”

董必武聽了,他滿意地點點頭說:“不錯,不錯!你是這方麵的行家,應該做些什麼,從現在起你就著手去準備。鈔票的圖案現在就找人設計出來,然後送中央幾位領導同誌審查。這是件很嚴肅的事。一張流通於全國的鈔票應當反映出新中國的麵貌來才行!”

籌備組為此費了一番心思,因為當時解放區專業人才奇缺,要找一個整體設計人才很困難。

確定由晉察冀邊區印刷局的王益久和沈乃鏞負責總體設計。最初設計,票版上設計了毛澤東像。

票麵設計方案上報中央,毛澤東審查後指出:

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麼能把我的像印上呢?人民政府成立後再說吧。

這是毛澤東第二次拒絕在貨幣上印他的像。

第一次是在中央蘇區,黃亞光設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貨幣時就準備用他的像。那時毛澤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黃亞光的理由是,鈔票上一般都有國家元首的頭像,美元有總統頭像,英鎊有國王頭像。

然而,毛澤東在審看票樣時卻說:“我的像不能用,我沒有這個資格。”

當大家犯難時,毛澤東出了個主意:列寧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領袖,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可以考慮采用列寧的頭像。這就是列寧的像出現在中國紅色貨幣上的原因。

盡管毛澤東不同意貨幣上印他的像,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的像仍然多次出現在紅色貨幣上,在解放戰爭時期也存在這一現象。

董必武有一天把南漢宸找去,對他說:“你們設計的人民幣票版樣中央工委同誌都看過了,前幾天我又打電報給毛主席,告訴他票版正麵印的是毛主席像。”

“今天主席回來電報,他不同意在票版上印他的像。漢宸,你把票版拿回去讓他們重新設計一下。”

南漢宸問:“那麼,票麵上改成什麼圖案為好呢?”

既然毛澤東不同意印他的像,這件事啟發了董必武。經過一番思考,董必武要求人民幣的票麵設計,應盡量體現人民性質,反映工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