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行貨幣1
●毛澤東興奮地說:“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有了自己的政權,現在又有了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這才真正是人民當家作主!”
●毛澤東審查後指出:“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麼能把我的像印上呢?”
●南漢宸指示說:“聽說毛主席也很重視這項工作,可能還要親自審查哩,鈔票,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而且接觸麵最為廣泛,人們朝夕都要碰到它,一定馬虎不得!”
● 發行貨幣
人民銀行統一貨幣製度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納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序列,直屬中央人民政府。
這樣一來,中國人民銀行就具有了發行貨幣、管理全國金融並全麵梳理各項業務的職能。
早在1947年12月2日,董必武向黨中央發電,建議中央批準成立中央銀行,發行統一貨幣。
1947年12月18日,董必武收到中央回電,立即將南漢宸招來說:“現在成立全國統一的銀行是早了一點,但是,我們準備工作鬆懈不得。從明天起,就掛出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你就牽頭做籌備處主任。”
南漢宸說:“我們要發行統一的貨幣,現在要做的準備工作有,搜集所有的統一貨幣發行政策,搜集各解放區的發行指數,籌備起足夠的發行準備金。現在不做好準備,到時就來不及了。”
董必武說:“這方麵你是專家,應該做些什麼,從現在起你就著手去準備吧。”
南漢宸問:“名字就用‘中國人民銀行’嗎?”
董必武仔細辨析著這幾個字,然後他說:“我看這個名字很好!‘人民’兩個字,說明了這個銀行的性質,它是人民的、大眾的,而不是某個官僚資本家的,或某個財政金融寡頭的。”
“另一方麵,它又能表示出這個銀行的規模、範圍和格局。因為,你既然稱它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個地區的,某個部門的,某個行業的,它必定是全國性的,全國人民的嘛!”
南漢宸說:“既然中央和毛主席都同意我們的意見,統一的銀行叫中國人民銀行,那我們的貨幣就叫‘人民幣’了。”
董必武聽了點點頭說:“這個名字很好,說明了我們銀行、我們貨幣的性質。既是人民的,那就不是某個地區的、部門的,而必定是全國性的,全國人民的嘛!”
南漢宸非常佩服董必武的這番解釋,精明透徹,於是說:“到時候,鈔票上‘中國人民銀行’幾個字,還得請你來寫。”
董必武驚詫地問南漢宸:“我來寫?”
南漢宸進一步對董必武闡述理由說:“是呀!您的書法功底雄厚,在延安的時候,您的字就為人們所稱道;而今又是財辦主任,這幾個字出自您的手,自然是十分得體的。”
董必武沒有再說什麼。
南漢宸自那次與董必武談話以後,他便從晉察冀邊區銀行和晉冀魯豫銀行抽調了何鬆亭、武博山、孫及民、石雷、秦炎等10多名幹部,組成了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
1948年元旦那天,在西柏坡董必武的家裏,籌備處人員受到了董必武的親切接見。
董必武對於銀行的籌備工作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要求和意見,給大家很大的鼓舞。
會後,大家便按照董必武的指示,全力以赴地投身於籌建工作中,做了大量有效的準備工作。
為了促進全國統一規模的巨大的人民銀行的建立,大家采取了一些有計劃有步驟的過渡措施,即先按大區為單位,將大區內的各種貨幣統一起來,然後由北向南逐步推進,最後形成全國統一的貨幣人民幣。
1948年4月,為了實現這個逐步過渡的方案,董必武和南漢宸、楊立三出麵,召開了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和華東、西北幾個地區的財經幹部,在石家莊召開華北金融貿易會議。
在會議上,大家完全同意董必武提出的意見:現在成立全國統一的銀行雖然為時早了些,但成立籌備處是完全必要的,今後各個財經部門都要大力支持和配合這項工作。
大家商議後決定,在沒有成立人民銀行和發行全國統一的貨幣之前,為了方便兌換,混合流通,先在華北地區內統一成一種大區內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