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村的日子(3 / 3)

站在臘肉岩洞口前,我背對洞口向外張望。一條溪緩緩流過,偶有急處,定有礁石。周老師也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後來查找資料得知,此溪叫罐坪河),周圍長滿了野核桃,鳥兒在山澗中歡快地飛來飛去,招呼著自己的夥伴。再轉過身來,臘肉岩上的“臘肉”懸掛在約10米的岩頂上,在風中搖曳,還真像一塊塊臘肉。洞口徑深約5米,各種溶石都變得如煙熏一般。

出了臘肉岩,我們的摩托車隊繼續沿著盤山公路往前走。對麵的半山上隱約留有路的痕跡,周老師,那就是以前的老路,很危險的。據,當年紅軍就是從這裏進入洪雅的。

勇探龍洞因為出門的時候,堂弟的老丈人一再強調要按時回家吃中午飯,所以,一出臘肉岩,我們就向周老師所的龍洞出發了。周老師告訴我們,龍洞在黑山的一個懸崖上,他都沒有去過,據裏麵的喀什特地形較為突出。車沿著罐坪河逆行,路越來越陡,車顛簸的時候也較多,坐在周老師的身後,我的手不由自主抓緊了周老師的衣服。因為越往山上走,人煙越稀少,樹木就越粗大,周老師指著一條僻靜道:“從這裏進去一裏多路就是原始森林了,那裏麵的野生動物比我們那裏還要多……”周老師駕車的技術還算可以,他一邊留神駕車,一邊給我介紹這裏的地名和有趣故事,他抱歉地:“雖然是本地人,但因為的時候調皮,不能靜下來聽故事,知道的故事不是很多……”大約過了0多分鍾,他抬起右手很快地給我指了一個方向,告訴我:“那個山頭就叫雞蛋山,你不把它當山看,遠遠地就像一個雞蛋立在山叢中……前麵的一段路叫空歡喜……”我覺得很奇怪,問:“為什麼叫空歡喜呢?”周老師,那是因為現在就能看到黑山了,而且是平路,初次來的人肯定高興的很,馬上就要到了,坐下來休息一下再走吧,其實不然,還遠著呢?難道不叫空歡喜嗎?”

到了黑山,周老師找來兩個向導,由他們帶路。在向導的帶領下,我們從幾個廢棄的礦石廠前經過,沿著進山的路前進。向導把我們帶進了一片樹林,地上有壓路機經過的痕跡,向導,那是山裏正在建電站,壓路機進山施工的。我們一行6人已經很累了,坐在地上休息,周老師讓向導找好具體的位置。兩個孩子就像山裏的猿猴一般,熟練的爬上了一座山,告訴我們不是,我們在告戒他們注意安全的時候,他們已經攀上了另一座山,很快就傳來他們興奮的聲音。我們在陡峭的山壁上,抓著野生竹根,攀著樹枝,躲過荊棘,貓腰鑽過藤莞,終於在懸崖上找到了一個約1米高的洞口。

我們帶來的兩支電筒一前一後照著,一行人挨著個兒進洞,大約貓身鑽過5米深的洞口,前麵突然開闊起來,在約0多個平方麵積、10多米高的洞內,兩支電筒的光亮變得很微弱,我們又從包裏掏出0多支蠟燭點燃:ru白色的石鍾ru正往地上滴著水,如花、如人、如佛、如虯龍盤柱、如珍珠入盤,然地圓潤,我們和向導在各種地形前留影。空氣清晰卻透著涼意,孩子們爬到高處,愛人舉著相機不斷地閃動著,我們一邊用手觸摸著鍾ru,一邊嘖嘖稱讚……周老師望著這美景驚呆了:“我就生活在附近,今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美麗的溶洞……”就連久走風景區的愛人也讚不絕口……

在洞裏呆了約一個時,我們準備回家了。俗話“上山容易下山難”,特別是沒有走過山路的女兒,簡直是在周老師和堂弟的連牽帶抱下下的山。回到罐坪村的時候,我們已經是累得焉湯寡氣了,但大家還是很興奮,畢竟我們看到了連本地人都沒有看到過的溶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