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村的日子(2 / 3)

回家時,親戚大方地從連地裏提了一大把黃連回來,作為禮物送給我們,我們也毫不客氣地就接受了,因為盛情難卻嘛。

張村的早晨因為高山反應,還沒到睡覺的時間,我就覺得很疲倦了,早早地就躺下了。也不知睡了多長時間,在朦朧中,被一陣悅耳的鳥鳴聲吵醒,我和女兒穿上衣服,坐在親戚家的吊角樓上看屋後森林裏飛來蹦去的鳥兒歌唱。

因為昨晚上下過雨,久晴雨後的早晨,空氣顯得格外清新,山也顯得更加明朗、清翠,以至於有什麼異物飛過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女兒靠在我的懷裏,靜靜地循著鳥鳴聲尋找鳥兒。

“媽媽,快看,好大的一隻鳥兒!”女兒猛地一驚歎,將我的視線移動到她手指的方向,果然,我看見了一隻野雞身子足有一尺來長、兩三斤重,正在樹枝上飛來飛去,樹枝被它搖晃得大動。我以為有什麼野獸在追著它,還為它的安全擔憂。“你們在看什麼,在看那大嗓門的野**?”堂弟妹笑著問我和女兒。女兒迫不及待地把我們地擔憂告訴了她的舅媽。弟妹笑著:“沒有什麼野獸追它們啊,它在招呼它的戀人啊。”我和女兒大笑,驚醒了睡夢中的愛人,見我們如此熱鬧,急急地起了床,陪著我們走到森林邊上,看森林的早晨。

出了親戚家的院門,一股芬芳的泥土味中夾雜些許苦澀迎麵撲來,刺激著我們的鼻孔,我們貪婪地呼吸著,心和脾都一樣清新,肺的壓力似乎也減輕了許多。在一塊寫著“退耕還林基地——一碗水”的牌子下,我們停住了腳,在10米開外的樹叢中,兩隻野雞在歡快地交配著,幾隻不知名的鳥從我們身邊飛過,唧唧喳喳地叫著,我笑著問女兒:“你知道這幾隻鳥在什麼嗎?”女兒猜了幾次都沒有合我的意,我神秘地告訴女兒:“他們在,這幾個人在看稀奇物兒!”愛人和女兒都哈哈大笑起來。

臘肉岩到張村的第二,我們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被堂弟熱情地攔下了,一定要帶我們去看看張村的溶洞。堂弟的舅子是張村中學的教師,聽我們要去看溶洞,充當了我們的第一個導遊,既出摩托車又出力,載著我們出發了。

摩托車在盤山公路上行走,一路好風景。周老師告訴我,這條路就通往聞名全國的雅連產地——黑山。果然,沿途除了美麗的山水和森林外,我們能見到的唯一人為雕琢的痕跡的就是黃連。越往山上走,雜樹就越多,雜樹中最多的要算野核桃了。剛開始時,我還以為是當地政府發動群眾搞的經濟林木,後來聽周老師是野生的,不僅大為讚歎。周老師告訴,我們腳下的這條公路是原縣林場場長馬朝洪在任時修的,還馬朝洪為罐坪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周老師一邊跟我們解著,一邊注意著腳下的安全。摩托車在一道凸起的岩石下停下來,帶著我們往岩洞裏鑽,並告訴,這座岩叫“臘肉岩”。我奇怪地問:“為什麼叫臘肉岩,有沒有什麼法?”周老師並沒有急著回答,而是帶著我們往洞口走去。因為人煙罕至,雜草淹沒了上去的路,一不心,被霍毛蟄了一下,似螞蟻咬了一下,被咬處腫起一個疙瘩。可好奇心極盛的我並沒有停下腳步,緊跟了前進的隊伍。

因為山路崎嶇,幾十米的山路,我們走了近十分鍾。終於到達岩下,愛人取出攝像機,岩頂上的“臘肉”馬上就入鏡來。我問周老師:“為什麼叫臘肉岩,有什麼法嗎?”周老師聳聳肩膀,微笑著指著岩頂的“臘肉”:“白了,這就是溶洞,岩頂的臘肉就是石花。因為溶洞徑深較淺,石花在氧化作用中變得如當地老百姓家冬熏製的老臘肉,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