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海外P2P網絡借貸網站的高管則認為,無論張開雙臂擁抱新模式的中國新生P2P網站,還是衝擊更大市場份額的國內老牌P2P網站,其核心目的都是希望找到吸引風險投資的買點,進而在獲得融資後爭奪行業主導地位,以便在爆發式增長的市場中確立主導地位。

治亂更替的轉折點出現在2012年下半年,一批另有訴求的P2P網站陸續上線,並迅速以凶悍的市場拓展模式,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軌跡。“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打算做長遠生意。”前述中型P2P平台負責人表示,“他們所要做的是短期套利,隻是利用P2P的名義做集資而已。”

這種灰色生意同樣有模式差異,最典型的就是純資金池、自融及純粹龐氏騙局詐騙三類。其中對行業規則侵蝕最為顯著的正是純資金池和自融兩種玩法。

所謂“純資金池”,其核心就是打破P2P行業中放款人和借款人直接進行借貸交易的傳統,而由P2P平台網站以所謂打包理財或推出理財組合的名義,將放款人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資金池,再由平台自主決定投資方向。

“在現實操作中,確實有一部分平台是拿資金池資金對接到項目,但也有很多是拿資金池的資金去做高息的民間借貸,卻會用其他的項目信息來應付放款人。”一位P2P平台負責人指出,將資金投入民間借貸所麵臨的巨大風險還在其次,“最關鍵的是,放款人根本無法掌握自己資金的具體流向,反倒由P2P平台出麵去投資。這顛覆了P2P網絡借貸信息雙向透明的基本原則,也破壞了P2P平台的中立地位”。

可是,相比於隻拿交易手續費的盈利模式,這種集中運用放款人資金的資金池模式不僅能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還能顯著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更可以用一般融資項目難以達到的高額投資收益率吸引更多放款人,甚至在部分融資項目出現風險的情況下,P2P平台還能在放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掩蓋風險、回避糾紛。

基於上述“優點”,大量原本單純發揮中介職能的P2P網站也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資金池模式的嚐試,推出一係列所謂的網站定製理財產品。但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連銀行理財的資金池都因風險問題被明令禁止,這些P2P平台私搭的“資金池”所暗藏的運營周轉風險更令人難以放心。至於部分P2P資金池所投資的高收益項目,其項目風險之高也可想而知。

至於自融模式,則是部分融資主體自辦的P2P借貸平台,僅僅是將P2P平台當做滿足自身融資需求的一個融資渠道,這更是徹底破壞了P2P平台的第三方獨立性,也讓P2P平台對借款人所應起到的信息審核和風險控製功能淪為空談。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一位自融型P2P平台運營者也在抱怨“自融P2P”的墮落。“雖然做的是自融,但我是開小貸公司的,對接的還是公司的小貸項目,所以還是會去審核借款人的資質。但現在很多自融平台,是搞房地產的人弄的,像剛出事的銅都貸,他搞來的錢都自己用了,這不就是非法集資嗎?”

正是由於資金是自己所需,多數自融P2P平台同樣許以高息,以吸引放款人。而在資金池模式和自融模式均以高收益作為賣點的情況下,堅持傳統中介服務的P2P平台反而在競爭中處於劣勢。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最終的指向必然是令中國P2P網絡借貸整體淪為非法集資的“網絡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