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整風

速描

作者:沈旭文

11月25日,銀監會牽頭九部委召開了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條法司將三類P2P網絡借貸行為明確界定為非法集資,其中包括目前P2P行業頗為主流的“理財-資金池”商業模式。

這也意味著,一旦具體的監管辦法落地,P2P行業一場撥亂反正式的慘烈洗牌將無可避免。但多位P2P業內人士也坦言,監管機構目前僅劃出部分禁區,這些舉措較目前P2P行業所需要的完整監管框架相差甚遠。

作為國內互聯網金融較為成熟的領域—P2P網絡借貸的行業性沉淪,與監管機構此前的“節節敗退”甚至有意“縱容”直接相關,如今監管層不得不“痛下殺手”,P2P行業正持續積累的“大災變”也終於出現終結的曙光。

近期,有關“P2P網站亂象叢生”、“P2P網站頻現跑路詐騙”、“P2P網站平均每天死一家”等新聞不斷,一位中等規模P2P網絡借貸平台負責人向《環球企業家》表示,P2P網絡借貸行業的危機“從九月寫到十一月,幾乎每篇都有新案例,不帶重樣的”。

但與此同時,每月依舊有大量新的P2P網絡借貸平台上線,其中不乏將“跑路經驗”原樣照抄意圖賺快錢的渾水摸魚者。雪上加霜的是,麵對持續的“亂局”,部分已初具規模的P2P網站也開始“下水”,打起“非法集資”的擦邊球,抑或在線下以“類傳銷”的方式開拓新的客戶資源。

日趨沉淪的行業主流遊戲規則,持續緘默的行業監管者,部分明知是“龐氏騙局”卻仍然抱著賭徒心態投資的P2P借貸出資人,以及超常規膨脹的網絡借貸總規模和從業人數,這一切似乎都表明,積聚巨大風險的P2P行業,一場“災變”正愈演愈烈。

劣幣與良幣

無人生來就是壞孩子,但現實會是黑幫最大的母親。

這句好萊塢黑幫影片的經典台詞,用以描繪P2P行業主流遊戲規則的隕落曆程,可謂恰如其分。

P2P網絡借貸在中國的實踐起於2007年。一如其他“進口型”的互聯網創新,早期的國內P2P平台大多有著Prosper、Lending Club、Kiva等國外成熟同類網站的強烈投影,其商業模式也基本沿用了Prosper和Lending Club之類由借款人和放款人在P2P平台上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接洽、P2P平台收取交易手續費的套路。

隨著2011年、2012年國內P2P網絡借貸步入爆發式增長期,其他一些P2P商業模式也相繼在國內落地。其中較為典型的包括愛投資網所采取的由實體擔保公司提供融資項目資源,對接P2P平台資金的網貸對接擔保模式,開鑫貸、有利網所采取的由部分小額貸款公司提供融資項目資源,對接P2P平台資金的網貸結合小貸模式。

與此同時,拍拍貸、宜信等國內P2P平台的先行者也紛紛加碼擴大業務規模,試圖迅速形成借貸規模和客戶資源的雙重優勢,相關網站的廣告也正式在這一時期開始大量進入公眾視野。

直到此時,盡管發展階段和模式各有差異,上述被列舉的P2P行業典型樣本大多仍屬於單純的中介服務平台性質,並未實質性介入放款人與借款者的借貸行為之中。“好比是婚介所,我們出場地、出飲料,把人約過來,談成談不成,我們不會直接幹預。如果談的過程中出現糾紛,我們也不必承擔很大責任。”一家老牌P2P網站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