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穆公終於任命他為將軍。
吳起治軍嚴於己而寬於人,與士卒同甘共苦,因而軍士皆能效死從命。
吳起在奉命率軍與齊國作戰時,他率領軍隊到達前線後,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表示願與齊軍談判,先向對方示弱,以老弱之卒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弱勢和膽怯的假象,用以麻痹齊軍將士。
齊軍見狀,就放鬆了警惕。沒想到,吳起出其不意,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潰,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
吳起戰場勝利,獲得了魯穆公的高度重視,認為吳起的才幹非常高。
吳起得勢引起魯國群臣的非議,一時流言四起。
有些人在魯穆公麵前中傷吳起說:“吳起是個殘暴無情的人。他小時候,家資十全,他想當官,從事遊說活動沒有成功,以致家庭破產。鄉鄰都恥笑他,吳起就殺了30多個誹謗他的人,逃出衛國而東去。現在,魯君對他有懷疑,他就殺了自己的妻子以爭取做將軍。魯國是個小國,一旦有了戰勝的名聲,就會引起各國都來圖謀魯國了。而且魯國和衛是兄弟國家,魯君用吳起,就是拋棄了衛國。”
魯穆公聽信了讒言,就對吳起產生了疑慮,最後辭退了吳起。
吳起離開魯國後,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去憑本事遊說他。
文侯問大臣李悝說:“吳起為人如何?”
李悝說:“吳起貪圖榮名,但他用兵,連司馬穰苴也不能超過他。”
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將軍。吳起率軍攻打秦國,隻一戰,就連續攻克秦國5座城邑。
魏文侯因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就任命他為西河一帶的守將,抗拒秦國和韓國。
公元前409年,吳起攻取秦河西地區的兩座城池並加以維修。次年,攻取秦的之西河屬地多處,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
這一時期,吳起曾與諸侯大戰76次,全勝64次,開拓領地上千裏。特別是陰晉之戰,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於“治”。他首創考選士卒之法:凡能身著全副甲胄,執12石之弩,背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3天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裏者,即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賦和田宅租稅。
選定“武卒”後,吳起又對他們進行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兵之師。在訓練中,他主張嚴刑明賞、教戒為先,認為若法令不明,賞罰不信,雖有百萬之軍也無益。
吳起做將軍時,和最下層的士卒同衣同食。睡覺時不鋪席子,行軍時不騎馬坐車,親自背幹糧,和士卒共擔勞苦。
士卒中有個人生瘡,吳起就用嘴為他吸膿。這個士卒的母親知道這事後大哭起來。
別人說:“你兒子是個士卒,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取瘡上的膿,你為什麼還要哭呢?”
母親說:“不是這樣。往年吳公為他父親吸過瘡上的膿,他父親作戰時就一往無前地拚命,所以就戰死了。現在吳公又為我兒子吸瘡上的膿,我不知他又將死到那裏了,所以我哭。”
魏文侯死後,吳起繼續效力於他兒子魏武侯。武侯曾與吳起一起乘船順西河而下,船到中流,武侯說:“這麼壯美的山河又能如此險要,這是魏國的寶貝啊!”
吳起對他說:“國家最寶貴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地形的險要。治理國家在於君主的德行,而不在於地形的險要。如果君主不講德行,就是一艘船中的人也都會成為敵國的人。”
吳起又說了夏桀、商湯雖固守險地,因不施仁政最後被滅的例子,武侯聽後很是讚同。
吳起任西河的守將威信很高,自然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以前對吳起非常畏忌的公叔任相後,便想害吳起。
公叔有個仆人很有鬼點子,他知道公叔想除掉吳起,就說:“吳起很容易除掉。”
公叔說:“怎麼辦?”
仆人說:“吳起為人有節操,廉潔而重視聲譽,你可以先向武侯說:‘吳起是個賢明的人,我們魏國屬於侯一級的小國,又和強秦接壤,據我看,恐怕吳起不想長期留在魏國。’武侯必然要問:‘那怎麼辦呢?’你就乘機向武侯說:‘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許配給吳起,他如果故意留在魏國就必定欣然接受,如果不故意留在魏國就必然辭謝。以此就可以探測他的想法了。’”
“然後你再親自把吳起邀到你的府上,使公主故意發怒而輕謾你。吳起看見公主那樣輕賤你,他想到自己也會被輕賤,就會辭而不受。”
公叔照計行事,吳起果然看見公主輕謾魏相就辭謝了武侯。武侯因而對吳起有所懷疑了。吳起害怕武侯降罪,於是離開魏國到楚國去了。
楚悼王平素聽說吳起很能幹,吳起一到楚國就被任為相。吳起嚴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王室家族非直係者也一律停用。節省下來的預算分配給士兵,增加士兵人數。
楚國的軍隊加強了,吳起就率軍四麵出擊,南麵平定了百越;北麵兼並了陳國和蔡國,並擊退了韓、趙、魏的擴張;向西征伐了秦國。擴大了領地,增強了國力。
楚悼王非常高興,把一切政事都交給吳起處理。
吳起實行的改革,打破了皇孫、貴族及一些官吏養尊處優、驕橫跋扈的局麵,因此他們對吳起恨之入骨。楚悼王卻在這時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公元前381年,那些仇視吳起的人趁機叛亂,殺進宮來。吳起見難以逃命,就趴在楚悼王屍體上不起來。叛軍一陣急箭,將吳起活活射死,但也有不少箭射到了楚王身上。
楚悼王的兒子戚即位,這就是楚肅王。他認為射殺父王的屍體是大逆不道的,於是就追究作亂之人的責任,殺了叛亂之人為吳起報了仇。後人都稱讚吳起的智慧,認為他死後還能為自己報仇。
吳起在指導戰爭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把這些經驗深化為軍事理論。《漢書·藝文誌》著錄《吳起》48篇,已佚,今本《吳子》6篇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是後人所托。
《吳子》的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這些軍事思想和戰爭謀略,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旁注]
孔門十哲 即孔子門下最優秀的10名學生的合稱。他們是我國儒家學派早期的10名學者。他們是: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
司馬穰苴 也稱田穰苴,是繼薑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陰晉之戰 公元前389年,秦軍為奪取被魏占領的河西地區,而動用50萬大軍攻魏。魏軍在名將吳起率領下,在陰晉以少勝多,擊敗了10倍於己的秦軍,保衛了河西戰略要地,遏製了秦軍東進的勢頭。這場戰役也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魏武侯 (?~公元前370年),姓姬名擊。魏文侯之子。戰國初期魏國國君與中原霸主。諡號“武侯”。他是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再一次推向高峰。
楚悼王 (?~公元前381年),名疑。戰國時楚國國君。在位期間,先後伐周、韓等國。公元前391年被三晉打敗後,任用吳起為令尹變法圖強,北勝魏國,南收揚越,開拓了楚國疆土。
楚肅王 (?~公元前370年),原名熊臧,楚悼王子。在位期間,蜀伐楚,取茲方,即今湖北省鬆滋,楚被迫築扡關,即今湖北省宜昌市西,進行防禦。公元前375年,魏攻楚,戰於榆關,即今河南省中牟西南,韓國乘機而攻滅鄭國,並遷都至鄭,即今河南省新鄭。
魯穆公 (?~公元前376年),姓姬名顯。戰國初期魯國國君,是魯國第二十九任君主。在位33年。他注重禮賢下士,曾隆重禮拜孔伋,即子思,谘以國事;容許墨翟在魯授徒傳道,組織學派,便魯國一度出現安定局麵。
魏文侯 (?~公元前396年),姓姬名斯,一曰都。戰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在位時禮賢下士,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這些出身於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麵發揮其作用,為魏國的強大作出了貢獻。
[閱讀鏈接]
魏武侯讓田文為相,吳起心裏不服,就和田文比功勞。
吳起說:“統領三軍,管理各級官員,鎮守西河地區,這三方麵,你比我怎樣?”
田文說:“我不如你。”
吳起說:“那為什麼你的職位比我高?”
田文說:“國君年少,全國憂慮,大臣沒親附,百姓不信賴,在在這個時候,是由你來任相合適呢?還是由我來任相合適呢?”
吳起沉默了很久然後說:“應該由你來任相。”
田文說:“這就是我所以職位比你高的原因。”
吳起這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赫赫戰神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楚白公勝之後,故又稱公孫起。生於戰國時的郿,即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戰國時期秦國兵家奇才,赫赫戰神。我國曆史上自孫武和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和統帥。
毛澤東評價白起說: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任命白起為左庶長,率軍攻打韓國的新城。第二年,白起升任左更並出任主將。同年,韓、魏兩國聯軍進駐伊闕與秦軍對峙。